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皇帝尿糖史

由 文牘拾遺 發表于 人文2021-12-23
簡介為何得糖尿病中國皇帝們不僅擁有古時最好的物質生活條件,還享有當時最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按理應該比普通人更健康更長壽,可事實恰恰相反,他們中的多數人壽命都很短暫,而且疾病纏身,大多數還是消渴症的多發人群之一

出輿入輦什麼意思

疾病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確立帝制,到清末宣統帝被廢,皇帝制度在中國存在了2132年。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皇帝們總數多達400餘位。

他們自命天子,富有四海,被稱萬歲,然而除去非疾病死亡的100人(包括自殺和他殺,亦多患有身心疾病),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因病死亡的皇帝比例佔了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他們中的大部分是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的高發群體,甚至一人身患數病,被恐懼症、神經衰弱症、腮腺炎、慢性前列腺炎、虛勞疾、肺結核、高血壓等等惡疾纏身。

皇帝尿糖史

而皇帝作為專制等級社會的核心地位,“疾病控制他們的身體、心理,進而改變歷史,影響人類文明程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疾病的歷史,可以稱之為人類歷史的主旋律之一。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皇帝的“富貴病”——糖尿病。

皇帝尿糖史

糖尿病又稱消渴

糖尿病並不是什麼罕見病,自古被稱為消渴症。

早在公元前四百年,我國最早的古典醫書《

皇帝內經

·素問》及《靈樞經》中便記載過“消渴症”這一病名,並對其病機症候已有初步的論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皇帝尿糖史

《黃帝內經》

這是對消渴症的最早記載。

《素問·氣厥論》還指出糖尿病的臨床症狀,如渴,欲飲水,尿多的症狀,“奇病有消渴,皆上消也,多飲而渴不止者也”、“溲便頻”。

而史載第一位消渴症名人,便是司馬相如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提到司馬相如,不得不提到漢武帝。武帝即位後,尤親信東方朔、枚皋、嚴助、吾丘壽王、司馬相如等,彼時司馬相如以《子虛賦》《上林賦》文采為武帝所賞識,被封為郎。

皇帝尿糖史

《上林賦》

實際上,司馬相如明白,武帝雖然親近卻只把自己當弄臣,故並不積極爭取任職,只以辭賦之長侍從武帝,常託病不出。而這裡所託的病,大概指的便是消渴了。根據《說文解字病疏下》描述的症狀,“其人一日飲水一斗,小便亦一斗”。《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雲:“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

不僅如此,唐代李商隱亦在諸多作品中多次提及司馬相如患有消渴疾一事,如《漢宮詞》“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以及《病中早訪招國李十將軍遇挈家遊曲江》“相如未是真消渴,猶放沱江過錦城”。因司馬相如字長卿,因此後來的人又稱消渴為“相如病”或“長卿病”。

皇帝尿糖史

《封禪文》

漢武帝聽說司馬相如病情越來越重,擔心這位大才子若亡故,家中的書稿會散失,就派人去司馬相如家把藏書收存宮中。可惜晚來一步,司馬相如已嚥下最後一口氣,使者只帶回了司馬相如遺書《封禪文》。其文高瞻遠矚,政治格局宏大,武帝閱後拍案叫絕,深感痛失一位人才,於是將《封禪文》奉為圭臬,並在八年之後,也就是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正式舉行封禪大典。

遺傳的糖尿病

無獨有偶,漢武帝可能也飽受消渴症的困擾。

這個一手建立了“漢武盛世”,史稱“冠於

百王

”的皇帝,開拓了整個漢朝最大的版圖,還是史上第一個“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賢君。

皇帝尿糖史

漢武帝

然而其晚年時期卻變得昏庸無能,求仙問道,一心尋找不老仙丹,在64歲時還弄出歷史上有名的政治事件“巫蠱之禍”,認定兒子戾太子劉據妄圖奪權篡位,甚至殺妻棄子。

緣何有此瘋狂之舉,後來的史學家們各有推論。然而這裡要說的是,武帝的糖尿病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這不是空穴來風。有史為證,《藏經》二卷十四至十七頁,詳細記載了漢武帝罹患消渴症,病危轉安的醫案。

