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同覺講堂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筆記04

由 同覺寺 發表于 人文2022-02-22
簡介佛法重在行正見是第一曙提法師說:一個最根本的佛教宗旨,就是四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什麼叫灰身滅智

止觀是佛法修行的總綱

戒定慧

同覺講堂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筆記04

課程開始,曙提法師提醒學人:

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在於什麼?並不單純是為了明白、或增加一些知識。怎麼去擇法。切忌被這些琳琅滿目、貨架上的貨物,迷惑了我們自己的心智。

經典上說“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同覺講堂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筆記04

佛法重在行

正見是第一

曙提法師說:

一個最根本的佛教宗旨,就是四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那為什麼把它叫做‘萬德宏名’呢?就一句佛號,裡面包含了諸佛菩薩的種種的德行,包含了一切諸佛種種的修行的行門;統攝了諸佛心性當中包含的百千萬億無量的妙法。

佛法重在行。行之前,我們在明見地的問題。八正道當中,正見一定要放在第一。

止觀不是用來聽的,止觀是什麼?止觀是用來修的。

同覺講堂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筆記04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八字,為此論之法題,今五重玄義以消釋論題。

玄義者,即是將此書中之幽玄難見,深有所以之義提出,提綱挈領。提綱則眾目張,契領則襟袖至。

第一釋名:此書則以單法為名,止觀是法,坐禪亦是法,故此經以單法而為其名;

第二顯體,名乃假名、體即實體,要在尋名得體,因指見月。本論當以諸法實相而為其體,除諸法實相,餘皆魔事,故以實相為體。

第三明宗,宗乃宗要,為修行之歸宿,萬行之樞機。此書當以正助二行,圓乘因果為宗要。(如書中所明,前五章為助行,第六正修,方為正行,正助二行,即為圓融一乘之實相因。第十章證果,即為圓乘果,故以正助二行,圓乘因果為宗要。)

第四論用,用即力用,此書當以覺魔治病為力用,所謂覺一切魔,治一切病,即此中之第八第九兩章是。

第五判教相,教乃聖人被下之言,相即是分別異同之致。因教有大小偏圓權實頓漸之相不同,故須分明以判別之。

此書以何為教相?當以圓實一乘大教為教相,即無上醍醐為教相也,正與法華同。蓋摩訶止觀為法華之一佛乘,此書雖為小止觀,而即為摩訶止觀之要略,修此即能證入實相之理,所詮一一無非實相;

五重玄義是天台宗智者大師獨創的、解經的方法。如何解?就是以一部經、或者一部論的論題為切入點,把論題講了之後,用五重玄義五個方面來講了之後,就等於說把一部經的經要、甚至於幽澀難懂、別人不易發現的、這些重要的地方把它開顯出來。

佛法的宗旨是什麼?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七佛通戒偈”,天台宗等等專稱它為“七佛通戒偈”。亦指過去七佛共通的說戒偈,也可以說是過去七佛共同的教戒、教誨,對我們的教誨。

二百五十條戒律沒有出現之前,就是誦這個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是止,眾善奉行是觀,而自淨其意是止觀不二、定慧等持。

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苦行當遠離,如是行者可度世。

同覺講堂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筆記04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止則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門之由籍。若人成就定慧之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故法華經雲;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當知此之二法,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若偏修習,即墮邪倒。

故經雲:“若偏修禪定福德,不學智慧,名之曰愚;偏學智慧,不修禪定福德,名之曰狂。狂愚之過,雖小不同,邪見輪轉,蓋無差別。若不均等,此則行乖圓備,何能疾登極果。”

故經雲;“聲聞之人定力多故。不見佛性。十住菩薩智慧力多,雖見佛性而不明瞭;諸佛如來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見於佛性。以此推之,止觀豈非泥洹大果之要門,行人修行之勝路,眾德圓滿之指歸,無上極果之正體也。”】

這段雖小,但卻是一篇完整的論文。從立論到申論、到最後的結論,層次非常分明。

泥洹是涅槃的異名,這裡又叫做大圓鏡智。

涅槃有四。

第一個叫自性清淨涅槃。就是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佛性本身是不生不滅的。

第二叫有餘依涅槃。雖然出了煩惱障、斷了見思煩惱,但是,這個色身還存在。

第三叫無餘依涅槃。是專指小乘的涅槃。身心都寂滅,所謂灰身滅智。

第四種涅槃叫做無住住涅槃。不住此岸、不住彼岸。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同覺講堂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筆記04

曙提法師說

生死之路險不險?險。那麼怎麼辦?既不是認假作真的追逐,把那個路上的荊棘、把這些種種的坎坷當成一種遊戲去玩;也不是膽戰心驚的不走,而是穿上鞋子、為眾生把路鋪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