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易經》傳達人生真諦:勞謙君子有終吉

由 文史錄 發表于 人文2021-05-25
簡介孔子曾對“勞謙君子有終吉”做出評價與解釋:“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辛勤勞動而不誇耀自己,有功勞而又不自大,敦厚老實達到一定境界的人,這說的就是謙遜有禮的君子吧)

君子之終也的意思是什麼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四書五經更是國學瑰寶,不可不讀之書。在四書五經之中,《易經》是絕對繞不過去的著作,《易經》中的道理比較深邃,洞穿人生,看破紅塵,甚至可以預測未來,其中道理也不是常人可以參悟的。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窺見一斑,通讀《易經》,不求讀透,便可得以受益終身,提高自身的文化境界與認知修為。

《易經》傳達人生真諦:勞謙君子有終吉

周文王姬昌,人皇伏羲,孔子

《易經》裡有很多卦,有的高山流水,深不可測,在此不做評說,只拿出最貼近生活的“謙”卦來談,“謙”卦是《易經》中與修身養性、為人處世關係最為密切的一卦。

“謙” 卦是《易經》中第十五卦,之所以此卦命名為“謙” 卦,內卦“艮”象徵著山、止;外卦“坤”象徵順、地;整體象徵人的內心,內心得到滿足,外表柔順和善,這就是謙遜。

《易經》傳達人生真諦:勞謙君子有終吉

八卦

此外,山川高於地表所以為山,在此卦中,高山被排列在地之下,這本就是謙遜的體現。不因身份高低而不齒於位居人後,此卦名為“謙”,十分合適而又生動形象。

在《易經》之中,將天地八荒劃歸其中,用六十四卦全象徵,在六十四卦的種種變化之中,天地萬物,是非福禍全部展現,無處遁逃。

六十四卦之中,大多有“吉”有“兇”,吉凶參半,但是“謙”卦之中,不僅卦辭表“吉”,所有爻辭也象徵著“吉”,這是《易經》之中非常罕見的,也足以見得謙遜的意義。

《易經》傳達人生真諦:勞謙君子有終吉

《易經》:“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謙遜的君子,即使徒步過河,也不會有危險,依然會吉祥安康。

辛勞而謙虛的君子必然會有吉祥的結果。這其中不乏命運論與因果報應論,雖有些誇張,但縱觀一生,謙遜和善的人又怎會不吉祥?

《易經》的創造者認為,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和諧自然,都要保持謙遜的態度,心存“謙”,則不會樹敵,可以更好地做事為人。

《易經》:“無不利,撝謙”,保持謙遜,則無往不利;

“鳴謙,利用行師,徵邑國”,一個國家謙虛的名聲遠播,一個謙遜有禮的國度,不戰而屈人之兵,用仁政謙和征服四方。

孔子曾對“勞謙君子有終吉”做出評價與解釋:“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辛勤勞動而不誇耀自己,有功勞而又不自大,敦厚老實達到一定境界的人,這說的就是謙遜有禮的君子吧)。

《易經》傳達人生真諦:勞謙君子有終吉

孔子

謙遜是安身立命、明哲保身之根

《老子》:“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之所以得道之人用“無為”來處理事務,作為為人處世的準則 ,用“沉默不語”作為教育的依據;使得萬物興盛而不大肆宣揚;生養萬物卻不會據為己有;促進世間萬物而誇讚自己的功能,功成名就而不會飄飄然,自視清高,睥睨眾生。正因為勞謙君子不會將自己的功勞過分誇大,他的所作所為才會被世人記住,才能永垂不朽,功勞不會被泯滅。

《老子》:“

大者宜為下

”,這與《易經》中的“謙”卦不謀而合,大山可以放低姿態,將自己置於土地之下,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太過強勢則會導致眾叛親離,小國渴望依附而不得,必然狗急跳牆,負隅頑抗。

《易經》傳達人生真諦:勞謙君子有終吉

老子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古往今來,無數英雄豪傑在歷史的舞臺上演繹著生動的故事,也無數次證明了“勞謙君子有終吉”的合理性與正確性。“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不斷上演,漢初三傑各有所長,為大漢百年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最終韓信不懂謙遜,身首異處,慘死婦人之後,待到劉邦聽聞,留下了耐人尋味的五字表現“且喜且憐之”。

蕭何稍稍強於韓信,在點撥之下,急忙明哲保身,在京城霸佔天地來自汙,但是終究難逃劉邦的猜忌,惶惶不可終日。相比之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就要高明的多,他在漢初江山已定之時,便急流勇退,與他並肩戰鬥的兄弟都已經大富大貴,韓信先封齊王后改楚王。但是張良面對劉邦分封給他的三萬戶封邑毫不動心,原封不動地退回去,從此浪跡天涯,安享晚年。

《易經》傳達人生真諦:勞謙君子有終吉

張良劇照

有所作為是謙遜的前提,君子是謙卑的基礎

特別一提,《易經》中所言的“勞謙君子有終吉”,所要求和強調的有這樣幾點,辛勤的勞動,謙和有禮,君子。單純謙遜是遠遠不夠的,沒有辛勤的付出作為基礎,謙遜只不過是虛偽罷了,有所作為之人不誇耀自己的功績才是謙遜,碌碌無為之人何來謙遜呢?

此外,之所以為“勞謙君子”,首先要區別於偽君子,別有用心的自貶,見風使舵的奉承,都不可謂“謙”。

三國時期風起雲湧,無數英雄豪傑都是城府極深之人,劉備假借被雷聲驚嚇掉了筷子,對當時的人物誇讚了一個遍,最終卻自立門戶,圖謀霸業;司馬懿也曾裝瘋賣傻,將自己的功勞貶低;賈文和數次賣主,侍奉之時假裝謙卑,鑽營取巧,這都不可謂“勞謙君子”。

《易經》傳達人生真諦:勞謙君子有終吉

司馬懿劇照

勞謙君子有終吉,我們在生活中要踐行思想,《易經》是千年文化的結晶,薪火相傳,延綿不息。如今傳至我輩,怎可視若敝屣,反其道而行之?我們要做到的,無非是:

“勞,將勤勞的思想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唯有勤勞可以致遠,勤勞可以致富。

“謙”,謙遜有禮,對於勤勞所帶來的成就,我們不能狂妄自大,過分誇大自己的成績,在世人面前,保持謙遜的態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停地汲取營養,感悟人生,才能提升自己,得以“終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