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凡人微光|他將父母的不易一點一滴看在心裡,勤工儉學證明自己

由 農村大眾 發表于 人文2023-02-06
簡介要強的種子2019年9月,劉俊滿懷興奮奔赴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攻讀會計學專業

勤工儉學證明怎麼開

8月3日晚上,劉俊做完家教,跟父親劉元波通了個電話。聊到當天上午摘了900多斤黃瓜賣掉了,父親開心,兒子也跟著開心。

正是中伏桑拿天,一個在沂南,一個在濟南,父子同此涼熱。

劉俊今年21歲,是個普通農家子弟,來自沂南縣界湖街道夏莊村。目前,他是山東科技大學會計學專業的本科生。過了這個暑假,就該讀大四了。

今年放了暑假,劉俊並沒有回家,而是留在濟南。每天上午學習、下午兩點到六點做家教,這個年輕人的日子過得滿滿當當。

過往3年,劉俊利用業餘時間幹兼職,掙錢供自己上學。“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儘量不麻煩家裡。”他說,“爸媽年屆半百,天這麼熱還要下地幹活,經常幹上一天還不如我做一下午家教掙得多……”

父母的辛苦錢,兒子覺得接過來心裡也不是個滋味——小的知道心疼老的了!不過,劉俊最開始想勤工儉學,就是為了爭口氣,證明一下自己。

凡人微光|他將父母的不易一點一滴看在心裡,勤工儉學證明自己

一個人的早讀

8月4日,太陽白花花地掛在頭頂,讓人無處躲藏。濟南的最高氣溫躥到了36℃。

在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附近,一條街巷裡的僻靜院落裡,劉俊和他的室友正在合租的公寓房裡看書學習。

白色文化衫、深色運動短褲,再配上白襪、白球鞋,恰同學少年,青春洋溢。望見這樣的劉俊,不自覺就被感染上跳動的活力。

“我小時候淘氣好動,沒少被爸爸訓。”劉俊輕笑著略帶羞澀,“在本村讀小學,不知讀書為何物,童年的記憶是快樂的。”

劉元波是那種常見的中國父親,對兒子要求嚴格。他是7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小,小學功課很好,卻也沒有機會讀初中。

也因此,他巴望著兒子好好上學、上出點名堂。好在,劉俊上了初中以後在班上的成績一直都還不錯。只是,上了高中,落差來了。

“第一次摸底測試,在年級2000多同學中排在580多名。”他暗暗問自己,“我為什麼比別人差那麼多?”

當時,學校早讀6點鐘開始,劉俊不到5點就起床往教室裡跑,站著讀書。“主要是為了少犯困。”他解釋道,“晚上回到宿舍也是抓緊睡覺。”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到那個學期結束的時候,來自夏莊村的靦腆男孩衝到了班級前四、年級前兩百。

凡人微光|他將父母的不易一點一滴看在心裡,勤工儉學證明自己

要強的種子

2019年9月,劉俊滿懷興奮奔赴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攻讀會計學專業。

一邊讀書學習,一邊勤工儉學——曾經在地裡幫父母綁瓜秧種黃瓜的年輕人,選擇自己掙錢供自己上大學。

“小時候同村的玩伴,只有我一個人上了高中。”他說:“到現在,也只有我一個人還在讀書……”

劉元波很要強,曾經也是個優秀的讀書郎,但年紀不大就遠赴青島打工。後來,他就非常在意兒子的學業,訓兒子時會說:“我十五六歲的時候已經闖青島了,你在幹什麼?”

也許就在那時,一個少年內心要強的種子被喚醒、萌發。無論如何,18歲的劉俊現在希望能夠自食其力。

從小飯桌老師做起,後來就專門做家教,劉俊透過自己的勞動達成了他希望的樣子——每學年的學費、生活費等差不多兩三萬元的花銷,都能掙出來。

“一直在輔導初中的學生,已經很熟悉了,尤其是數學。”他的語速越發輕快,“整個初中數學的知識架構摸得很清楚,隨時可以開講。”

勤工儉學的同時,大一時看上去清高、其實有點自卑的劉俊,也漸漸走出了自我的世界,融入到集體生活中,積極、肯付出。

“會有反思,更清楚地認識了自己。”他說,“我就是個普通的農家孩子,但不會躲進所謂的舒適圈。”

凡人微光|他將父母的不易一點一滴看在心裡,勤工儉學證明自己

角落裡的父親

大二上學期,劉俊被輔導員推薦到校區黨政辦當幹事。在不斷學習鍛鍊中,他成了校園裡活躍在方方面面為大家服務的一分子,還如願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2022年春節前兩天,劉俊做完節前最後一次家教,回到家鄉。

除夕之夜,照例會有整個大家族內部的“走訪團拜”。當時,劉俊家裡站了一屋子人,有他的同輩,更多則是父輩和祖輩。

大爺問起劉俊在學校的情況,他一一作答。說話間,劉俊的目光穿過人群的縫隙,望見坐在沙發一角的父親。

劉元波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衣,兩手撐在腿上,頭有些低著,但掩不住臉上歲月的溝壑。那一瞬間,劉俊突然意識到——父親老了……

“心裡很不是滋味。”劉俊頓了頓,“一下子,想到媽媽手上一道道裂口,那些我不忍心看的裂口。”

父母生活不易!可貴的是,它投射進兒女心湖,激起了漣漪,層層湧動奔跑的力量。

自立自強、專業成績前二、為人謙和低調……這大概是很多老師心中理想學生的樣子。校區黨政辦的宋榮華老師這樣為劉俊點贊:育人者亦受教育!被我們的學生感動到……

劉俊回覆道:兒女努力的腳步,永遠快不過父母老去的速度。自己多做一點,讓父母省心一點。唯有更加努力!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邊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