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由 江左夢華錄 發表于 人文2022-02-05
簡介唐高宗與武則天劇照三、則天大聖皇帝與劉太后但是在涉及具體內容的時候,唐高宗的《大帝遺詔》卻缺少一個“權”字,只是單純的規定“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這事實上就代表武則天的聽政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超過了當時的中宗皇帝,並且這種權力是長

反經合道是什麼意思

我是江左夢華錄,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個關注和轉發吧。

所謂遺詔,就是皇帝彌留之際留下的遺書或者遺言等。一般都是根據皇帝臨死時口述的內容由大臣草擬,基本上不會出現差錯。但是在北宋真宗去世後,大臣們卻因為遺詔中的一個字的有無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澶淵之盟

一、真宗遺詔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自澶淵之盟後因自信受損而熱衷於天書、符瑞、封禪的宋真宗趙恆終於和老天搭上了線。在這一年的二月十九日(農曆3月23日),趙恆於東京延慶殿駕崩,享年五十五歲。根據中國古代的傳統,每一位皇帝在臨死前,只要他還沒病的神志不清或者突發急病去世,都會強撐著一口氣對自己死後的政事進行安排,這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遺詔。

但是在這裡要指出的是,皇帝在臨終時口述的遺詔絕對不會和朝廷正式頒佈的遺詔一模一樣,估計只能保證關鍵內容的一致,其他一些面子上的話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大臣們給加上去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歷代留下來的遺詔的字數基本上都是幾百字左右,並且遣詞造句,語句典雅。如果一個皇帝在彌留之際還能說出這麼多話,還能使用各種典故和修辭手法,估計那些旁聽的大臣們只會覺得皇帝在玩自己,而不是在頒佈遺詔。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的真宗皇帝在臨死前又宣佈了哪些內容呢?主要有三點:

一、皇太子趙禎,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可以在他的靈柩前繼位為皇帝;二、由於皇太子年齡還太小,才剛十三歲,不能處理政務,所以由太子的嫡母劉皇后協助處理政務,也就是所謂的聽政;三、文武大臣要齊心輔佐新帝。

雖然我在這裡是這麼寫的,但是我估計宋真宗死的時候可能連這些話都說不完,應該只能言簡意賅的把三個要點說一下。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康熙遺詔

但是問題來了,皇帝是大白話說的,但是你遺詔不能這麼寫呀,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大臣們原封不動的把皇帝說的話寫成遺詔。我敢保證,第二天當朝宣讀遺詔的時候,那些御史們剛當場就指著他們鼻子罵。所以在真宗皇帝駕崩後,剩下來的就是大臣們根據真宗的遺命來完成一幅又好又得體的遺詔。現將《乾興遺詔》全文摘錄如下:

門下。朕嗣守丕基。君臨萬寓。懼德弗類。側身靡寧。業業兢兢。倐逾二紀。幸賴天地之祐。祖宗之靈。符瑞荐臻。邊鄙不聳。臻乎至治。無讓古先。而寒暑外侵。憂勞內積。遘茲疾疢。屢易炎涼。雖博訪良醫。遍走群望。逮諸禳禬之法。徒竭精格之誠。弗獲寤興。至於大漸。皇太子某。予之元子。國之儲君。仁孝自天。岐嶷成質。爰自正名上嗣。毓德春闈。延企雋髦。尊禮師傅。動遵四術之教。誕揚三善之稱。矧穹昊眷懷。寰區系望。付之神器。式協至公。可於柩前即皇帝位。然念方在沖年。適臨庶務。保茲皇緒。屬於母儀。宜尊皇后為皇太后。淑妃為皇太妃。軍國事權兼取皇太后處分。必能祇荷慶靈。奉若成憲。撫重熙之運。副率土之心。更賴佑佐宗工。文武列闢。輔其不逮。惟懷永圖。諸軍賞給。並取嗣君處分。喪服以日易月。山陵制度。務從儉約。在外群臣止於本處舉哀。不得擅離治所。於戲。修短之數。豈物理之能逃。付託之宜。諒輿情之增慰。諮爾中外。體朕至懷。主者施行。

看上去遺詔的內容是不是很高大上,但事實上,在真宗逝世的當天,群臣在撰寫遺詔時曾發生過激烈的爭吵。當時擔任參知政事的王曾奉命起草詔書時,就劉太后的聽政問題直接寫的便是“軍國事權兼取皇太后處分。”遺詔剛寫完,宰相丁謂入內瀏覽詔書,順手便將“權”字給去掉了。王曾對此表示堅決反對,與丁謂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後王曾直接指責丁謂道:“皇帝沖年,太后臨朝,斯已國家否運。稱‘權’,猶足示後。且增減制書有法,表則之地,先欲亂之邪?”這時候,丁謂才放棄去掉權字。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劉太后劇照

