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新專輯《飛狗》出爐 60歲崔健 音樂不曾止步

由 朝經娛暮史 發表于 人文2021-12-18
簡介新希望從未想過要退休現在的狀態遊刃有餘在崔健看來,年齡的增長並不能妨礙一個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這種喜歡和追求,能讓人的狀態越來越好,所以退休這個詞在他的字典裡從未出現過

不足介意代表什麼數字

1961年出生的崔健,今年60歲了。在他步入花甲之年時,新專輯《飛狗》出爐。藉著這個契機,崔健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飛狗》正式發表時,崔健剛剛過完60歲生日。有人說,崔健變得隨和、不憤怒了。但崔健並不認同,他認為人都不止有一面,他在《時間的B面》裡寫道:“我和人們一樣,只看到自己的臉,莫非裡邊也有你,正在被時代改變,這時有人大聲吼:嘿老子根本沒變。”這個大聲吼的人,或許說的正是他自己。

對於當下市場重包裝、重流量、重資本的現狀,他有抨擊,也有無奈,但他有自己的方式去應對——堅定自己的堅持。

作品被有些人裝作不理解他會憤慨,但對於那些不懂、欣賞不來他音樂的年輕樂迷,他願意與之交流、分享,但不會為之改變、更不會迎合。

在60歲這個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心態、變化好像都不是崔健在意的事情,或者在他看來,這種變化是微不足道的,60只是一個數字而已,誰說60歲就代表老了?60歲依然可以在臺上一唱就是兩個小時,熬夜甚至通宵創作、錄音、偶得一個極妙的創意時,完全忘記年幾何矣。

崔健在意的是他仍然在做自己喜歡就做的事,仍然可以心無旁騖地創作、演出,沉浸在做音樂的快感中,甚至熬夜做音樂也被他看作是一種養生——因為這件事能讓他心情舒暢。所以退休這個詞從未出現在他的字典裡。

崔健說:“時間是直行的,只有當音樂響起的時候,時間是可以彎曲的。”或許時光永是流逝,但當音樂響起時,便會出現一個彎道,那個當年唱著《一無所有》的人,就在那裡。

新專輯《飛狗》出爐 60歲崔健 音樂不曾止步

新專輯

《飛狗》表達當下最真實的崔健

《飛狗》專輯包含了8首歌,不足40分鐘,是崔健專輯中時長最短的一張,但厚度和濃度絲毫不減。8首歌集中創作於2017—2018年,凝聚了崔健近年對生命、愛情、社會、歷史的最新思索和探索,表達的是當下最真實的崔健,新意則在於他站在高科技時代,去重新叩問生命的意義。

“宇宙的黑”、“末日海灘”、“時間的B面”……這些冷峻的片語濃縮了他的思考,《飛狗》中的“宇宙的黑”,是死亡,是黑洞,也是未知的神秘,與《飛狗》天馬行空的節奏狂歡和噪音護航對應的,是《末日海灘》那一聲聲啟示錄般的浩瀚管樂;而“時間的B面”,是有別於“時間的A面”的,生命的暗物質,是暗黑、恐懼、死亡,更是勇往直前的異類的反叛,在《時間的B面》中,蘊含了超越時間限制的生命能量。

這張專輯釋出的時間,恰好在崔健60歲生日之際,很多人覺得這是老崔想為自己的60歲留下一些聲音,但對於崔健來說,這一切只是巧合。

“按道理應該更早釋出,當時以為一年肯定能做出來,結果後期較勁較了一兩年。這張專輯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做了很多實驗,一直達到最後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領域,崔健都做過成功的實驗,包括MV。1991年10月,崔健和張元聯合完成的電視音樂片《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兒野》獲得了MTV音樂錄影帶大獎“國際觀眾選擇獎”。但崔健一直在反思MV,在所謂的“音樂片”裡,包含了一系列的視覺藝術工種,攝影、導演、燈光裝置、化妝等等,唯獨跟音樂無關,音樂家在裡面的工作就是表演、對口型。

“如果持續按照MV的方式去銷售,音樂必死。真唱、真實的演奏才是骨髓,骨髓假了,其他的再真也沒有營養可言。要從骨髓上建立起文化,所有都圍繞真實,否則就只剩下流行歌手,真正的音樂家不被重視,真正的音樂產業不能崛起。”

