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由 言史社 發表于 人文2021-06-29
簡介三年之後,蘇軾還朝

安樂心閒身太平是什麼意思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受蘇軾“烏臺詩案”牽連的王鞏,自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今廣西賓陽縣)北歸,蘇軾宴請王鞏,王鞏之側有一女子,生得眉清目秀、蕙質蘭心,女子複姓宇文、名曰柔奴。三年前王鞏因“烏臺詩案”貶謫賓州,家中歌姬紛紛散去,惟有柔奴一人願意陪伴王鞏共赴賓州。席間,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嶺南風土是否難以適應?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遂做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好看柔奴應該就是這樣吧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王鞏

“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詞不單單是寫給柔奴姑娘的,也是蘇軾一生最真實的情感,無論是自請出京赴任杭州,還是詩案貶謫遠赴黃州,亦或是晚年的流落儋州。起起伏伏的官場生涯讓蘇軾明白了現實社會遠比自己想象中殘酷、黑暗的多,是非黑白之間沒有蘇軾的容身之所,也讓蘇軾徹底放下了心中的執念。

初顯身手

嘉祐元年(1056年),四十七歲的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這一年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蘇軾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點為本場考試第二名。歐陽修預言蘇軾: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想象中的蘇軾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蘇轍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蘇洵

在歐陽修的推崇之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每有新作,京師之內爭相閱讀。然而正當蘇軾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的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回鄉奔喪。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歐陽修

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這一年的冬天,蘇軾就要離開京城趕赴鳳翔府上任,蘇轍一路送蘇軾至鄭州,期間路過澠池縣時有感而發,寫下這首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蘇軾

這首略顯傷感的詩句冥冥中似乎註定了蘇軾這一生漂泊,也許是屋外的雪景給了蘇軾感慨的靈感,也許是即將離別的兄弟觸動了蘇軾文人的感懷之情。這首詩雖然是寫給兄弟蘇轍的,可是詩裡的字字句句也讓蘇軾在這寒冷的冬天,感覺心頭不經意間劃過了一道,隱隱感覺自己即將走的道路似乎並非一帆風順。

治平三年(1066年),蘇洵病逝,正在京城任職的蘇軾,和弟弟蘇轍一起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此時,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發動“熙寧變法”,進而引發新舊黨爭。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恩師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一時間,朝野舊雨凋零,廟堂之上再無一僻靜之所,蘇軾目送自己的師友一個個或自願或被迫離開京師,自覺這朝廷全然沒有了曾經的景象,只剩下滿朝文武的“人人自危”。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王安石

自請出京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目睹了新法中的諸多弊端,隨即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新黨一派頗感憤怒,指示御史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兩年來,蘇軾看清了新黨一派的作為,自覺不應同流合汙,新黨一派也難容忍他在朝為官。於是蘇軾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杭州真好看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杭州真的太好看

蘇軾不是一個懇求官位的人,也不想因為官位而把自己鎖在京師,外出任職未必是一個不好的選擇,起碼就目前來看蘇軾並沒有為自己的仕途感到擔憂,這首

“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是蘇軾眾多描寫景色詩詞裡的代表作之一,全詩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後二句,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

《和子由澠池懷舊》

如果讓晚年的蘇軾回憶自己的一生,在杭州任職的這三年,應該是自己為數不多最為心怡的生活,離開了朝廷的爾虞我詐是是非非,專司一方百姓,領略地方風土,更何況是在杭州這種景色宜人的城市。三年後,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密州地區

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之夜,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身在密州的蘇軾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傳世名篇《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海上生明月

此後的一千多年,每當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遙望天上的月亮,總會想起蘇軾的那句:

《飲湖上初晴後雨》

一千多年滄海橫流,世事變遷,變的是人,不變的是情。此刻遙望月亮的你也許躊躇滿志、成功名就;也許你迷離、窮困潦倒,但如同那天上的月亮“陰晴圓缺”,失意和得意時相對的,沒有失意時的落魄,又怎會有得意時的豁達。曾幾何時,孩童時期的我們在學堂內誦讀這篇佳作,初讀不識詞中意,再讀你我已是詞中人。蘇軾用他寬闊的胸懷包含了自己人生的所有失意不得志,此刻他只想與自己的親人共飲美酒,互訴衷腸。

