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此人性情剛烈,封神之戰曾亮劍紂王?女媧卻讓千年狐妖認他做爹!

由 白馬晉一 發表于 人文2022-01-31
簡介有人解讀這一段,說是冀州侯蘇護一開始是一時衝動,題寫反詩,還膽大妄為,和紂王派來的兵馬對陣,其實呢,沒等多長時間,等蘇全忠被抓,靜下心來,也覺得不合適,但是已經騎虎難下了,硬著頭皮對抗到底,這時候的西伯侯很會看時機,他就是要等到崇侯虎和蘇護

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用來形容什麼樣的人

文:四角夔牛(作者原創授權)

歷史小說往往會有一個寫作套路:國之將興,必出祥瑞,國之將亡,必出妖孽。夏朝滅亡前,出現了妹喜,這一點,在《封神演義》中也出現了,商湯滅亡前,出現了妲己。這個冀州侯蘇護的女兒妲己,本來是良善之人,但是沒幾句臺詞,就被千年狐狸精附身,肩負著女媧娘娘的囑託,去完成女媧娘娘的使命。

在《封神演義》一開始,說到北海的袁福通造反,聞太師親自去帶兵鎮壓,一般而言,如果寫到一方諸侯造反或某些地方的百姓造反,一般會做一下鋪墊,比如《三國演義》中的黃巾軍起義,也說到東漢朝廷如何腐敗無能等,在《封神演義》中的袁福通造反,更像是一個引子,引出後面的故事。並且袁福通造反,並未寫到故事的大背景如何,紂王如何昏庸無能等,袁福通造反,給我的感覺,更像是野心很大。袁福通的出場,我感覺更像是為其他的諸侯試水,看看朝廷怎麼處置,摸一摸朝廷的態度,我覺得其他的諸侯應該是作壁上觀。

我們來看冀州侯蘇護是如何出場的。《封神演義》第二回:天下諸侯俱進朝歌。此時太師聞仲不在都城,紂王寵用費仲、尤渾。各路諸侯都知道二人把持朝政,擅權作威,少不得先以禮賄之以結其心,正所謂:“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內中有位諸侯,乃冀州侯蘇護,此人生得性如烈火,剛方正直,那裡知道奔競夤緣;平昔見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執法處分,不少假借,故此與二人俱未曾送有禮物。也是合當有事,那日二人查天下諸侯俱送有禮物,獨蘇護並無禮單,心中大怒,懷恨於心。不題。原來是蘇護為人正直,不肯接交這兩個小人,所以兩個小人懷恨在心。又有費仲進讒言,說蘇護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可以招納進宮,侍奉陛下。而蘇護又言辭拒絕,並且義正言辭將紂王教訓一頓。紂王大怒,紂王和蘇護兩人的矛盾突然升級。紂王仰仗自己是天子,威逼蘇護,蘇護因此在午門寫上:君壞臣綱,有敗五常。冀州蘇護,永不朝商。

此人性情剛烈,封神之戰曾亮劍紂王?女媧卻讓千年狐妖認他做爹!

像費仲尤渾這種小人,最擅長的就是進讒言借刀殺人。歷史上的郭子儀,功高震主,就很會保護自己的一家人,一點官威都沒有,誰都可以任意的進出他們家,郭子儀每天就陪著媳婦們、女兒們描眉。有一天,郭子儀要求全家都回避,因為一會要有個大臣來拜訪,這個人有殘疾,而且心胸狹窄,如果有人笑話他,他必定懷恨在心,而且必定要採取報復行為。郭子儀害怕自家的僕人笑話他,所以全家都要回避,那個大臣拜訪完畢、打道回府,郭子儀才鬆了一口氣。後來的顏真卿就沒那麼幸運,得罪了這個奸臣,安史之亂時,有一次需要一位大臣趕赴前線,這個奸臣建議顏真卿前往,並說顏公文武雙全,威名遠播,除了此人,沒有合適的人選。皇帝於是命顏真卿趕往前線,大家都知道這一去必定凶多吉少,最後顏真卿死在了前線,此奸臣名叫盧杞。

冀州侯的遭遇很像顏真卿,因為正直不阿,得罪了當朝權貴,當朝權貴費仲尤渾就設下奸計陷阱,讓冀州侯往裡面跳,這條奸計就是令冀州侯進獻女兒,因為他們聽說冀州侯蘇護的女兒極其漂亮。果然,性情剛烈的冀州侯馬上入套了。