據載,武帝晚年生病,口乾善飲,飲水一斗,小便亦一斗,周身乏力,形容枯槁。御醫處方六味地黃湯,不治反重,患病後的漢武帝意志消沉,精神“恍惚不定”,且有“恐怖症”症狀,群醫束手。

結合尿毒症患者常常思維混亂,無法集中注意力,易產生幻覺,情緒不定,易怒,甚至性格行為大變,會由一個溫和的人變成一頭暴躁的“怪獸”等現象,我們大膽推測漢武帝當時已經出現了糖尿病併發症之一——尿毒症(糖尿病惡化後出現的腎衰竭)!

後來西域匈奴王得知此事,特遣使者來奏表,呈獻塞外土番治療消渴症秘傳神效驗方。帝令御醫調配,服之半年,竟至痊癒。武帝龍心大悅,免匈奴每年貢禮,並遣使賜贈珠寶,將藥方列入宮廷醫案,並於御花園內刻石版碑文,後人謂 “石碑古方”。

而說到武帝的消渴病,不得不提到他的爺爺,漢文帝,也就是劉邦的兒子劉恆。史書上漢文帝劉恆崇尚節儉,廢除肉刑,創下太平盛世,與他的兒子景帝,合成文景之治。然而這位皇帝亦只活到45歲便撒手人寰。

皇帝尿糖史

漢文帝

關於他的患病和駕崩,《史記》記載其崩於未央宮。也有資料記載,他得過癰、膿瘡,一個叫鄧通的寵臣,為文帝吸允瘡上的膿(《史記·鄧通傳》“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上嗽吮之”),這其實類似於現代的引流技術,還有口水的消炎作用。

結合現代認為消渴常併發癰疽之說,我們推斷漢文帝大概也有不同程度的消渴症。而究漢文帝癰、膿瘡發病之源,則又要追溯到他的父親劉邦。

皇帝尿糖史

漢高祖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上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疾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曰:‘疾可治。’上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疾,賜黃金五十斤,罷之。”(《史記·本紀·高祖本紀》)

漢高祖劉邦在黥布叛亂時,抱病帶兵征剿,作戰中受了箭傷,平叛後傷口不愈、潰爛以及感染,傷勢日益嚴重。呂后請來名醫為之醫治,醫生說可以治,但劉邦聽口氣知道自己不行了,便把醫生罵走了。最後的結果是漢高祖受傷半年之後,駕崩,“高祖仰與榻,因癃大喊急而溺不出,後死!”

癃,最早呈現在《黃帝內經》,其意思是小便不暢,排尿受阻。而傷口不愈及排尿受阻等等症狀,足矣讓我們懷疑劉邦是因患有消渴糖尿病而死的。

皇帝尿糖史

根據此病的遺傳傾向,這份“甜蜜的負擔”一直困擾皇帝家族,劉恆、劉徹得此病也不難解釋了。

糖尿病是絕症麼?

武帝死後二百多年,名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對消渴“三多”症狀進行論述,他將古方載入醫案,提出以“腎氣丸”進行治療,較《內經》又向前一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

皇帝尿糖史

但似乎並未載有治癒案例,以至於消渴成為一項“絕症”,漢代亦流行“有女不嫁消渴病”之說。

直到隋朝,亦未曾有良方可治癒消渴症。根據《古今醫案按》中記載,隋煬帝也患了消渴病,並且出現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等症狀表現。“隋煬帝服方士丹藥。蕩思不可制。日夕御女數十人。入夏煩躁。日引飲數百杯而渴不止莫君錫進冰盤於前。俾時刻望之。”

