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老莊說三國“盛名難副的掌政人”

由 豆豆講娛 發表于 人文2022-02-03
簡介蜀漢大將軍蔣琬從234年起接替諸葛亮掌管了國政,248年受詔前往漢中駐軍,籌謀伐魏,他在此設定了沿著漢、沔水路順流東下,進攻魏興(治今陝西安康西)、上庸(治今湖北竹山西南)的方案,為此建造了大批戰船,卻因疾病而未及實施

盛名難副的盛是什麼意思

品讀三國,回味歷史,歡迎大家右上角關注老莊,每天分享原創文章!

蜀漢大將軍蔣琬從234年起接替諸葛亮掌管了國政,248年受詔前往漢中駐軍,籌謀伐魏,他在此設定了沿著漢、沔水路順流東下,進攻魏興(治今陝西安康西)、上庸(治今湖北竹山西南)的方案,為此建造了大批戰船,卻因疾病而未及實施。六年後的244年,朝臣們覺得這一東進方案不大合適,朝廷即派人去漢中說服蔣琬放棄了該方案,蔣琬同時給後主上表說明情況,提出新的建議,並退回涪縣(治今四川綿陽)駐軍,246年病逝。後世人對蔣琬做過極高的評價,而把《三國志﹒蔣琬傳》等史料上記述的事蹟逐一梳理,卻能感到他是一位盛名難副的掌政人。

老莊說三國“盛名難副的掌政人”

蔣琬的個人品格應該不存在什麼問題,從他211年以荊州書佐身份跟隨劉備入蜀起,就忠誠於君主和國家,總體上能認真完成自己擔負的職責任務,積極支援和推動國家北伐曹魏的政治戰略,後來在領導崗位上又能傾聽眾人意見,尊重屬下的個性特點,不因私情而結怨,表現了寬廣的胸襟。至於年輕時在廣都縣長位置上偶爾因酒廢政,那都不足以傷及他的個人德性,他曾把長水校尉廖立私下貶損長官的議論向丞相告密(參見2。3。14《對同僚的懲處》),這在傳統社會也算不到個人品德的方面,反倒是對君上忠誠的正常表現。

蔣琬在執掌國政前最突出的業績是為北伐曹魏做好了糧草供應,曾因此受到諸葛亮的讚揚;他掌政後最突出的地方,是提出了沿水路東向出兵的戰略,對於諸葛亮六出祁山而無所收穫的軍事路線似乎有改弦更張的意味。然而,水路東進是劉備當年進攻東吳的路線,當年黃權就提出過不同意見,劉備雖未採納,但事後有所悔悟;蔣琬這次進攻的目標變成了半道上魏國佔據的地盤,這是孟達當年搖擺不定的鎮守之地,即便打下來對魏國毫無損傷,如果軍隊繼續深入,則面臨更長的後勤補給線,山路險阻幾乎無法實現。

老莊說三國“盛名難副的掌政人”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王夫子在《讀通鑑論》中就曾說過:“蔣琬改變諸葛亮的進軍路線,想用水軍沿漢、沔東下,攻取魏興和上庸,這更不是好的辦法。魏興、上庸並非魏國所依憑的險峻關隘,是他們的贅餘之地;就是能攻克到手,還能繼續東下襄樊,北收宛城、洛陽嗎?不能了!”王氏對此做了細緻深刻的分析,實際是指出了蔣琬這一線路選擇的荒唐性,這一認識應該是正確的。其實,問題還不止於進軍線路的選擇,就統兵將領蔣琬本人而言,他是書佐文秘出身,當過縣長,後來在相府工作十多年,從來沒有上過戰場,毫無統將用兵的經歷,怎麼能統領軍隊去和敵人作戰?當時去漢中手下又無姜維、廖化那樣稍有戰鬥力的大將,出兵攻敵只能是白白送死。

這些明顯的問題,難道蔣琬自己看不出來嗎?如果說他對此毫無意識,大概是低估了蔣琬的智商,估計他本人對此是心裡明白的。但明白了這些道理應該怎麼辦呢,北伐曹魏復興漢室是前任掌政人確立的政治戰略,自己作為前任執政一手提拔的繼承人,只有繼續舉起這面旗幟,才有自身地位的合法性。既然根本的國家戰略需要維護,那就只能將其繼續向前推進,而北向進軍屢無效果,難以為繼,那就剩下了東向進軍的線路。向東進軍面臨更大的麻煩,但對蔣琬而言,用行動表明自己堅持國家政治戰略的態度更為重要,同時也要顯示自己不畏艱難、敢戰強敵的勇氣;至於出兵的時機,那要等到有利的機會才更好。於是,蔣琬在238年受詔命駐軍漢中,他在那裡打造戰船,準備戰爭,在六年之後仍然在從事著進軍的準備工作。可以說,東向出兵其實只是蔣琬搪塞詔令、應付國內輿論,向外界展現自己英雄氣概的一種形式。

老莊說三國“盛名難副的掌政人”

244年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等前去漢中勸阻蔣琬的東進計劃,蔣琬就坡下驢,即刻接受,他向後主劉禪上表作了說明,應該類同於六年的工作彙報吧,其中說了未出兵的兩個原因:一是本來要與吳國東西呼應同時出兵,但對方一再爽約推遲;二是自己身患疾病。檢視《資治通鑑﹒魏紀六》的記錄,在蔣琬駐軍漢中的六年間,至少241年四月吳國有一次大規模的伐魏行動,當時吳國四路出兵,包括全琮攻淮南,諸葛恪進軍六安,朱然圍樊城,諸葛瑾出柤中(今湖北宜城西),行動規模頗大,而小規模的軍事行動還有一兩次;另外239年魏明帝曹叡離世,也不失為進軍討伐的有利機會,但蔣琬始終沒有行動。