冀州侯蘇護被紂王宣召進宮,蘇護一聽是讓自己把閨女進獻出來,於是正言道:陛下的宮中,有皇后、有皇妃,好幾千人,為什麼還要聽信左右佞臣的讒言,要在天下範圍內選美呢?況且我閨女粗俗鄙陋,難以達到皇妃的標準。陛下應該把心思放在治國理政上。紂王說:你說的有道理,但是誰不願意把閨女假如皇宮,成為皇親國戚,那是何等的榮耀啊?這時候,蘇護拔高一個聲調說:我聽說夏朝就是亡於國君好色,難道商湯也要重蹈覆轍嗎?這一下氣壞了紂王,把紂王比作是亡國之君。

此人性情剛烈,封神之戰曾亮劍紂王?女媧卻讓千年狐妖認他做爹!

氣得紂王命左右拿下蘇護,大刑伺候,這時候費仲尤渾進言說:不如放他回去,一來讓他感激大王法外開恩,二來讓天下百姓看看,蘇護雖然衝撞陛下,但是陛下仍然寬宥了蘇護,讓天下百姓看看陛下乃是仁君。或許這樣,蘇護基於對陛下的感激,會把女兒進獻過來。紂王一聽,言之有理,就准奏了。蘇護臨走前,寫下了上面那首詩。紂王得知以後大怒,想御駕親征,魯雄心想蘇護是一位正直的忠臣,最後暗中保護一下這位忠臣,於是魯雄勸阻:天下那麼多路諸侯,可以點一二路諸侯前去討伐,哪用得著陛下親征。紂王又問誰可以?費仲尤渾說北伯侯崇侯虎可以。魯雄一聽,北伯侯崇侯虎這人不咋地,要是讓北伯侯崇侯虎去了,路過的地方,必定盤剝當地百姓,不如再推薦西伯侯,西伯侯是個仁義之人。於是又說西伯侯素有盛名,不如也帶上西伯侯。說不定,不用動刀兵,就能不戰而勝。紂王命西伯侯、北伯侯征討蘇護,西伯侯和北伯侯在接到聖旨後,還有一段理論,北伯侯認為應該馬上執行紂王聖旨,西伯侯覺得裡面是否有隱情?出師是否名正言順?最後西伯侯妥協,說你先去,我隨後就到。

崇侯虎到了冀州,蘇護大怒,認為北伯侯貪婪粗鄙,本來就很煩他,他還有臉來?王老師因為收學生禮被學校開除,他還有臉來?哈哈。崇侯虎排兵佈陣,與冀州侯大戰,結果損兵折將,崇侯虎臉上掛不住,副將出主意:勝敗乃兵家常事,等著西伯侯來了,大軍壓境,冀州侯必定完蛋。沒想到冀州侯蘇護晚上趁著夜色劫營,再次令崇侯虎顏面掃地,大敗而逃,幸虧親弟弟崇黑虎來接應。崇黑虎用法術生擒蘇全忠,崇黑虎學過法術,後背上有一隻葫蘆,念動咒語時,從葫蘆嘴上冒出黑煙,越來越多,不一會就從黑煙中飛出很多鐵嘴神鷹,這些神鷹把蘇全忠的戰馬的馬臉啄了一下,戰馬受傷,把蘇全忠掀下馬來,被崇黑虎拿下。蘇護正岌岌可危之時,督糧官鄭倫來了,鄭倫用法術捉了崇黑虎,鄭倫是最後封神時的哼哈二將之一,在西崑崙山度厄真人那裡學到了攝人魂魄的法術,從鼻子中發春兩道白光,對方聽到哼的一聲,基本就昏迷了,後面的三千烏鴉兵馬上用鉤子、繩子等來搶人,把對方俘虜了。另一人是陳奇,從嘴裡能發出黃光,也是同樣的效果。沒想到蘇護和崇黑虎是英雄相惜,蘇護並沒有為難崇黑虎,而是設下宴席招待崇黑虎,兩人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把酒言歡、相談甚歡。崇黑虎說到,我此次前來,一是我兄長在戰鬥中失利,二是我來解仁兄之困難。崇侯虎一看崇黑虎都被抓了,正不知該怎麼辦時,西伯侯的大臣散宜生來了,遞上一封信,那是西伯侯勸降冀州侯的信。

