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徐志摩遇難後,金庸代表全家去弔唁,送了一幅對聯

由 勇哥讀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5-29
簡介金庸為什麼來給徐志摩弔唁呢

綺語怎麼讀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一首現代詩《再別康橋》,讓無數人記住了他的名字。這首詩又一語成讖,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機從南京前往北平時,飛機墜毀於山東濟南,徐志摩不幸遇難,年僅34歲。

徐志摩之死,震動了當時的文藝界。徐志摩在北京大學求學時的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寫下輓聯:“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坐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連曾經譏諷過徐志摩的魯迅,都感到吃驚,特地從《時報》上,剪下了關於徐志摩遇難訊息的報道。

徐志摩遇難後,金庸代表全家去弔唁,送了一幅對聯

1932年春天,徐志摩的家人在海寧硤石為他舉行安葬儀式。徐家是當地很有名氣的名門望族,徐志摩父親徐申如更是清末民初的銀行家、實業家。因此,前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其中,有一個8歲的孩子。他叫查良鏞,對了,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新派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

金庸為什麼來給徐志摩弔唁呢?因為他們是表兄弟關係。

徐志摩遇難後,金庸代表全家去弔唁,送了一幅對聯

金庸的父親叫查樞卿,母親叫徐祿。徐祿正是從硤石徐家走出來的,從輩分上來看,是徐志摩父親徐申如的堂妹。金庸要稱呼徐申如為堂舅,稱呼徐志摩為表哥。只是,徐志摩年齡上比金庸大了26歲,而且很早就離開家鄉,一直在外面學習、工作和生活,因而不一定見過金庸的面。

徐志摩家裡為他舉行安葬儀式,按照規矩,金庸家裡必須派人前去參加。誰去呢?查樞卿和徐祿都不合適去,他們的輩分大於徐志摩,沒有長輩給晚輩弔唁的說法。真要去了,別人得笑話他們諂媚徐家的財勢。查樞卿和徐祿決定,派金庸為代表,代表全家給徐志摩弔唁。

徐志摩遇難後,金庸代表全家去弔唁,送了一幅對聯

金庸只有8歲,可由於是代表全家,照樣受到了徐家的隆重接待,禮數非常周全。當金庸在徐志摩靈前磕頭弔唁時,徐志摩父親徐申如向他一揖,以示答謝。徐志摩的獨子徐積鍇則在一邊磕頭,以示答謝。有意思的是,徐積鍇從輩分上是金庸的侄子,但年齡上卻比他大了6歲。

既然是弔唁,總得準備輓聯吧?金庸帶去了一幅輓聯,上聯是“司勳綺語焚難盡”,下聯是“僕射餘情懺較多”。輓聯出自於清朝詩人黃景仁的一首詩《綺懷》。這是一首組詩,其中一首寫道:“經秋誰念瘦維摩,酒渴風寒不奈何。水調曲從鄰院度,雷聲車是夢中過。司勳綺語焚難盡,僕射餘情懺較多。從此飄蓬十年後,可能重對舊梨渦。”金庸父親將其中的兩句摘出來,直接作為輓聯送給了徐志摩。

黃景仁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一名才子,年少成名,七言詩寫得極佳,與王曇並稱“二仲”,與洪亮吉並稱“二俊”。金庸父親將黃景仁的詩句摘出來,作為給徐志摩的輓聯,頗為得當。

徐志摩遇難後,金庸代表全家去弔唁,送了一幅對聯

弔唁完畢後,到吃飯時間。金庸萬萬沒有想到,徐家為他專門開了一桌酒席。多年以後,金庸回憶了當時一個人吃飯的場景:“我一生之中,只有這一次經驗,是一個人獨自坐一張大桌子吃酒席。桌上放滿了熱騰騰的菜餚,我當時想,大概皇帝吃飯就是這樣子吧!兩個穿白袍的男僕在旁斟酒盛飯。那時我自然不會喝酒,只做樣子假裝喝半口酒,男僕馬上把酒杯斟滿。 我不好意思多吃菜餚,只做過樣子就告辭……”

由此可見,徐志摩家不愧是當地有錢有勢的大家族。

徐志摩遇難後,金庸代表全家去弔唁,送了一幅對聯

金庸告辭時,徐志摩父親徐申如親自相送,並吩咐用自家的大船將金庸送回家。陪同金庸回家的,除了船伕還有兩名男僕。金庸到家後,男僕又向金庸的父母送上禮物,表示感謝。

這次給徐志摩弔唁,在金庸腦海裡留下很深的印象。父親查樞卿又給他講過徐志摩留學劍橋大學的故事。後來,金庸到了81歲高齡,早已功成名的他,卻力排眾議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與徐志摩多少有點關係吧?

徐志摩當年是以特別生的身份進入劍橋大學留學,只讀了一年,甚至沒有畢業。對於這種飄來飄去的學習態度,金庸表示不學:“他是個浪漫的人,輕輕的來,輕輕的去,讀了一年學,沒有畢業。我不學他,我要做學問。”

徐志摩遇難後,金庸代表全家去弔唁,送了一幅對聯

金庸沒有忘記徐志摩。1992年12月3日,金庸回到家鄉時,與妻子捧著鮮花,專程到硤石徐志摩墓前憑弔。1996年11月,《徐志摩誕辰一百週年專輯》行將刊行之際,邀請金庸題詞。金庸欣然接受,飽蘸深情地題寫了“詩人徐志摩”幾個大字,落款為“表弟金庸敬題”。

2018年10月30日,金庸病逝。兩表兄弟,會在地下重逢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