二、一字之爭

那麼為什麼為了一個“權”字的有無會引起朝中兩位大臣的爭執呢?我們先來看看“權”字都有什麼含義。“權”字在《漢語大詞典》中共有23種解釋,我們這裡只介紹最貼近這封詔書內容的解釋。

首先,第一個解釋是

權宜,變通

。如《易·繫辭下》:“井以辯義,巽以行權。” 王弼注:“權,反經而合道,必合乎巽順,而後可以行權也。”用這個意思來看“軍國事權兼取皇太后處分”這句話,就會發現這時這句話的含義就是暗指劉太后聽政只是在皇帝年幼無法獨自處理政務的情況之下所採取的權宜之計、變通之策,不能長久。這也就是在告訴劉太后,讓你聽政只是個應急措施,你不要多想。

第二個解釋是

姑且,暫且

。如《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夜就在這店裡權住一宵。”把這個意思放在上面那句話裡就是在劉太后你只是暫且聽政,不可能一直聽政下去。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北宋群臣

第三個意思是指

唐以來稱試官或暫時代理官職為"權"

。如宋戴埴《鼠璞權行守試》:“本朝職事官,並以寄祿官品高下為權行守試。侍郎、尚書,始必除權,即真後始除試守行。予考之漢,試守即權也……權字唐始用之。韓愈權知國子博士,三歲為真。”把這個意思放在上面那句話裡就是指劉太后只是暫時代理皇帝處理職務。反正“權”字所包含的三個意思放在那句話裡所表達的只有一個觀點就是劉太后只是皇權的暫時代理人,不能凌駕於皇權之上,其聽政是短期性的,不具備長期性。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武則天劇照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一個小小的“權”字會起到這麼大的作用嗎?在這裡我們要回答的是“當然”。我們舉一個反面例子看看,距離劉太后聽政三四百年前的唐朝也出過一個聽政的太后,她就是後來的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武則天。但她在稱帝之前,也曾以太后的身份聽政。其聽政權力的合法性來源也是來自唐高宗的遺詔。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唐高宗與武則天劇照

三、則天大聖皇帝與劉太后

但是在涉及具體內容的時候,唐高宗的《大帝遺詔》卻缺少一個“權”字,只是單純的規定“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這事實上就代表

武則天的聽政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超過了當時的中宗皇帝

,並且這種權力是長期性的、合法性的,不用擔心任何變動。

所以武則天才敢抓住唐中宗一氣之下所說的話作為突破口,行使遺詔賦予的合法權力來廢黜中宗皇帝,另立李旦繼位,而朝中大臣則不敢有所反對,因為武則天的行為是合法合理的,是先帝遺詔賦予的,他們無權否認。固然武則天最終走向帝位是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遺詔在其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

北宋計程車大夫們在心眼裡又看不起唐朝,認為唐朝的社會風俗敗壞,對於女子稱帝的行為更是大為不滿。所以在涉及到北宋第一位皇太后聽政時,肯定會在各方面嚴防死守,防止再出一個北宋的“武則天”。並且對於劉太后,北宋計程車大夫們也不敢不防,因為

她太像當初的武則天了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長孫無忌劇照

同武則天一樣,劉太后在當皇后的時候也十分熱衷於干涉朝政,甚至都到了“真宗意不能平”的地步。此外,同武則天曾利用許敬宗對付長孫無忌等人一樣,劉太后也曾利用丁謂來對付寇準。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丁謂急於刪去“權”字,其目的就是像劉太后表忠心,只是沒有想到遇到了個硬茬子直接把他懟回去了。看著劉太后越來越像武則天了,北宋的大臣士大夫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預防劉太后。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劉太后劇照

其中,遺詔便是重要的一環。因為遺詔是劉太后所有權力的合法來源,只要在遺詔中規定了劉太后權力的界限,那麼就等於限制了劉太后權力的發展苗頭,並且劉太后不敢突破遺詔的限制。因為一旦劉太后突破遺詔的限制,那麼遺詔的整個合法性就會受到衝擊,甚至直接消失,這也就代表其聽政基礎的消失,所以劉太后只能強迫自己接受這一結果。

北宋最有權勢的太后,因被皇帝擺了一道,無法當皇帝

總的來說,劉太后最終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是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但是我們在看史書記載的時候,也不能忽視遺詔所發揮的作用。但是有的時候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固然北宋士大夫的嚴防死守限制了劉太后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但並不影響其一直聽政到死,也不影響劉太后搞一些僭越的行為。甚至也不影響劉太后死的時候也留下遺制,讓自己的好姐妹楊太妃繼續聽政,但是她忽視了北宋士大夫們的決心,北宋士大夫們直接把她的遺制給改了,刪去任何和聽政有關的內容。

參考文獻:《宋大詔令集》、《唐大詔令集》、《論北宋遺詔與皇太后垂簾聽政》(徐紅、苑恩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