信中大體內容如下:你違逆紂王,題寫反詩,這是兩件錯事,因為一個愛女,失了君臣大義,這是三件錯事,你要是願意把女兒進獻給紂王,有三大好處:一是你成為皇親國戚;二是你永鎮冀州,造福百姓,你家人也躲過一場災難;三是當地的百姓也免於戰火牽連。我和你同殿為臣,有讚賞你是正直之人,所以勸你仔細考慮一下。蘇護接受西伯侯的建議,把女兒進獻給紂王。有人解讀這一段,說是冀州侯蘇護一開始是一時衝動,題寫反詩,還膽大妄為,和紂王派來的兵馬對陣,其實呢,沒等多長時間,等蘇全忠被抓,靜下心來,也覺得不合適,但是已經騎虎難下了,硬著頭皮對抗到底,這時候的西伯侯很會看時機,他就是要等到崇侯虎和蘇護,互有勝負,陷入拉鋸戰時,再出面調停。如果一開始調停,蘇護仗著自己的自信,不會聽勸的。這時候,蘇護陷入困境,急需出路,正好這時候西伯侯來當和事佬,蘇護趕緊順坡下驢。還說西伯侯的這封信其實很一般,既沒有文采,也沒有深刻的大道理,即便西伯侯送來一張白紙,蘇護也會說我聽西伯侯的意見,把女兒進獻給紂王。這種解讀也有道理。

此人性情剛烈,封神之戰曾亮劍紂王?女媧卻讓千年狐妖認他做爹!

這時候,雙方把戰俘放掉,崇黑虎回到崇侯虎的大營,數落崇侯虎:一個娘生的,也有奸有賢。你不幫紂王乾點好事,全天下都知道你這人只顧迎合紂王,幹了 很多壞事。再一個,你帶了五萬精兵,都不如西伯侯的一封信,太丟人了,以後咱倆不是兄弟了。並讓左右放了蘇全忠,蘇全忠跪地下感謝崇黑虎,說叔父的恩情,像是再生之恩,將來永遠不會忘記。崇侯虎一旦辦法也沒有,威信沒有崇黑虎高,只能打碎牙往肚子裡咽,默默的收拾兵馬回國,並向紂王上表請罪。

《封神演義》在第二回就寫到這樣一個國家棟梁之才,被逼造反,作者想暗示我們什麼?

作者想暗示我們,一,商朝滅亡其實是氣數已盡,再加上紂王昏庸無道,殺妻誅子,魚肉百姓,竟然造出蠆盆、炮烙這樣的酷刑,尤其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大臣,這些大臣都是中樞神經,沒了這些大臣,朝廷沒法運轉,天下即將大亂。這樣的朝廷,焉有不亡之理?況且,書中幾個大將之才:蘇護,武成王,洪錦,鄧九公等陸陸續續全都歸順西周,這對商朝而言,就像釜底抽薪。這些人本來是忠臣,也是干將,這些人如果對商湯失望,產生了不滿之心,那是非常危險的。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這些大將,是支撐整個成湯天下的棟樑,依靠這些人保家衛國,才能延續成湯的江山。

在《天下第一》這部電視劇中,皇帝之所以對鐵膽神侯朱無視很忌憚,就是因為護龍山莊依靠情報,得到了很多將軍的秘密或叫把柄,藉此控制十大將軍,十大將軍的兵符都掌握在鐵膽神侯手中,鐵膽神侯可以調動天下兵馬,這是多麼的令皇帝難受,兵權掌握在神侯手中。後來,曹正淳對當朝皇帝十分不滿,但是沒有辦法,因為沒有兵權,最後也效仿朱無視,透過一些把柄,要挾三位將軍,讓三位將軍把兵符交出來。曹正淳當時的狠話就是:等我集齊了所有兵符,就讓你這個昏君好看。可見古代兵權的重要性,而這些被紂王逼走,最後投向武王陣營的,基本都是手握兵權的大將。

二,為封神之戰做鋪墊。坊間很多小說提到巫妖大戰、封神之戰、佛道之爭。洪荒流小說雖然吸收了《封神演義》的內容,畢竟不是《封神演義》。洪荒流小說吸收的內容太多了,古代的神話故事和神話小說,它都借鑑,大家熟知的《白蛇傳》《濟公傳》《八仙傳》《鏡花緣》《西遊記》《封神榜》《北遊記》《南遊記》等,都有借鑑。我倒是覺得,這種寫作手法,很像《三國演義》中,對東漢末期的描述和對劉備這個形象的塑造。把漢朝寫的大廈將傾,皇帝昏庸,宦官專權,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而劉備仁義忠厚,且心懷大志,雖然落魄到去賣草鞋,但是心中仍然惦記著被曹操挾持的小皇侄,以此來為劉備的奮鬥做烘托,以及為後來的劉備登基稱帝做鋪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