皇帝尿糖史

《古今醫案按》

隋煬帝每天口乾舌燥,要飲水數升,排尿數升,漸漸形枯骨立,於是下旨詔太醫診治,未果,於是太醫們一個個有去無回,都被隋煬帝斬了。

不過隋唐以後,對消渴症內在病機和生癰癤、目疾的有機聯絡的論述更趨於完備。隋代甄立言已經發現了消渴病的尿甜現象,他在《古今錄驗方》記載“消渴小便至甜”,其後千餘年中,此種記載不斷。

隋朝的巢元方已經發現了消渴症易生癰疽,“其病多發癰疽”。至於目疾,劉河間亦有論述,曰:“夫消渴者,多變聾,盲,瘡癰,痤,疿之類。”與現代認為消渴常併發癰疽和目疾之說,完全符合。

孫思邈還在所著的《千金方》中提到糖尿病患者不要傷及皮肉,“凡消渴病,經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則於瘡上漏膿水不歇,遂成癰疽。”

皇帝尿糖史

孫先生已經注意到消渴與生活方式的關係了,他提出,“消渴病者慎者三:一飲酒,二房事,三鹹食及面。能慎此者,雖不服藥而自可無它;不如此者,縱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意思就是,得此病者,要戒酒、戒色、戒貪吃,如此,不吃藥也能自愈,反之,則大羅神仙也救不了也。

可以控制的糖尿病

而最早確診和控制糖尿病情的醫生亦出於唐——王燾。據載,王燾的父親便身患消渴病,口渴難忍,飲量大增,身上多疥瘡,且手腳麻木,“雖然食多小便多,漸消瘦”。王燾照料父親生活起居,親嘗父親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恍然大悟此為消渴症。

於是他翻遍各朝醫書,遍訪民間及宮廷名醫,終於找到治療消渴病的有效藥物,父親的病情得到控制。他於是將這些經驗寫進《外臺秘要》一書,“消渴者……腎虛所致,每發即小便至甜”,服藥須至“候小便得鹹苦”。

皇帝尿糖史

《外臺秘要》

王燾還認識到飲食、起居與病症的關係,提出了合理的注意事項:“此病特忌房室、熱面並幹脯,一切熱肉、粳米飯、李子等”,這與現代對糖尿病患者的限食原則基本上是一致的。

到了宋元,《聖濟總錄》認為三消均為一症,病機治法無異,所謂三消,是指上中下三方面的臨床症狀而言,故謂:“原其本為一,推其標有三”。然而,宋朝也並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案——宋朝諸瑞章《衛生寶鑑》曾記載消渴病人“足膝發惡瘡,致死不救”。

皇帝尿糖史

《聖濟總錄》

明清以後,醫療實踐的發展,對消渴症的認識也更加明確。如明代趙獻可曰:“三消之症,總由煎熬既久,五臟燥烈,能食者,必發胸疽背癰,不能食者,必發中滿臌脹, 治者不必分上下,概用清肺滋腎之藥。”將三消症合為一症,同時指出,“若過用寒涼, 恐內熱未除, 中寒又起”,擴大了治療方法。

清代醫家著述百種,在明代基礎上有一些發揮。“確然審是命門火衰,然後可用桂附。”“補腎水真陰之虛,瀉心火燔灼之邪,濟心中津液之衰”。而清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98年,更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年份——江南儒醫白鶴子調製消渴古方治癒了慈禧的糖尿病。

皇帝尿糖史

(醫學博士侯明邦醫師(著《華佗醫學》《漢醫糖尿病學》等書)發掘此寶貴御方,並窮十數年之精心研究與臨床實驗觀察,證實該御方確能根治久年糖尿病。本醫者慈懷之心,公開其中滋腎紫蚧膠之藥物組成驗方。即為上圖中所示↑↑↑)

