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百年重讀《新青年》

由 小董要說 發表于 人文2021-12-28
簡介建築於人民輿論之上

扶牆摸壁是什麼意思

今天推薦的是高一涵的《共和國家與青年之自覺》 節選

專制國家。其興衰隆替之責。專在主權者之一身。共和國家。其興衰隆替之責。則在國民之全體。專制國本。建築於主權者獨裁之上。故國家之盛衰。隨君主之一身為轉移。共和國本。建築於人民輿論之上。故國基安如泰山。而不虞退轉。為專制時代之人民。其第一天職。在格君心之非。與諫止人主之過。以君心一正。國與民皆蒙其庥也。至共和國之政治。每視人民之輿論為運施。故生此時代之人民。其第一天職。則在本自由意志。Free Will造成國民總意。Generalwill為引導國政之先馳。英國憲法學者。每自詡曰。“ 吾英憲政。為民權發揚之果。而非以憲政為發揚民權之因。”吾國名號。既顏曰共和。與英之君主國體。雖形式迥異。然無論何國。苟稍顧立國原理。以求長治久安。斷未有不以民權為本質。故英憲之根本大則。亦為吾華所莫能外。然則自今以往。吾共和精神之能煥然發揚與否。全視民權之發揚程度為何如。澄清流水。必於其源。欲改造吾國民之德知。俾之脫胎換骨。滌盪其染於專制時代之餘毒。他者吾無望矣。惟在染毒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覺。此不佞之所以專對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陳其忠告也。

則共和國家。畢竟平等。一切自由。無上下貴賤之分。無束縛馳驟之力。凡具獨立意見。皆得自由發表。人人所懷之意向蘄求感情利害。苟合於名學之律。皆得儘量流施。而無所於懼。無所於阻。就政治言。使各方之情感思慮。相劑相調。互底於相得相安之域。而無屈此申彼之弊。致國家意思。為一黨一派一流一系所壟斷。故民情舒放活潑自如。絕不虞抑鬱沈瀹。以銷磨其特性。而拘梏其天機。共和精神。其憮略蓋如此。

古之所謂道德者。泰西則迷信宗教之威勢。東亞則盲從君主之權力。及先王之法言。自混沌初闢以來。民智淺陋。茫不知人道之本源。言論思維。全與宗教相混雜。以為天地萬物。一造於神。人生良心上之制裁。惟有託諸神意。聖書謂道德為神之命令。頗足表明歐人自法蘭西革命以前所懷抱之道德思想。至東亞所謂道德。多惟先王之道是從。不問其理之是否合於現世。但問其例之有無。而“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一語。頗足表見吾國儒者守先待後之心。顧王由天亶。故道德淵源。亦由天出。於是有天命天罰天幸之詞見焉。夫維皇降衷。各有所秉。特操異撰。人各不同。欲同其最不同者。以企道一風同之化。故不得不於賦畀而外。別求一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之物。託為道德之基。此基一奠。則人人依違瞻顧。虛與委蛇。而瀹靈啟知繕心養性之機失矣。

雖然、道德者本諸學理。應諸時勢。根諸人心。乃因時轉移之物。而非一成不變者也。道德而不適時勢之用。則須從根本改造之。無所惜也。古者象天尊地卑。以定天澤之分。故君臣大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今者地象圓球。飛懸太空。而無上天下澤之判。隨所在以觀。皆覺平等。故人民思潮。基之趨於齊平。此道德取象天地之說也。然不侫以為道德為人心之標準。本心之物。惟有還證自心。以求直覺。則所謂求之天性是巳。所謂天性。乃得諸亶降之自然。不雜於威勢。不染夫習慣。顧所謂自然。

是謂自由之性。出於天生。非國家所能賜。即精神上之自由。而不為法律所拘束者。夫共和國家。其第一要義。即在致人民之心思才力。各得其所。所謂各得其所者。即人人各適己事。而不礙他人之各適己事也。蓋受命降衷。各有本性。隨機利道。乃不銷磨。啟瀹心靈。端在稱性說理。沛然長往。浩然孤行。始克盡量而施。創為獨立之議。故青年之戒。第一在扶牆摸壁。依傍他人。第二在明知違性。姑息瞻依。自賊天才。莫過於此二者。

顧自由要義。首當自重其品格。所謂品格。即尊重嚴正。高潔其情。予人以凜然不可犯之威儀也。然欲尊重一己之自由。亦必尊重他人之自由。以尊重一己之心。推而施諸人人。以養成互相尊重自由權利之習慣。此謂之平等的自由也。發揚共和精神。根本賴此。凡我青年。時應以自省也。

