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蘇軾一首寫入課本的詞,道盡人生感慨,最後一句流傳千古

由 每天讀宋詞 發表于 人文2021-12-18
簡介在驚訝之餘,蘇軾便把溪水想做人生長河,想到自己也可以往回走,返老還童

肺腑之言下一句是什麼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蘇軾一首寫入課本的詞,道盡人生感慨,最後一句流傳千古

這首《浣溪沙》是我初一第一學期語文課本上接觸到的第一首詞。那時,為了應付考試,對這首詞的理解只來自老師給出的固定答案。時隔多年,我重新讀起這首詞,心中是另一番滋味。

這首《浣溪沙》依然是蘇軾記錄遊覽蘄水清泉寺的經歷,有著遊記共有的特點——移步換景和借景抒情。清泉寺的山下,蘭草的嫩芽剛好全部沒入溪水。顯然,嫩芽的長度並不是長,暗示生長時間較短,季節應屬早春。早春,萬物復甦。其最醒目的標誌便是草芽,如:韓愈的“草色遙看近卻無”。同時,若能見嫩芽沒入水中,則表明溪水清澈透明。蘭芽與溪水,構成一幅清新舒朗的畫面。松樹成林,樹下有一條幹淨無泥的沙子路。路上無泥,表明人跡罕至,凸顯環境清幽冷寂。彷彿蘇軾的到來,才是對這番世外桃源的打擾。

蘇軾一首寫入課本的詞,道盡人生感慨,最後一句流傳千古

傍晚,空中飄起淅淅瀝瀝的小雨,如絲如發。遠處,傳來子規的啼叫。子規啼,是表現氣氛悽清的常見描寫,如:李白的“

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

楊花落儘子規啼

”,杜甫的“

子規夜啼山竹裂”,“子規晝夜啼”,“終日子規啼”

。子規,是一種寄託著作者哀愁的鳥,彷彿是在為作者吐露心聲。

上闋寫景,從山下小溪,到松間沙路,再到棲息子規的樹下,移步換景。同時,隱藏時間的流逝。遊玩到暮雨瀟瀟,可見蘇軾的遊興之盛。視聽結合,描繪清泉寺周邊優美的早春景色,表現出蘇軾熱愛大自然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如果僅僅描繪景色,那麼詞並沒有什麼亮點。但,蘇軾並不會甘於平庸與無聊,因為四處遊玩使他發現了大自然的奇蹟,從中受到人生的啟發。於是,下闕抒情就此展開。開頭“誰道人生無再少?”,擲地有聲,彷彿一聲轟雷驟然爆發,透著生命力的倔強。誰說人生不能再次變得年輕?

蘇軾一首寫入課本的詞,道盡人生感慨,最後一句流傳千古

年輕是指身體上的年輕,逆生長,還是心態上的年輕,豁達?我想,是指後者。逆生長,顯然並不大可能。即使真的有逆生長,那也是保養得宜,堅持鍛鍊的結果。顯然,古代的條件並不能實現。如今,生命的秘密逐漸被揭露,人們越來越瞭解自己。但,逆生長依然可以稱為醒目的頭條,更不要說科技落後的古代了。

所以,我認為是心態上的年輕,心態上活成個年輕人。蘇軾為何相信人生再少?因為大自然的奇蹟,門前流水尚能西。眾所周知,受到重力的影響,西邊高地上的冰山融化成溪流,收集沿路雨水,匯成大江大河,流向地勢較低的東部。所以,水的流向是向東。而,蘇軾看到的是水流向西面。在驚訝之餘,蘇軾便把溪水想做人生長河,想到自己也可以往回走,返老還童。

在一個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眼中,怎麼最快結束自己的生命是最關心的事情。而,在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眼中,怎麼儘可能自我實現才是自己最關心的事。而,我相信蘇軾是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他並沒有覺得人生的勁頭是黑暗的深淵,甚至想越活越久,活的越來越年輕態。

蘇軾一首寫入課本的詞,道盡人生感慨,最後一句流傳千古

於是,他發出肺腑之言,休將白髮唱黃雞。最後一句,氣勢宏偉,昇華主題。果然,蘇軾是個可愛的老頑童,在別人無奈接受衰老的時候卻能樂觀地想讓自己活的年輕。

說句題外話,我把這首詞當做在人生困境裡,千萬不要放棄希望,一定要頑強地活下去的激勵之作。與君共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