據載,太后有疾,多飲多尿,御醫診斷為消渴症,經各種藥物治療無效,太醫院召集宮中御醫會議,大學士徐桐告之石碑古方傳聞,於是奏請昭告天下,尋求昔日漢武帝“石碑古方”,珍藏者賞以千金及御賜御醫官職。江南儒醫白鶴子珍藏古方多年,揭榜入宮調治太后,經數月,太后鳳體好轉。於是此方重新載入“清宮醫案”。其藥物組成之詳細解釋載於魯南著述之《清宮廷醫集續篇》。越明年,適逢庚子國亂,宮室付之一炬,古方再次失傳。

為何得糖尿病

中國皇帝們不僅擁有古時最好的物質生活條件,還享有當時最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按理應該比普通人更健康更長壽,可事實恰恰相反,他們中的多數人壽命都很短暫,而且疾病纏身,大多數還是消渴症的多發人群之一。

皇帝尿糖史

緣何如此,古代的醫生們總結出了以下幾條病因:

1、飲食所傷,缺乏運動

俗話說“病從口入”。早在5000多年前,《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便指出:“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如果孫思邈和王燾見到杜甫,一定會感慨其“自作孽不可活”——他自曝有消渴症,“我多長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 (《同元使君春陵行》),然而從不節食,還因吃得多而欣喜(“加餐可扶老,食廩慰飄蓬”),此外還喜歡把甘蔗汁當解渴飲料(“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瓔無謝玉為缸”)……這樣的飲食愛好,在醫生眼中大羅神仙也難以救治了。

皇帝尿糖史

杜甫如此,更遑論窮奢極侈的皇帝,他們有條件養尊處優,“飲食則溫淳甘脆,脭醲肥厚;衣裳則雜遝曼煖,燂爍熱暑。”從歷史電影《慈禧太后》中便可略見一斑,幾十個廚師侍役,餐餐要為她烹飪燒煮出這麼一大桌飯菜。如此營養過剩,無疑增加了糖尿病的機率。

皇帝尿糖史

2、五志過極,情志失調

這與皇帝們所處政治地位有關,他們“以一人而率天下”,透過一系列制度與政治機構穩固地操控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刑法乃至文化諸方面,自然思慮多、壓力大,身體免疫力降低。

《靈樞·五變篇》曰:“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流,轉而為熱,熱則削肌膚,故為消癉。”劉河間亦曰:“夫消渴者……或因耗亂精神,過違其度之所成也。”即所謂“煎熬既久,五臟燥烈”,亦能導致消渴症。

3、性慾不節,腎虛精耗

早婚和多妻,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皇帝的妻子據載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然而事實上遠不止這些。殊不知,漢代枚乘《七發》“縱耳目之欲,恣支體之安者,傷血脈之和。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蹷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

皇帝尿糖史

枚乘《七發》區域性

正如孫思邈曰:“盛壯之時,不自慎惜,快情總與……腎氣虛竭……此皆由房室不節之所致也。”嚴用和亦曰:“消渴之疾,皆起於腎,盛壯之時,不能自保……遂使腎水衰竭,由是渴利生焉。”均指出性慾不節,腎虛精耗,液竭腎燥,亦為病因之一。

4、嗜服丹石,損傷津液

直指方曰:“自腎消而析之,又有五石過度之人,真氣既盡,石勢獨留,陽道興強,不交精曳,名曰強中。消渴,輕也。消中,甚焉。強中,則斃可立待。”沈金鰲亦曰:“或服丹石以恣欲,久則真氣脫而熱氣盛。”

5、稟賦不足,體質柔弱

《內經·五變論》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流,髖皮充飢,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削肌膚,故為消癉。”指出消渴症多發於素稟不足,體質柔弱的患者。

皇家有病知多少

實際上,皇帝可能不僅僅是患糖尿病,而是一人身兼數病。

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年第五次東巡途中。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秦王偉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推測出秦始皇幼時患有軟骨症,又患有支氣管炎,所以長大後胸部和鷙鳥一樣,聲音好似豺狼。