就在蘇軾創作名作《水調歌頭》之後不久,蘇家兄弟便得到了團聚的機會。熙寧九年(1076)冬蘇軾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離密州南下。次年春,蘇轍自京師往迎,兄弟同赴京師。抵陳橋驛,蘇軾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蘇轍又隨兄來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後方離去。七年來,兄弟第一次同賞月華,而不再是“千里共嬋娟”。遂作下這首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1079年),這一年本來是一個挺太平的年份,風和日麗、國泰民安,除了鬧心的“王安石變法”,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可是作為一名有著崇高理想計程車大夫,蘇軾看著朝廷日益盛行的新法,正在動搖這個國家的根基,可是作為權利邊緣人物的他,能夠做的並不多,甚至於連一封奏疏都不能寫。唯有把自己對於時局的批判付諸於詩詞,這首《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間接反應了蘇軾此刻的心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然後此刻的蘇軾還不知道,就在三個月後,即將發生影響他一生的“烏臺詩案”。此事之後,蘇軾的整個人生軌跡徹底改變。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些話被新黨派監察御史何正臣利用,上書謂蘇軾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並聲稱蘇軾的這些文字已在全國傳閱,自己是從已刊印後在市上賣的蘇軾文稿中摘錄遞呈宋神宗的。其後御史舒也上書攻擊蘇軾,謂蘇軾的謝表是譏諷時政之作,士大夫爭相傳誦,並進一步指出蘇軾在謝表中誹謗宋神宗,牽強附會將蘇軾的謝表加以修改,於是蘇軾誹謗君主便是人贓俱在了,從而激怒了宋神宗,達到了陷害蘇軾,“大不敬”的罪名的目的。緊接著權御史中丞李定上書蓋棺定論,攻擊蘇軾不學無術,浪得虛名,其實是一個陰險的傢伙,他還列出應該罷黜蘇軾的四條理由。

隨即朝廷將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逮捕,解往京師。宋神宗委派馮宗道前往御史臺複審此案,經判決,蘇軾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附馬都尉王詵追奪二官、勒停,蘇轍貶監筠州(今江西高安)鹽酒稅,王鞏貶賓州(今廣西賓陽)鹽酒務。其他與此案有關的二十餘名官員被判處以罰銅的處分,其中就包括司馬光、黃庭堅、王安上(王安石同母三弟)。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即御史臺,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臺)。

被貶黃州

烏臺詩案成為蘇軾一生的轉折點,由詩案前的“奮厲有當世志”、“致君堯舜”,轉變為“聊從造物遊”的藝術人生。精神寄託的物件從名利事業,而暫時轉移到大自然,逐漸不再執著於官場,將心更多的面向大自然,面向天地萬物。詩案對於蘇軾,渾如一場惡夢。夢後的黃州貶謫生活,使蘇軾從具體的政治哀傷中擺脫出來,重新認識社會,重新評價人生的意義。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陸毅飾演蘇軾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湖北黃岡市的文赤壁,有名東坡赤壁

謫貶黃州的蘇軾,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後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還在這裡築屋名雪堂。對於經受了一場嚴重政治迫害的蘇軾來說,此時是劫後餘生,內心是忿懣而痛苦的。但他沒有被痛苦壓倒,而是表現出一種超人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精神。有時布衣芒屩,出入於阡陌之上,有時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間,他要從大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領略人生的哲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陽關曲·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雨暗初疑夜,風回忽報晴。淡雲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卯酒醒還困,仙材夢不成。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湖北赤壁

兩首詞均作於蘇軾貶謫黃州期間,詞間,或高亢入雲,或溫潤如水,或英雄豪邁,英姿勃發,或溪水潺潺、夜闌風靜。無論是廟堂之上直言進諫的蘇子瞻,還是臨皋亭邊築屋墾荒的蘇東坡,英雄的得意和貶謫的落寞,構成了我們了看到的最為真實的蘇軾,無論處境的好與壞,蘇軾始終能做到

雨暗初疑夜,風回忽報晴。淡雲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卯酒醒還困,仙材夢不成。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身在異鄉的蘇軾註定是孤苦的,但是這世間並非所有人都遠離他,黃州知州徐君猷便不曾因其遭到貶謫而疏離他。據弘治《黃州府志》記載,徐君猷任黃州知州時“崇儒重道,下士愛民。蘇東坡謫居黃州,與弟子由書雲“舉目無親,君猷一見如骨肉”,可見兩個感情之深。元豐五年(1082年)的重陽節,在涵輝樓上蘇軾寫下這首