至於本人身患疾病,那是無法說清的問題,當年諸葛亮真心伐魏,他是在戰場上“死而後已”的,難道六年間蔣琬一直沒有身體較好的時候?說穿了,蔣琬在這裡並沒有東向進軍的真心,他只需要用無所畏懼的行動顯示出自己堅持既有政治戰略的態度就可以了,給劉禪的上表中指出吳國爽約以及自己身患疾病,只是給自己六年來駐軍不出找個恰當的理由而已。當然,駐軍不動無論如何比前景不妙的出兵交戰要好得多。

老莊說三國“盛名難副的掌政人”

蔣琬在退回涪縣前的這次上表中還給劉禪提出了讓姜維出兵涼州,得勢後他統大軍作後援的建議,這應該是接近真心的設想。讓善於征戰的姜維領軍出征是現實的,要求他與魏軍形成對峙之勢卻未必能夠辦到,所以蔣琬所提自己統領後援之軍進擊涼州的部署,仍然是條件難以成熟的事情。看來蔣琬對自己在戰場上所能處在的地位還是清楚的,他在漢中造下聲勢而不出兵的原因正在於此。退到涪縣兩年後蔣琬去世了,他由此得到了真正的解脫。

對蔣琬做了最高評價的是諸葛亮,當年劉備要處分他以酒誤政的罪錯,諸葛亮說:“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諸葛亮初開相府就呼叫蔣琬,並將其推舉茂才,給了他很高的榮譽;在227年寫給後主劉禪的《前出師表》中,諸葛亮提到:“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對留守相府的蔣琬做了極好評價,並將其再次推到世人面前;兵出祁山期間他讚揚說:“公琰託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同時給後主留下遺言:“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諸葛亮在蜀漢集團有崇高的地位,在後世人的心中似神一樣的存在,他很少對一個後輩人作出如此頻繁而高度的評價,有這樣的語言造勢,史志的作者陳壽說:“蔣琬方整有威重”,這一很難具體把握的語句是稱讚他的品性和威望,屬於不低的評價;

老莊說三國“盛名難副的掌政人”

裴松之也肯定了蔣琬因循前任成規而不妄變的成功處,認為居靜而安境,難有超過他的。後世還有史家說:“蜀漢後期許多賢良去世,武將只有一位趙雲,內部治理只有一個蔣琬。”其實趙雲比諸葛亮去世得早,這位史家所說的兩人就不在一個時間段上;另有史家稱讚蔣琬“剛接政作大將軍時,就以自己的從容鎮靜讓群僚佩服。”認為做國家首席大臣的人憑藉喜怒不形於色的功夫就能完全服眾,這都屬於沒有分析思考的信口而言。相反,有的史家在看到史書上記述蔣琬總能以足夠的糧餉與兵力供應北伐前線時,就發問:“那為什麼諸葛亮多次因為糧盡而退兵?”由此質疑陳壽的記述不真實,表現了對誇大蔣琬功績的理性態度。

蔣琬死後被安葬於涪城,在今四川綿陽西山上。他的兒子蔣斌繼承了爵位, 任綏武將軍、漢城(今陝西勉縣西南)護軍。263年,魏國大將軍鍾會率軍入蜀,曾約請蔣斌為蔣琬祭掃墳墓。後主劉禪投降鄧艾後, 蔣斌以朋友的身份歸降鍾會, 並跟隨鍾會到了成都, 被亂兵所殺。蔣斌的弟弟蔣顯為太子僕, 很有才學, 他與蔣斌同時死於亂兵。應該說,蔣琬是蜀漢集團中一位執守本分、顧全大局而無野心,能夠委屈自己並忍辱負重的忠厚之人,應該剝去先入之見還其本有形象,過分拔高的評價使他盛名難副,是對其本人心性良知的曲意褻瀆。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最後別忘了點選關注,老莊與君一起煮酒品三國

推薦文章

  • 紅塵路幾條,莫笑折腰為鬥米,逍遙自在度今宵

    遊子天涯斷腸處,離人夢裡淚潸然,珠簾半卷西風緊,寂寞空庭月正圓...

  • 這“五找”,是男人出軌的主要原因

    總認為不到的就是好的,於是就想方設法和過去的所愛的情人聯絡和接觸,一來二去,做了不該有的事,有的是在特殊的時間、環境和條件下,舊情人因某種原因要相互往來,在此過程中,舊情復燃導致出軌,這種現象在男人身上表現得更為典型,因為很多男人是有初戀情...

  • 有著高倉健的冷峻卻擅長演爛仔,這一次劉青雲的演技又炸了

    有著高倉健的冷峻卻擅長演爛仔,這一次劉青雲的演技又炸了在娛樂圈打拼了多年後,1994年,他在爾冬升執導的愛情電影《新不了情》中扮演懷才不遇的音樂人阿杰,愛上了袁詠儀飾演的患有骨癌的女孩阿敏,這場註定悲劇的戀愛感動了很多觀眾,劉青雲也獲得了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