新專輯的兩首現場音樂短片《飛狗》和《時間的B面》,是拍攝真正的現場表演,加上視覺影像。這也表明了他的態度:在包裝矯飾過度、視覺氾濫的娛樂時代,音樂必須捍衛強烈的現場本色。這也是2002年發起“真唱運動”以來,崔健一以貫之的態度。

新專輯《飛狗》出爐 60歲崔健 音樂不曾止步

新作品

做音樂首先要自己滿意

崔健的新歌發表以後,外界評價不一,有人說崔健還是那個崔健,也有人說崔健老了,音樂止步不前。但崔健並不介意外界聲音,他認為,做出的音樂首先要自己滿意。“你自己聽著不激動就不能拿出來,《光凍》和《飛狗》這兩張專輯從製作上我都比較滿意。前邊幾張專輯,比如說像《給你一點顏色》《無能的力量》在製作上有一些遺憾,當時條件也不允許。”

最初拿出《飛狗》這張作品的時候,崔健對市場是“不太自信”的,“作品其實都是我的孩子,當它們成為作品、放在市場的時候,就應該獨立了。我也不知道觀眾會不會喜歡。”

但對於市場的過於細分,崔健並不認同,他認為好的音樂沒必要劃分年代,更沒必要以年齡段去劃分市場,“市場看似是屬於年輕人的,但實際上誰更符合市場的營銷模式,誰就能佔領市場;誰有能力消費市場,誰就能引領市場的風向和潮流。”

至於這種風向和潮流,崔健認為還有很多可以探討的空間,“年輕人即使不能百分百同意我,也沒必要去躲開這個問題——大家心裡都知道,越是市場的東西可能越膚淺。”

新樂迷

有人“欣賞不來”老崔並不介意

至於有些年輕樂迷聽不懂或者對於老崔的音樂“欣賞不來”,崔健並不介意,反而認為這才是正常的。

“我們年輕的時候聽音樂也分辨不出好壞,成熟了以後才開始聽曾經被忽略的音樂。現在很多年輕人的選擇被引導了,等到一定的時候,產生審美疲勞,可能會去找有價值或者從前沒有注意到的內容。”

崔健坦言不會為他們而改變自己,但願意與他們交流、溝通。他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年輕人對音樂的喜好,並從中找到可以學習借鑑的東西。他會把年輕人喜歡聽的音樂或者專輯名稱特意記下來,然後回家仔細研究,因為他由衷地覺得,年輕人聽的音樂比自己這一代人聽的音樂豐富得多。

“我不會花過多的時間去研究年輕人,我只是不放棄去觀察他們的機會,去看他們的演出,我覺得這是生活的一部分,享受別人創作的藝術品,是對自身生活的一種補充。”

但另一方面,崔健也確實察覺到了市場對他這一代音樂家不算善意的考量和安排,從上一張《光凍》,到六年後今天的這張《飛狗》,他所想表達的主題是一種傳承和繼續,但他既憤怒又無奈於那些裝作不知或者不懂的人們,語氣中有戲謔、也有不屑。“有人明明看到了,裝作看不到、聽不懂。”

從35年前開始,崔健的音樂從未停止過批判性的一面,也從未放棄將搖滾樂跟社會發生交流碰撞的機會,這一次的《飛狗》凝聚了他對生命、愛情、社會、歷史的最新思索和探索,其中的新作與他不同時期的舊作形成呼應和對話:從《一無所有》到《留守者》,從《假行僧》到《愛情量子定律》,從《像一把刀子》到《繼續》……也許很多人注意到了,也許更多人並不在意,這都是市場的選擇,他安然接受,也相信總有一天,這些用心做出的音樂,終會令人眼前一亮。

新專輯《飛狗》出爐 60歲崔健 音樂不曾止步

新變化

承認自己有多面性現在的表達更復雜

從1986年崔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演唱了《一無所有》、宣告中國搖滾樂的誕生開始,崔健身上就有了各種標籤,比如“中國搖滾之父”“中國搖滾第一人”,大眾對於崔健的認知多半是憤世嫉俗、吶喊、反抗等等,在很多場合,崔健的“炮轟”或者“懟人”之舉都深入人心。

《飛狗》問世之後,有人評價60歲的崔健似乎變得隨和了、不輕易憤怒了。崔健對此並不認同。

“人都有多面,怎麼可能只有一個樣子。但總會有人利用你的這一面去攻擊你那一面。我不可能這樣做,不能被他們挑唆成自己恨自己。”

