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斷舍離,實不易

由 素心素食素問 發表于 人文2022-02-19
簡介與充分考慮問題並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的思維模式相反,人們更傾向於走 “ 認知捷徑 ”,釆用似乎又快又 “ 足夠好 ” 的 “ 加法 ” 選擇

實不易什麼意思

(941) 讀新聞 看世界

【素心素食素問 譯自 經濟學人】

斷舍離,實不易

為什麼人們總忘記 “ 少即是多 ” ?

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認為:人類是並非擅於 “ 減法 ” 思維的。論文的第一作者加布利埃勒亞當斯表示,這項研究的動機是基於日常觀察,而非心理學理論。她在研究中還引入了一些民間智慧的表達,如 “ 少即是多 ”、“ 保持簡樸 ”。

亞當斯博士和她在弗吉尼亞大學的同事,共同進行了一系列觀察性研究。在其中的一項研究中,要求參與者對彩色方格紙上的圖案作出調整,以確保呈現出對稱的圖形。儘管實現這一對稱目標的方式有兩種,或者增加新的色塊或者減少已有色塊;但是,78% 的參與者釆用的都是新增色塊的方法。另外的實驗,結果亦類似。例如,當要求參與者修改自己的論文時,只有 16% 的人會在修改中減少字數,而有 80% 的人則是增加了更多的字數。

這種做 “ 加法 ” 的傾向並非僅僅侷限在實驗室裡的實驗。在美國一家大學新任校長收到的 827 條改進學校工作的建議中,有 581 條建議是要新增某些內容,例如增加出國留學補助金;而減少某些內容的建議只有 70 條,例如廢止對校友子女的錄取優先規定。

以上這些事例表明,在扭曲人類思維方式的 “ 認知偏差 ” 的清單上,又增添了這樣一種新的 “ 偏差 ”。2002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就是證明了人類的思維和行為並非像經濟學家所認為的那樣完全 “ 理性 ”。與充分考慮問題並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的思維模式相反,人們更傾向於走 “ 認知捷徑 ”,釆用似乎又快又 “ 足夠好 ” 的 “ 加法 ” 選擇。

這樣的研究激發了一大片新的研究領域,以致力於探討究竟在哪些情況下, “ 認知捷徑 ” 會令人誤入其途。與此同時,亞當斯博士與她的同事們,對已經獲得的研究成果正在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 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擅長做 “ 加法 ” 的認知和行為偏好,究竟是先天具備還是後天習得的。

斷舍離,實不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