“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贈與徐君猷。以表兩人深交之情。

“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元豐七年(1084),三月,蘇軾在黃州度過了四年多謫居生活之後,被命遷汝州(治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這種量移雖然不是升遷,但卻標誌著政治氣候的轉機。據《宋史·蘇軾傳》,宋神宗手札移軾汝州,有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銜怨懷怒、指斥乘輿。

之語。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最困頓的黃州時期終於脫離了,心境比較輕鬆,一路上頗事遊訪。暢遊廬山。這年歲暮,蘇軾來到泗州(今安徽泗縣),即上書朝廷,請罷汝州職,回宜興修養。時正值蘇軾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因作《

《臨江仙·夜歸臨皋》

》紀遊。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一句道出了此時蘇軾的真實想法,既然已經走出了最困難的時期,又何必要執著於一官半職,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所謂“偷得浮生半日閒”。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四川眉山三蘇祠亭子

東山再起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為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此時的蘇軾已經不是二十多歲的年齡,對人對事多了幾分深思,雖然自己在短時間內已經身處高位,但是正如蘇軾所言:

《念奴嬌·赤壁懷古》

舊黨上臺後,大肆鎮壓王安石集團的人員並盡廢新法,此時的所謂“王黨”不過一時得勢,便這般落井下石,與“新黨”不過一丘之,蘇軾恬與為伍,隨即向朝廷提出諫議,但眼見新黨與舊黨之間已然是“殺紅了眼”,蘇軾見狀,再度自求外調二任杭州。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蘇軾回翰林圖

被貶海南

元祐六年(1091年),正在杭州過著愜意生活的蘇軾,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調往潁州任知州。蘇軾恩師歐陽修於皇祐元年(1049)守潁州時作《木蘭花令·西湖南北煙波闊》,熙寧四年(1071)又退居於此,翌年即卒於此。此時蘇軾守潁州,距恩師去世已經二十年,當他來到潁州西湖時,想起往日恩師所吟西湖之詞,遂步其韻作此詞《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元祐七年八月,蘇軾在潁州、揚州後以兵部尚書詔還,九月到京,後遷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守禮部尚書任。蘇軾侍從皇帝觀燈而作的“應制詩”,寫了元宵夜皇帝舉行宴會而群臣陪飲的所見所感。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

江月

這一波“彩虹屁”剛拍完,以為事情發展到這裡,新舊兩派的黨爭差不多可以結束了。大家可以過太平日子了,蘇軾也不用被新舊兩黨折騰來折騰去,該歇著了吧!沒想到轉過年來,風向就又變了。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紹聖元年(1094年)六月,蘇軾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至惠州(今廣東惠州)。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州)。這是在宋朝,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貶謫儋州期間蘇軾辦學堂,學風,大力提升海南島的教育水平,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蘇軾自言:

江月

儼然將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這種生活在持續三年後,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才得以北歸。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屬江蘇)逝世,享年六十五歲。

兩起兩落宦海沉浮,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道盡人生本色!

海南儋州東坡書院

這首

“此心安處是吾鄉”

,就是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島返回時所作。

“此心安處是吾鄉”

顯然一生豁達的蘇軾並沒有把貶謫儋州認為是很苦的事情,反而認為是自己這一生最為奇絕的經歷,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誰的人生難免都會碰到挫折,即使是像貶謫蠻荒之地這樣的困境,蘇軾依然是滿懷樂觀的心志,正如其在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所言: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推薦文章

  • 中國裝備志——83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

    中國裝備志——83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使用一門改進過的152毫米83式榴彈炮,炮塔配置三桶式液壓平衡機,火炮俯仰角為-5~65°,炮口採用雙室制退器,同時配有抽菸裝置但並未安裝空調過濾這類的三防系統,並採用剛性連線的半自動裝彈機裝彈,最大射速5發/分鐘,彈藥基數30發,車體內放...

  • 《待到山花爛漫時》第75章:一頓不吃能餓死她?

    接下來的幾天,沈言悅都沒有搭理蕭臨琛,她受到程寒的邀請,去了鄰市看一個知名畫家許匯甄的畫展...

  • 再次還原江直樹與袁湘琴愛情故事,甜到牙縫裡!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的風趣幽默的小編,我又來了,現在有有部電視劇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看過沒有,那就是《一吻定情》,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看過電視劇版的《惡作劇之吻》,哇哦,那部電視劇也著實太甜了,簡直看的時候小鹿亂撞的感覺有沒有,大家是不是也可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