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金剛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由 絕地求生情報君 發表于 人文2021-09-07
簡介所以在須菩提的提問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我們確定的學佛目標,至於整部《金剛經》在須菩提的提問下展開的對話,都可以視作是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目標下的陳述解答,經中所講的原理原則性問題,是對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的方法教

阿耨怎麼讀

話說在《金剛經》開頭,須菩提就向佛請教起問題來:

整部《金剛經》由此展開。

許多人在讀《金剛經》的時候,對須菩提提問的這個問題,往往把關注點放在後面的“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上,但其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才是問題的字首,是整個須菩提問題的立足點。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吧,就好比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發心要與她結婚,怎樣才能吸引她的注意,怎樣才能得到她的心呢?在這個問題中,想與她結婚才是前提,才是重點,而怎樣能吸引她的注意、怎樣能得到她的心則屬於操作層面的問題。

在《金剛經》中,須菩提提問的這個問題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學佛,首先要確立“目標”,明確了“目標”之後,再談實現的方式方法。所以在須菩提的提問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我們確定的學佛目標,至於整部《金剛經》在須菩提的提問下展開的對話,都可以視作是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目標下的陳述解答,經中所講的原理原則性問題,是對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的方法教導,屬於操作層面的內容。

《金剛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翻譯過來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據說釋迦牟尼在悟道成佛時成就的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六個字不但是整部《金剛經》的重點,也是我們學佛的目標。

在《金剛經》裡,有若干個人物的出現。須陀洹是已經破了四相的人,證得的是小乘初果,經裡把證得小乘初果的須陀洹叫“入流”。

有些人往往小看小乘,其實這是種很大的誤解,畢竟小乘才是大乘的基礎,須陀洹證得小乘初果也是很不容易的,也算入了聖人之流,但也只能僅僅算“入流”,離“無上正等正覺”還差得很遠很遠。

所謂“正覺”就是對宇宙人生、思想、見解、行持等等都是絕對正確的,這就叫“正覺”。對應的是《金剛經》裡的人物阿羅漢,仍屬於小乘。

所謂“正等正覺”就是對宇宙人生的見解沒有了絲毫缺陷,智慧跟諸佛如來已經非常接近,是“入金剛三昧”的修行者,智慧程度“等於”佛就叫“正等正覺”。對應的是《金剛經》裡的人物菩薩。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最高的“正等正覺”,也就是“徹悟一切宇宙奧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對應的人物是佛。

對於學佛修行的人來說,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才是最大的追求,這六個字對學佛修行人的吸引力不亞於金條之於貪婪者,不亞於美女之於好色者,不亞於權力之於管理者……

因些,在《金剛經》裡須菩提提問中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但是問題的字首,也是整部經的重點,更是我們學佛的目標。

《金剛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答案就在《心經》裡:

這就是說,只要遵循“般若波羅密多,”,獲得登上彼岸的佛智慧,就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成佛了。

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目睹啟明星悟道成佛時,曾發出過這樣一聲感嘆:

這句話言下之意是說人人都有具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有成佛的可能,釋迦牟尼自己因為沒有妄想執著,所以他證明得了,成佛了。

那麼釋迦牟尼在悟道成佛時,他證明得了什麼呢?他證明得了“十二因緣法”,這十二因緣由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共十二個環節組成,一環扣一環,構成一個完整的理論系統,用以解釋人生。

當我們以“十二因緣法”“逆觀”人生的時候,想要免除老死,就應免生,如此反推,斷絕一切“無明”,就是解脫於生死,通達《心經》裡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諸法空相境地,這樣也就覺悟成佛了。

在諸法空相的境地裡,按照因緣所生法的解釋,並沒有一個“我”的存在。凡人因為執著於有我的認識,在智慧裡摻雜有種種妄想、分別、執著,因而不能證得。換句話說,必須把“我”破掉,才是真正的如來智慧。

在釋迦牟尼悟道成佛時發出的那一聲感嘆裡,如果把“我”破掉,沒有了任何妄想執著,即可得如來智慧,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成佛了。

《金剛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既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代表學佛的最高成就,等同於成佛,所以為學佛修行的人所追求。

那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的可得嗎?

《金剛經》上說:

這就是說,並無定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是一種體驗,如人飲水,準暖自知。“覺”的程度決定了得到智慧的程度。

佛法的最終目的是修心,修行的過程就好比建設自己的心靈花園,要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要慢慢美化自己的心靈花園,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金剛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在武則天的開經偈裡有一句“願解如來真實義”,千百年來不知被多少人註解過,但萬變不離其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是真正的如來真實義。

但要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很難,等同於成佛,但又是學佛修行的人所追求的目標。

《金剛經》上說:

當我們以“無我”的心態來處世的時候,就不會再受外界干擾,不為境界所動,內心保持“如如不動”,就沒有做不好的事,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就事事都如意、事事都圓滿。

我們平常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煩惱呢?正是因為執著於有我的認識,雞毛蒜皮小事都放不下,又怎麼能不煩惱呢?佛法教我們把“我”破掉,“無我”而作,作而不執著,也就是所謂的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一個人因為“無我”才顯得圓融偉大,“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我們學佛,即使未能成為佛菩薩,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作用就是表示向佛菩薩看齊,以佛菩薩為榜樣,所以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果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都不發,等於沒有確立學佛的目標,又怎能學得好佛啊?又怎能得到佛菩薩的智慧呢?又怎能像佛菩薩那樣圓滿處世呢?

《金剛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編撰:然好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

推薦文章

  • 傻瓜級的土豆小圓麵包

    只需要攪拌3分鐘左右即可,因為分量不大,可以手持刮刀直接攪拌,但如果你想將配方翻倍或者多倍進行大份量製作,則可以使用廚師機,用扁平狀的攪拌頭慢速攪拌3分鐘,會更省力...

  • NBA5號球衣的著名球員,加內特基德在列,他手握7枚冠軍戒指

    肯德里克·帕金斯帕金斯是曾經凱爾特人的冠軍中鋒,雖然職業生涯經過大傷,但是卻依舊寶刀未老,如今在雷霆隊擔任替補中鋒,是一個出色的板凳火力...

  • 湖南臺又出大手筆,投2億合龍,硬挖出一條黃河,群演員心生畏懼

    湖南臺又出大手筆,投2億合龍,硬挖出一條黃河,群演員心生畏懼縱觀影視工業發展百年史,鮮有關注此題材的影視劇作品,從大禹治水,楚國孫叔敖,北宋范仲淹,再到劇中大清康熙年間陳潢、靳輔二人等,在中國時代變遷中,這些治河志士應該被世人所銘記,《天下長河》應此而生,立意鮮明深刻,其打造理想沃土的先輩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