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你做不到“自律”與“自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

由 老友手札 發表于 人文2023-01-31
簡介平時總能遇到一些因為孩子不怎麼自律而焦急的家長,接著自然而然的就會問我“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自律起來”

自律自愛什麼意思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你做不到“自律”與“自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

如果某天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那你肯定不會由此聯想到“天要變冷了”,因為在雪下來之前天就已經冷了一段時間了。

你做不到“自律”與“自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

平時總有一些家長朋友會表達出“希望我跟他們的孩子聊聊,讓孩子可以聽話、認真學習”的意思,並且在表達這樣意思的同時,你也能明確的感受到“這位家長已經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終什麼效果都沒有”的無奈、煎熬和焦慮。

聊一聊當然可以,但聊一聊或者就聊那麼一兩次,是做不到讓孩子淡化近些年從父母那裡收穫的否定、不理解與控制的。

很多問題在爆發出來之前,其實已經經過很多年的積累,若不去真正淡化孩子遭受的傷害、改變父母曾經對待孩子的方式,那無論做多少努力,也不會讓孩子認同父母,從而稍微聽父母那麼幾句話。

你做不到“自律”與“自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

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想要真正去解決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當下是否適合直接著手解決問題”。

而隨著我們在社會中行走的時間越久,越會發現自己其實有諸多需要最佳化的地方,比如不怎麼自律,也不怎麼愛自己。

看到這樣的欠缺,我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於是,還沒在“原來這些年我一直都在虧欠自己”的情緒中沉浸多久,就開始著急忙慌的尋找解決辦法。

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而伴隨著我們的努力,我們也確實查閱到了相關資訊和具備可操作性的方法,然後信心滿滿地想要藉助這些來讓自己“變得更好”。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或正處於這樣的階段,那我一定得恭喜你。不過,不是恭喜你距離那個更好的自己更近了,而是距離一段彎路更近了。

你做不到“自律”與“自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

“那些理論我都能看得懂,那些方法我都能做得到,為什麼你要說‘距離彎路更近’了呢,是不是看不得別人變好?”

你的好和壞都是由自己和身邊人承擔,它基本影響不了我,而之所以這麼說呢,也就像剛剛提到的一樣,希望你考慮一下“當下是否適合直接著手解決問題”。

當然,說到這兒可能你會越發的不清晰,但彆著急,很快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你做不到“自律”與“自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

就拿自律來說吧。

平時總能遇到一些因為孩子不怎麼自律而焦急的家長,接著自然而然的就會問我“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自律起來”。

他們有這樣的疑問,並不是因為他們什麼都沒做,相反他們可能不僅用了說教,還用了獎懲與打罵,但孩子就是軟硬不吃,沒有什麼效果。

看著這些著急的家長,我也能體會他們的心情,但是,也並沒有想過“急人之所及”,因為孩子本來就是自律不了的。

“你這樣說就不對了,我看到很多孩子都在主動學習和寫作業。”

我也承認現實生活中存在這樣的情況,可是有這樣的表現,同樣可能是因為:他能從學習中收穫到樂趣,所以願意去做、養成了比較穩定的習慣,現在習慣對他有約束力,所以習慣性地去做,以及家長重視他的學習成績,他為了討家長的歡心,所以勉強自己去做。

而之所以說“孩子是自律不了的”主因,是因為“自律”誕生的前提是“自”。

你做不到“自律”與“自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

自律,也就是我們自己約束自己。那麼,前提就是我們首先得有自己呀。如果我們連自己都沒有,那談什麼自律呢?

這時候可能你會更奇怪了。

“我這活生生的一個人,你為什麼會覺得我不存在呢。”

這裡強調的存在不是肉體層面的我,而是“精神層面的我”,那個“駕馭肉體的我”、“做選擇的我”,或者說叫“個人意識”。

個人意識雖然我們天生就有,但它卻不是天生就強大。剛出生的我們只有個人意識的萌芽,甚至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歲月裡,我們也都只是服從於本能、慾望和情緒。而要稍微提醒的是,如果沒有刻意鍛鍊過個人意識的話,那即便到了成年或者中年,我們對自己的人生也依舊沒有多少掌控權。

連掌控權都沒有,那談個鬼的自律呀?

你做不到“自律”與“自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

我也知道,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透過對方法的使用,達到了一種“看起來非常自律”的狀態。但你稍微想一下,這時候控制他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習慣。

右利手的人做什麼基本都首選右手,這能叫自律嗎?這叫“看起來自律,實則被控制”的狀態。

缺乏自身對自己控制的自律是機械化的。

雖然它也能穩定的往前發展,可發展著發展著我們就會變成習慣的奴隸,從而難以在“身已經健得差不多了,可以將用在健身上的時間減少一些,用來陪伴家人和朋友”時,暢快的從原有的生活狀態中走出來。而這與一開始“想去健身,卻脫離不了美食的誘惑、慾望的束縛”,又有什麼區別呢?

由我們自己控制的自律,是我們既能夠養成習慣,也能夠改善和最佳化習慣,更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當下努力側重點的不同,去做出不同的選擇。

缺乏自身對自己控制的自愛多半是在滿足自己的慾望。

當然了,一定程度地滿足自身的慾望,也包含了自愛的成分。可就像剛剛說的一樣,在面對美食的誘惑與客觀上需要控制體重減肥這兩個不同選項時,如果我總是秉承著“吃吃吃,吃飽了才能減肥”、“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就是去吃好吃的,所以我一定要去”、“我要追尋內心的聲音”等想法的話,那這到底是從客觀層面愛自己,還是為自己的行為找無數的藉口?

由我們自己控制的自愛,是我們在面對眾多選項時,不僅看到那個當下在客觀層面真正利於我的選項,更在於我能夠坦然選擇這個選項,並在選擇後不會被其他選項拉扯,陷入到內心的糾纏與消耗中。

你做不到“自律”與“自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

這時候我想你也明白了實現“自律”與“自愛”的前提是:我們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

而這時候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這些呢?

如果你身上有以下特質中的三樣,那就可以考慮得出“現在我的自我比較孱弱”這個判斷,並在強化自我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特質如下:

沒有主見、很容易動搖、很容易糾結、別人說幾句就能把自己帶偏了、對面對的狀況沒有屬於自己的,相對客觀的看法、難以堅持自我、對自己比較排斥、很懼怕把真實的自己表現出來、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等。

你做不到“自律”與“自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