皇帝尿糖史

秦始皇

後來由於政務繁重——每天批閱奏摺30公斤,又引發腦膜炎和癲癇等病症。當時,秦始皇正準備渡黃河,沒想到癲癇病發作,後腦殼撞在青銅冰鑑上,加重了腦膜炎的病情,本就不堪的身體更是雪上加霜,整個人陷入了昏迷狀態。第二天,當車趕到沙丘後,趙高、李斯才發覺秦始皇早已死去多時。

在多種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宋代皇帝們成為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的高發群體,並且多種合力加重了他們的病情:宋太祖建國初年,除了有恐懼症表現,還有神經衰弱症,宋光宗也是如此。宋仁宗少年時患過腮腺炎,中青年因貪戀女色出現了虛勞疾,晚年出現高血壓,腦血管等疾病症狀。宋英宗即位後,出現恐懼症症狀,後死於腦血管疾病。

皇帝尿糖史

宋太祖

宋神宗既有高血壓表徵,又是腦血管患者。少年即位的宋哲宗脾胃虛弱,營養不良,去世前兩三年又患上了結核病,同時伴有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狀,數種疾病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最後不僅不能進食,還咳痰咯血,吐逆不止,消耗致死。

皇帝尿糖史

宋神宗

宋高宗趙構為康王時,出使金營患上恐懼症,建炎年間因驚嚇出現繼發性陽痿,晚年因腦血管疾病被醫官誤用良劑而亡。宋寧宗既患精神發育遲滯,又有消化不良的症狀等。

皇帝尿糖史

宋高宗

明代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鎮(1427-1464)是得了石水病而亡。中國傳統醫籍如《內經》描述石水病病人“腹大如箕,腹大如翁”,其實就是現代醫學上的腹水。

皇帝尿糖史

明英宗

清朝嘉慶皇帝顒(永)琰是死於高血壓、心臟病和急性肺水腫。

皇帝尿糖史

清嘉慶

皇帝有病,格外難治。他們也一直在努力,更多時候是求助神仙、煉製丹藥,然而所有的皇帝都沒能夠戰勝皇帝病(大概是方法不太對)。

實際上,按照《內經》所說,“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未病先防”,意思也就是說,管住嘴邁開腿,堅持鍛鍊,保證睡眠,保持心態平和,便能杜絕大部分疾病。小主們估計要疑問了,別忽悠人,這不就是最稀鬆平常的保養法麼,怎能治療各種“絕症”?然而事實即如此!

皇帝尿糖史

雖然簡單,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堅持做到呢?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障礙疾病,即血糖(葡萄糖)升高,接著從尿液中流走,所以尿裡有糖。

若病勢控制不好,日後就會引起併發症,如全身性的病變,如心臟病、冠心病、腦血管病、視網膜血管病,腎動脈硬化、肢體動脈硬化等。

糖尿病和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肥胖、年齡等因素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具體講,與過多地攝入總熱能、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運動,營養過剩有關,故有人謔稱為“富貴病”。

推薦文章

  • 在家吃一個饅頭,去部隊當兵一頓居然能吃十幾個饅頭!

    但是在部隊就不一樣了,部隊每天都有很多高強度的訓練,每天除了早操,正常的操課還有雷打不動的體能訓練,每一樣至少都是一個三公里起步,很多新兵剛入營,面臨高強度的訓練體力跟不上,很容易拖後腿,而這個時候除了平時給自己多加練,既然訓練多了,就需要...

  • 描繪美麗城鎮“五美”新圖景

    據悉,自美麗城鎮建立以來,鹽官鎮共安置農戶594戶,目前,多個公寓房專案正在同時建設,預計可提供農戶安置房1700餘套...

  • 混凝土塊砸落!新陸花苑1號樓居民家天花板再次猛然坍塌

    圖說:304室衛生間大塊混凝土塊、粉塵塊大片脫落記者在陳阿姨家衛生間看到,掉落的鋁扣板吊頂上方,天花板大塊混凝土塊、粉塵塊大片脫落,厚度超過2釐米,部分脫落層已深入到建築物混凝土層,面積超過一個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