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警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陷阱

由 金融界 發表于 人文2023-01-28
簡介《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發現,早在2019年,廣東銀保監局就曾釋出風險提示,提示消費者: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在收取高額佣金、增加了還款費用、個人徵信系統留有不良記錄等三方面損害消費者權益

刷信用卡要收手續費嗎

近日,北京銀保監局釋出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警惕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陷阱,守護好自己的信用名片。

近年來,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以“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的名義,釋出以“停止催收”“反催收”“全額免息”“停息掛賬”“信用卡債務重組”等為標題的廣告,冒充法律工作者騙取消費者信任,獲取消費者個人金融資訊,收取高額代理費用,牟取非法利益,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金融市場正常秩序。

據北京銀保監局介紹,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有四種常見套路。

套路一:假冒專業人士釋出虛假廣告,誇大宣傳。冒充律師、銀行員工或相關專業人士,在微信公眾號、QQ群、網路論壇、短影片等媒體平臺釋出“逃廢債務”“全額免息”“徵信修復、洗白”“專業反催收”等虛假或誤導性資訊,編造虛假成功案例誇大宣傳,刪除遮蔽不利評價,以“維權不成功不收費”等為噱頭進行虛假承諾,欺詐誘騙消費者找其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

套路二:誘導獲取消費者個人金融資訊,收取高額費用。誇大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作用,誘導消費者授權其獲取個人金融資訊,並要求提供身份證號、信用卡賬號、聯絡方式、家庭住址及成員資訊,甚至要求郵寄身份證原件、信用卡、電話卡等重要個人證件,或要求提供密碼資訊等敏感金融資訊,並向消費者收取高額的代理費、諮詢費或手續費。

套路三:慫恿消費者虛構事實、偽造證據,惡意逃廢債。唆使消費者無視合同約定、違背誠信原則甚至跨越法律底線,編造辦卡經歷等事實,偽造貧困、重病、殘疾等證明材料,錯誤套用法律法規,使用固定投訴模板,以消費者身份向銀行、監管部門、政府機關等進行投訴舉報,並藉此向銀行機構施壓,以達到逃避債務目的。

套路四:阻礙有關部門與消費者取得聯絡,切斷正常維權渠道。切斷消費者與銀行、監管部門間的直接聯絡和溝通,誘導消費者採取纏訪、鬧訪等過激行為不當維權,甚至以扣押身份證等手段脅迫消費者以維權為名反覆升級投訴,阻礙消費者與銀行之間的正常協商,從中攫取非法利益。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發現,早在2019年,廣東銀保監局就曾釋出風險提示,提示消費者: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在收取高額佣金、增加了還款費用、個人徵信系統留有不良記錄等三方面損害消費者權益。

一位銀行從業者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或面臨個人資訊洩露、個人信用受損、個人資金損失等多方面風險。消費者除了面臨個人資訊被不法分子非法出售、非法使用的風險外,還可能因為承擔高額的諮詢費、代理服務費或手續費而進一步加重自身債務負擔。

一位業界專家透露,如果消費者受非法代理方教唆參與編造事實、提供虛假材料進行惡意投訴,還可能面臨法律風險,涉嫌違法犯罪。

北京銀保監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陷阱。一是全面清晰瞭解信用卡功能,做明白消費者。二是信用卡消費量力而行,養成按時還款好習慣。三是認清非法代理真面目,切勿洩露個人資訊。四是務必透過正規渠道,依法理性維權。

本文源自中國銀行保險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