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心理學中替代強化的意義是什麼?

由 心理老師瑾瑜 發表于 人文2023-01-26
簡介相比強化物的正負強化,替代強化會有三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可以透過模仿學習正確的行為過程,減少學習帶來的阻力

厭舊喜新什麼意思

說替代強化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強化的概念。

強化是

行為主義心理學

的主要理論,由斯金納提出。

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當這種行為結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重複出現。如果感覺不利,或者有危險時,這種行為就會減弱消失。

對大多數人而言,食物、金錢等方面都能發揮強化物的作用,關心、讚揚和微笑也能起到類似作用。比如孩子學習,你為了讓他考試考出高分,於是你會跟他說:”這次考試你要好好考哦,要是考得100分,我給你買一臺switch的遊戲機!”

這個行為,就是典型的

正強化

例子。

心理學中替代強化的意義是什麼?

當然,除了正強化,還有負強化的存在。這裡的

負強化

,不是大家所認為的懲罰,懲罰和負強化是不一樣的,負強化主要是消除令人不快後厭惡的刺激而達到的強化作用。

舉個例子,你上汽車沒系安全帶,煩人的報警聲就會響起,在你耳邊說: “請繫好安全帶,注意安全!請繫好安全帶,注意安全!”你為了停止這個聲音,會馬上把安全帶繫好,這時報警聲就不會再響了。

消除了厭惡的聲音,繫上安全帶,從而達到駕駛安全的過程,這是負強化的有力表現。

強化的時機和頻率,決定了它對行為的影響。就像學生考試一樣,有期中考和期末考,為了防止學生臨時抱佛腳的學習,老師會定期開展測驗任務,並給予成績,透過這種方式來鼓勵學生要持續地學習,不要因為中途沒有考試就不學。

在連續的強化之下,確實會讓行為的塑造起到積極作用。

不過,在人類生活中出現過一個現象,頓悟。

頓悟的產生,使得人們對強化產生了懷疑。譬如你要換電燈泡,身高不夠,你會立即想到拿旁邊的凳子墊高以後就能換。這些現象與學習有關,但是並沒有進行強化的學習過程,是不是“沒有強化”,人類也可以適應周圍生活?

為此,心理學家

托爾曼

進行了一項試驗,老鼠的迷宮學習。他讓老鼠在迷宮當中自由遊蕩,裡面佈置複雜的路線圖,還有食物存在的地方,看老鼠是否能找到食物。在這過程裡,老鼠沒有得到任何的強化,僅僅只讓他們在迷宮裡進行探索。

心理學中替代強化的意義是什麼?

在沒有強化的情況下,這些老鼠為了得到食物獎勵,依然獲得了學習的體驗。儘管當時從老鼠的行為中看不出學習的表現,托爾曼把這個稱之為“

內隱學習

”。

托爾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他挑戰了之前廣為流傳的行為主義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有了飛速的進步。隨後,

阿爾伯特·班杜拉

跟隨托爾曼的足跡,提出了觀察學習的概念。

強化的過程可以透過觀察間接發揮作用,學習者因可以察到榜樣的行為受到強化而使自己間接地受到強化。

也就是說,即使不直接作用於

強化物

,也能夠獲得,這樣的現象就是“替代強化”。替代強化的過程,強調觀察和模仿的學習作用。

比如一位學生在班級裡,看到班長在班上幫助其它同學進行作業輔導,指導他們進行學習。看到班長樂於助人的表現以後,他也會開始模仿班長的做法去幫助別的同學,利用放學的時間,輔導成績差的同學。

許多研究表明,因榜樣受到強化的行為容易引起學習者的模仿,這個實驗班杜拉也做過,Bobo玩偶孩子攻擊行為的模仿。讓孩子看電視上成人的攻擊行為,看了以後會跟著做這些事,間接地產生了攻擊傾向。

心理學中替代強化的意義是什麼?

相比強化物的正負強化,替代強化會有三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可以透過模仿學習正確的行為過程,減少學習帶來的阻力。有了榜樣的行為,模仿去做要容易許多,在前人的基礎上去做不會有錯,能夠獲得較多的成就感和學習動力。

二是替代強化會有觀察的過程,在觀察的過程裡面會有思考,能夠啟發學習者邏輯思維的建立和認知過程,更加具有高度適應性的範疇。

三是

主觀能動性

行為的增加。比起強化物的刺激,替代強化的意義在於“沒有強化物”,也可以塑造個體延續良好行為的過程。

就拿之前舉的例子來講,給孩子獎勵switch的遊戲機,透過強化的狀態讓孩子去學習。然而學習的人變得滿足,也對強化物失去興趣,多次的連續強化也會導致個體產生負作用。獎勵1次還行,獎勵2次、3次還是遊戲機,孩子就不會感興趣了,學習的動力就會有減退。

與其這樣,不如讓他以某人為榜樣,間接督促和引導他去進行學習,從個人動力上去改善行為,效果會更好。

因此,替代強化的過程它是有積極意義的,改善了人們透過外力藉助來塑造行為的過程。透過觀察學習、模仿等行為,同樣也能對個體的行為產生強化,這也是人們進步的源泉。學習還可以更為複雜,從各種資訊處理的過程中去尋找有用的資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