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國泰方得民安:《紅樓夢》中的家國情懷

由 文化的理想國 發表于 人文2023-01-26
簡介曹雪芹筆下刻意要描繪一個封建末世的巨幅畫面,讓所有人物都被家族的衰敗而牽連,都被整個封建王朝的崩潰所影響,未來找不到依託,命運也無所交付,只能隨末世消亡,即家國流離人何堪

一瓦頂成傢什麼意思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創作,作為每一箇中國人都熟知的名字,可謂是一部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傳奇之作,更是一部穿越所有時代所有人性的家國故事。萬千讀者對它有萬千種理解與感悟,如果從它所蘊含的博大思想中以“家國”角度來關注和思考,也許,會有另一番境界。

國泰方得民安:《紅樓夢》中的家國情懷

國泰方得民安

魯迅先生在評《紅樓夢》時說提到了自己的感受,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唯寶玉而已。魯迅先生可以說是曹雪芹的隔世知音,他一語道破了《紅樓夢》的最深核心。

脂硯齋在評《紅樓夢》時也曾強調,作者本意,只寫末世。因為是末世,所以更自然地接近於全書的悲劇性結局。因為是末世,作者可以化身寶玉置身其中,面對一個又一個美好生命的消亡,彰顯自身的渺小和無能為力。

曹雪芹借寶玉之身說明自己的無奈,讓寶玉替他體現自己的悲哀,曹雪芹和寶玉一樣都無法阻擋悲劇的程序,就像他們無法挽救曹家和賈家的敗落。那麼,榮華富貴的賈家,曹王史薛四大家族尚且如此,與它們僅有一牆之隔的平民社會又會怎樣呢?死亡會少嗎?顯然只能比這裡所呈現的還要令人觸目心驚。這就是末世的寫照。

國泰方得民安:《紅樓夢》中的家國情懷

曹雪芹筆下刻意要描繪一個封建末世的巨幅畫面,讓所有人物都被家族的衰敗而牽連,都被整個封建王朝的崩潰所影響,未來找不到依託,命運也無所交付,只能隨末世消亡,即家國流離人何堪。

在世界各大語系中,只有漢語將“國”稱為“國家”,這與中國人自古血脈裡就有的“家國情懷”密不可分。“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首歌寓意很鮮明,那就是國與家不可分,而家又承載著人的最根本需求。所以,這裡的“家國”二字,應該是放在一起去理解,理解成所有人生存的基礎和前提。

中國的四大名著之所以代表中國優秀文化流傳至今,是因為它們都取材於歷史深處,在講述著與天下百姓息息相關的事,那就是家國命運。《紅樓夢》作為其中之一,以人突顯家國,以人解讀家國,以人映襯家國。因為任何時候的人,失去了家與國,均無法獨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紅樓夢》共有一百二十回,七十多萬字,寫盡了榮華富貴。尤其是在前半部分,用不計其數的場景來描繪大家族的興盛與奢華。

作者採用了直接或間接的描寫,在黛玉初進大觀園時作者借黛玉的眼睛替我們看是間接寫,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又借劉姥姥這樣一個人物的驚歎來間接寫,還有更多地方是作者在直接進行大篇幅描寫。

國泰方得民安:《紅樓夢》中的家國情懷

其實作者在前半部的榮華描寫中也暗暗埋下了後來的伏筆:賈府這樣的大家庭,總會有吃完喝盡的時候。一個威武堂皇的貴族之家,之所以走向崩潰,必然是先來自內部的分裂與腐朽,這一規律,被眼光深銳的三姑娘賈探春首先發現了,她發出嚴重的警告和預言,她對這種將要無可避免的厄運,曾一度試圖去挽救。正如賈探春所言,賈府崩潰的源頭不在別處,正在內部的奢華無度、紛爭與決裂中,這正是賈府根基動搖的源頭,好像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好一似飛鳥各投林”,“落得個大地真乾淨”。

令人不能不歎服的是,曹雪芹所生活的時代,正值大清帝國文治武功的黃金年月,他卻能看到並直指封建制度末世王朝必定逃不出瓦解崩潰命運的歷史規律。中國所經歷的漫長封建歷史正是一部盛衰交替史,總是有相似的規律,那就是亂世出英雄,盛世響警鐘。

國泰方得民安:《紅樓夢》中的家國情懷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認識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孟子也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來涵蓋自己的思想理念,但聖人至理沒有更多改變中國歷史中因階級矛盾而上演的起義與廝殺。

而曹公則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在《紅樓夢》中為我們預言了一幅封建末世的情景,令人不得不歎服曹公之才。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