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學習】每天一首古詩詞!2019.3.7

由 河東居士 發表于 人文2021-12-08
簡介詩人將這些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歎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

不勝其苦出處是什麼意思

每日一詞

前度劉郎

(qián dù liú láng)

釋義:泛指去了又來的人。

出處:唐·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典故:劉禹錫因參與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動被貶為郎州司馬。10年後,被朝廷召還,回到長安。是年春天,他去京郊觀賞桃花,寫下了《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以桃花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自然有人不滿,他又因“語涉譏刺”而再度遭貶,一去就是12年。12年後,詩人再遊玄都觀,寫下了《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發了自己不怕打擊、堅持鬥爭的倔強意志。“前度劉郎今又來”的不懈鬥爭精神,一直為後人敬佩。

每日一句

無論你最終變成怎樣的人,要相信這些年你都能一個人度過所有。當時你恐慌害怕的,最終會成為你面對這個世界的盔甲。 ——劉同

【學習】每天一首古詩詞!2019.3.7

每日一詩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①灩(yàn)灩:波光盪漾的樣子。

②芳甸(diàn):開滿花草的郊野。甸,郊外之地。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③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汀(tīng):水邊平地,小洲。

④纖塵:微細的灰塵。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月輪。

⑤窮已:窮盡。望:一作“只”。

⑥但見:只見、僅見。

⑦悠悠:渺茫、深遠。青楓浦:地名,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裡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辭

·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意,隱含離別之意。

⑧扁舟子:飄蕩江湖的遊子。扁舟,小舟。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裡指閨中思婦。

⑨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離人:此處指思婦。妝鏡臺:梳妝檯。

⑩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⑪相聞:互通音信。逐:追隨。月華:月光。

⑫文:同“紋”。

⑬閒潭:幽靜的水潭。

⑭碣(jié)石瀟湘:碣石,山名,在渤海邊上。瀟湘,湘江與瀟水,在今湖南。這裡兩個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⑮乘月:趁著月光。搖情:激盪情思,猶言牽情。

【學習】每天一首古詩詞!2019.3.7

創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張若虛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詩人站在揚州南郊曲江邊賞月觀潮,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

作品賞析

這首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被喻為“孤篇橫絕全唐”。

此詩單是題目,就以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動人的美景。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詩人入手擒題,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

詩人神思飛躍,天地宇宙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在此處卻別開生面,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青楓浦”託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憐”八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詩人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裡“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鴻雁長飛光不度”,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江水流春,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悽苦的寞寞之情。“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情韻嫋嫋,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哲理詩,兒女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歎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裡,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後應,既迴環反覆,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和流水對,起承轉合皆妙,文章氣韻無窮。

作者簡介

張若虛(約647年—約730年),字號均不詳,揚州人。初唐詩人,曾任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其詩描寫細膩,音節和諧,清麗開宕,富有情韻,在初唐詩風的轉變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詩風影響,常露人生無常之感。詩作大部散佚,僅存《代答閨夢還》和《春江花月夜》二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