雖然、真正發揮輿論。尤有金科玉律宜由焉。即(一)須有敬重少數意見與獨立意見之雅量。不得恃多數之威勢。抹煞異己者之主張。(二)多數輿論之起。必人人於其中明白討論一番。不得違性從眾。以欺性靈。(三)凡所主張。須按名學之律。以名學之律為主。不得以一般好惡為憑。

青年自覺之道,首在練志。志者,根諸心,發諸已,非可見奪於他人,而亦非他人所能奪者。以他人之志,強奪吾志,及用他人之志,以代吾志者,皆屬橫暴之事。練志之方,第一即在打破此種橫暴障礙,以還我本然之自由。而後志乃可立。曰吾志被人劫奪,曰吾志被人強代者,皆庸庸碌碌,懦夫奴性之流,聊以解嘲而已。果為志士,其動也必隨心而之。吾志暫時不行或有之,若奪雲代雲,必吾先有易奪易代之弱點。動人輕視之念,或先露可奪可代之破綻,予人可乘之機。不然己不被奪,己不甘使人代,又誰能奪之代之?夫國家者由吾人之志而成,政策者,合吾人之志,同心戮力,以向一定之方向而之者也。故國家建築於人民意志之上,主權發見於人民意志之中。無志則國已無基,奚由而建。主權無主,奚由而生。

人權宣言之大旨,一曰,自由平等,根於天生;二曰,國家主權,完全在民;三曰,法律主於人民總意,一視同仁(見The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Augnst 26,1789)。至其賦稅,不得人民許諾,即不得增加一錢。

青年自覺之道,又在練膽。夫志者,理義既明,定其正鵠,以為趨赴之的者也。膽者,本此正鵠,鼓其豪興,以赴前途,無所於懼,無所於恐者也。志為心之所之,膽為行之所主。太平之世,因故襲常,循例以行,罔有所阻。當此之時,瑟縮怯懦之夫,亦得濫竽其列。而吾所謂膽,乃退處於無權。及一旦天傾地裂,雷震風驚,獅象在前,猛虎躡後,國勢阽危,千鈞一髮,覆亡之慘,懸諸目前。瑟縮懦怯之夫,汗顏咋舌。懾伏退避,而不知所為。

青年自覺之道,又在於練識。識者,御事以理,判案以律,推其原因,而有以知其結果者也。故識之本在學。學者,籀其因果公例,用以數往知來,見其然而必以推其所以然者也。

顧吾所謂由理肇例者,乃謂理不必限於例,非謂凡例皆非理,或理皆先於例也。大抵文化初開之時,多以政例肇政理。故有堯舜禹湯之政治。而後孔孟之政論乃大明,至文明大啟之秋,則常以政理啟政例。故孟德斯鳩之三權分立說,為近世憲政之精神。盧梭之平等自由,論遂喚起法國之革命。蓋以政例肇政理者,其思想常拘於守成。以政理啟政例者,其思想常趨於改進。

總之練志、練膽、練識,三者互相為用,不可缺一。以志言,則膽與識所以定志者也。以膽言,則志與識所以壯膽者也。以識言,則志與膽所以致識於用者也。志何以不移?有膽有識以定之故不移。膽何以不怯?有志有識以壯之故不怯。識何以能行?有志有膽以致之於用則行。吾輩丁茲國運,第一戒在抱悲觀,第二戒在圖自了。一抱悲觀,則灰心頹氣,而不存猛勇奮進之心。一圖自了,則朝不謀夕,而不存任重道遠之念。境由心造,心神強壯,則雖殘山剩水,亦為我動心忍性之資。心志頹唐,即壯版雄圖,反增我感喟淒涼之恨。至欲圖自了,則今日更非其時,若吾身昨年已死,自了之願,固可告終。苟吾之死應在明年,則今年尚為吾奮鬥之期,而非吾告終之日,非特明年然也。即吾之死在次月次日次時次刻,而吾之奮鬥尚當於此月此日此時此刻行之。急起直追,至死乃止。則主人之責已盡,而吾懷乃可少安。吾心乃可明告於天下後世,此所以當共和告別之頃,而殷殷然對我青年,為此臨岐握手,各自珍重之最後一言也歟。

花了一下午的時間才認真讀完

我的看法:一代啟蒙大師

百年重讀《新青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