也許正因如此,有了《時間的B面》這首歌,崔健說:如果說三十多歲之前看這個世界都是A面,相對簡單直接和一針見血的話,現在的表達也許更復雜了一些。所謂的“年紀增加了,心態平和了”是表面的,甚至是假象。假設有一個B面的話,那一定是大於自己的表達能力,而筆下抽象的歌詞,正代表了這個B面。

當然,60歲的崔健和二三十歲時還是不同的:比從前寬容,不隨意譴責任何人,不針對任何一個個體去發表評判。崔健說,更多的自我意識應該被關注和發現,人們在完善自己的獨立性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個過程中也會更加理解別人,也會享受這個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也沒資格做出“崔健老了、隨和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評價。

而他體現在音樂中的敏感和憤怒,現在反而比從前更多,也可以說,《飛狗》代表一種新的開始,他所要表達的東西,都在這裡。

新專輯《飛狗》出爐 60歲崔健 音樂不曾止步

新轉折

60歲不代表老了工作就是養生

人到六十,是一個重要轉折,但60歲的心態、變化,好像都不是崔健在意的事情,或者在他看來,這種變化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在他看來,60只是一個數字而已,並不代表老化,如今他依然可以在臺上一唱就是兩個小時;做一張專輯可以一直磨合,經濟上和心態上都可以毫無壓力地等待自己最好的狀態去做首先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我一直有演出,能夠自給自足,也能夠照顧好周邊的工作人員,有自己的工作室,買了很多裝置,不是很奢侈的那種,沒有交租的壓力,工作室的隔音做得特別好,半夜到早上工作,是可以吹號的,除了不打鼓,這個就是幸福,我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太美好了,所以我們也不願意放棄這種工作方式。”

崔健甚至認為這樣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種養生,因為心情舒暢,沒有工作壓力,唯一的壓力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時間太多的壓力,不是時間太少的壓力,有不滿意的地方,不行先休息兩天,好好過個週末,週一再開始琢磨攻克難關。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後,豁然開朗高興至極。”這時候,崔健全然忘了自己已年近六旬,只是沉浸在做音樂的快感中,對他來說,養生不是早睡早起、有好的作息好的飲食習慣,而是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和滿足感。

新希望

從未想過要退休現在的狀態遊刃有餘

在崔健看來,年齡的增長並不能妨礙一個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這種喜歡和追求,能讓人的狀態越來越好,所以退休這個詞在他的字典裡從未出現過。

實際上現在崔健演出的狀態,確實可以印證他的這種感覺,他可以連續兩天演出,並且是高質量的演出,中間還可以去旅行,而且上千公里的旅行也不在話下;在舞臺上從氣息的調整、音域的轉換、體力的供給,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遊刃有餘。

“所以你真的喜歡這個工作的話,任何事情都不是問題,有人跟我說你一個人唱三四首歌就行了,幹嗎還唱兩個小時。其實唱第3首、第4首歌是最累的時候,唱完第4首後面反而就開始輕鬆了,有一種漸入佳境的感覺。”

相比劇場型的演出,崔健更享受音樂節上跟觀眾之間的互動,他渴望這樣的互動,他形容臺上臺下的感覺就像“乾柴烈火一樣一點就著”。

但音樂會更考驗人,哪怕在一個酒吧或者LiveHouse(小型音樂會)舉辦,都需要去試音,試音其實也是一場演出,加上正式演出,相當於連演兩場,哪怕現場只有100位觀眾,甚至更少,一樣全力以赴。要是換地方,中間休息一天,甚至不休息,第二天馬上動身去另一個地方開始下一站,同樣又是兩場,對於體力和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驗。

“這才是真正的音樂家應該做的事,我願意這麼玩,真的可以鍛鍊、提高,這種工作狀態我很享受,每天都像是在打仗,就像你的身體裡的各種細胞也在打仗,幫助你身體的抵抗力不斷提高。”

“我渴望被大風吹/我渴望被大浪推/可海水乾燥得像風/可風卻柔情得似水……”從1986年到2021年,從25歲到60歲,崔健從未停止觀察和記錄、尋找新的表達,未來亦會如此,他的“音樂化思維”還在燃並且能量源源不斷。

/王曉溪(除署名外)統籌/滿羿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