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觀音菩薩為什麼不是佛?她為了做救世主而主動放棄了佛位

由 博登淑美 發表于 人文2021-05-05
簡介然而,妙莊王對這些並不以為然,並沒有對妙善公主的出生而感到自豪

妙音觀世音是什麼意思

文·段宏剛

觀音菩薩全名叫“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及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在佛教中有“東方聖母”或“東方女神”的美譽,一直是慈悲、善良和智慧的象徵。

佛教裡有“輪迴”一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有前世、今生和來世之分。那麼,觀音菩薩究竟來源於何方?前世又是什麼?民間有許多傳說。其中,較為可信的是《悲華經》中的一則故事。

傳說在遠古時期,位於東方的珊提嵐國(今天印度一帶)有一個國王叫“轉輪王”,他有1000個兒子,長子名字叫作“不眴”,次子叫“尼摩”,國王發現長子和次子都有慧根,於是,他常常帶領他們到人煙稀少的地方修行。

觀音菩薩為什麼不是佛?她為了做救世主而主動放棄了佛位

修行圓滿後,轉輪王被遠古佛祖封為“阿彌陀佛”,大兒子不眴被授予“觀世音菩薩”,二兒子尼摩被戴上了“大勢至菩薩”的稱號。後來,父子三人成為大名鼎鼎的“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代表光明、壽命和功德,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他們在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受信徒頂禮膜拜。

大約在距今2100多年的漢明帝時期,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受我國傳統的道教、儒教等影響,連觀音菩薩的身世也帶上了一些中國色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觀音菩薩跟漢高祖時期,擁有道教身份的“妙善公主”扯上了關係。這個故事是在佛教繁榮發展時期的唐代產生的。

跟西漢同時存在的一個西域小國,名叫“西峪國”,國王叫“妙莊王”,他有三個聰明伶俐的女兒,大女兒叫“妙緣”、二女兒叫“妙音”、三女兒叫“妙善”。

觀音菩薩為什麼不是佛?她為了做救世主而主動放棄了佛位

妙善出生之時,天空飄滿五彩祥雲,天現異象,人們都稱讚這是好兆頭。然而,妙莊王對這些並不以為然,並沒有對妙善公主的出生而感到自豪。他的心裡一直擔心著強大的鄰國對自己的威脅。

妙善公主長到13歲時,已經是亭亭玉立的美人,為了巴結鄰國,妙莊王在沒有徵得妙善公主同意的情況下,把她許配給了鄰國的太子。面對這樁婚事,妙善公主寧死不從,從而激怒了父親。於是,她被囚禁在後宮,並且懲罰她不準吃喝。很快,如花似玉的妙善公主被餓得奄奄一息,母親寶德王后看到女兒如此可憐,就偷偷把她釋放。

妙善公主一路向東逃去,逃到位於甘肅境內的白雀寺,開始削髮為尼。這件事最終還是被妙莊王知曉,他氣得火冒三丈,放了一把火把白雀寺燒成一片灰燼。實際上,妙善公主並沒有被燒死,她吉人自有天相,被來到寺廟祈福的信徒救了下來,並且藏匿在香山之上。

觀音菩薩為什麼不是佛?她為了做救世主而主動放棄了佛位

火燒白雀寺之後,妙莊王異常懊悔,他自責是自己謀害了寶貝女兒,常常處在深深地憂慮中。很快,他病倒了。朝中御醫和江湖郎中統統被叫來救駕,也沒有治好妙莊王的病。

這時,神仙鐵柺李變成一個郎中,來到妙莊王病榻前,診斷後對他說:要想醫治你的病,必須用親骨肉的一隻手和一隻眼睛來做藥引子,方可治癒,否則,你只能等死。大女兒和二女兒聽到這話後遠遠躲開,都不願意捨命救父。

正當妙莊王悔恨自己不該對三女兒如此薄情時,三女兒妙善卻像一個精靈,突然飄至妙莊王面前,主動把自己的一隻手和一隻眼睛獻給了父王。妙莊王的病治好了,但同時,妙善公主卻撒手人寰。

觀音菩薩為什麼不是佛?她為了做救世主而主動放棄了佛位

妙莊王痛哭流涕,跪在地上說道:我是一個千夫所指的昏君啊,讓女兒死無全屍,如果天地有靈,願女兒能恢復到以前的樣子。說完,妙莊王對著老天磕了三個響頭。

頓時,妙善的孝心和善舉似乎感動了天地,隨著一道金光射出,躺在地上的妙善公主緩緩站起來,手和眼睛即刻恢復如初。她化作觀世音菩薩的容貌,飛上了天。

妙莊王被突來的變化感動得再一次哭了。他立刻命令工匠,按照三女兒妙善公主的樣貌,雕刻出一件雕像。眾工匠也感動於三公主的孝心和善舉,特意給她雕刻了千手千眼,並且栩栩如生。

觀音菩薩為什麼不是佛?她為了做救世主而主動放棄了佛位

從此,觀音菩薩的另一個形象是千手千眼,人們也稱菩薩為“千手觀音”。

其實,在唐代以前,觀音菩薩一直是男身,自從在唐代,觀音菩薩跟妙善公主有了關聯後,人們就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具備仁慈與柔和的心腸,所以,唐代以後,觀音菩薩就以女性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

在名號上,觀音雖然沒有佛號,但在地位上,她跟佛幾乎是平等的。《千光眼觀自由菩薩機密經》上說,觀音在很早以前就已經修煉成佛,法號為“正法明如來”,按地位來說,觀音並不比如來差多少,她被尊稱為“西方三聖”之一,就是最好的證明。在有些說法中,觀音的地位更高,甚至認為她是“阿彌陀佛”的繼承人。

觀音菩薩為什麼不是佛?她為了做救世主而主動放棄了佛位

至於觀音菩薩為什麼要放棄佛號,主要原因是因為觀音淡泊名利,更願意做人間的救世主。

觀音成佛後,看到天底下許多人在受苦受難,為了普度眾生,她甘願放棄佛號,成為一個仁者。

我們從許多佛教故事或神話小說中都可以看到,觀音通常會變化成形形色色的人,行走在普通大眾中間,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民間疾苦,繼而為百姓就地解決困苦。全國各地都流傳著觀音普度眾生、解除民間疾苦的故事,所以,在我國各地都建有大大小小的觀音廟,人們對她極盡膜拜。

從這一點來看,觀音在民眾心中的地位不是佛,卻勝似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