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臨期食品“大熱”是因為這屆年輕人沒有錢?

由 食部尚書 發表于 人文2023-01-25
簡介2、喜悅感,才是臨期的最大賣點當然,在臨期商品店裡,並不是所有商品都是新消費品牌和進口食品,也有一部分商品是“真正的臨期商品”這些商品的產生,主要是大型商超在進貨時為了避免高報損率,會明令禁止進貨日期超過保質期一半的商品

什麼是臨期失誤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本尚書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所以,沒有什麼不過期,特別是我們天天吃的。菜市場裡蔬菜魚肉沒有寫著保質期,新鮮不新鮮,純憑混跡市場的經驗。

而超市裡的包裝食品都明確標註著“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最佳食用日期”。

臨期食品“大熱”是因為這屆年輕人沒有錢?

這些也正是我們把它們放進購物車的基礎和安全前提。

以前人們總認為,買打折食品要麼是退休大媽們的專利,要麼是經濟拮据才去買賣剩的東西。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加入了低碳消費的行列,隨便一搜小紅書上就能看到大量關於臨期食品的分享,是因為年輕人對美好生活沒追求了麼?

那大概是你誤會了。

首先,臨期食品不等同於變質食品,食用也不會對健康有不良影響。營養師顧中一表示,快過期的食品只要按照標準儲存就可以放心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指出,合格的預包裝食品保質期內都沒有食品安全風險。

當然,那些需要冷藏冷凍的食品,如果儲存溫度不夠低,是可能提前過期的。

但只要合理選擇跟儲存,量力而行不要囤積,購買臨期食品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比起薅羊毛,還有不少年輕人對低碳環保更為關注,減少糧食和日用品的浪費。

這部分人購買臨期食品,不僅是單純的經濟考量,而是自主選擇理性的消費模式。

1、年輕人為何熱衷臨期商品

相比於熱衷搶購打折貨的中老年人,年輕人似乎才是臨期市場的主力軍。

在豆瓣平臺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成立僅僅一年,成員已經暴漲到8。6萬人。

臨期食品“大熱”是因為這屆年輕人沒有錢?

在這裡,許多網友自發“安利”自己購買過的臨期食品:3塊錢的依雲礦泉水,1塊錢的樂事薯片,5毛錢的好麗友熊貓派等打到“骨折”的零食比比皆是。

根據《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目前中國臨期食品主力消費者為年輕人,年齡介於26-35歲的佔比47。8%。過去一年有210萬人在某寶上選購臨期食品。

臨期食品的火熱,首先得益於近幾年的國家政策支援。

早在2019年,國家就釋出了食品行業安全工作意見,明確督促企業需要對食品的保質期標識和進貨驗收記錄等嚴格執行,並嚴令禁止過期食品翻新銷售的行為,在如此嚴格的政策之下,過期食品只能走向被銷燬這條路,這對於臨期食品行業而言無疑是個發展良機。

與此同時,2020年全國總工會還頒發通知,提倡減少餐飲、食品浪費,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對臨期食品行業也起到了鼓勵的作用。

在豆瓣、微博等社交平臺上,並不難看到有關“臨期食品”的討論和熱議,其中“臨期食品”的相關話題閱讀量甚至已經達到了千萬或上億,年輕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臨期食品“大熱”是因為這屆年輕人沒有錢?

現在年輕人有著新的價值觀念,以往低價產品可能更受年長消費者的喜愛,只不過當下的年輕消費者在反對浪費、追求價效比、理性消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選擇購買臨期食品也可以看做是一種新的消費觀念。

臨期食品逐漸以一種新的方式出現在了消費者的面前,以往可能主要存在於商超的折扣區,現在開始有了專門的臨期食品專賣店,能夠看到、買到各種各樣的臨期食品,相對來說更加方便。

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也極大地促進了臨期食品行業的發展。

對於喜歡高品質消費但消費能力又有些欠缺的年輕群體而言,目前許多食品的價格都不在他們所能承受的範圍內,臨期食品本質上並未變質,只要在期限內食用完就沒有大礙,而臨期食品的價格卻遠遠低於原價,無疑成為了最佳選擇。

總的來說,在年輕消費者的影響下,推動了臨期食品市場的興起。《臨期消費冷知識報告》顯示,每年有210萬人在淘寶挑選臨期商品。

臨期食品“大熱”是因為這屆年輕人沒有錢?

資料顯示,2021年臨期食品行業加速發展,市場規模達318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401億元。

2、喜悅感,才是臨期的最大賣點

當然,在臨期商品店裡,並不是所有商品都是新消費品牌和進口食品,也有一部分商品是“真正的臨期商品”這些商品的產生,主要是大型商超在進貨時為了避免高報損率,會明令禁止進貨日期超過保質期一半的商品。

有些時候,甚至保質期已過三分之一的商品就無法進入商場。

這部分快要到期的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危害嗎?

與人們普遍認為“買臨期是為了便宜犧牲健康”相反,只要在保質期內、儲存條件符合要求就不用擔心。

臨期食品“大熱”是因為這屆年輕人沒有錢?

目前尚未有科學研究表明,食用稍微氧化的食品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何種影響。

生活中一些非常受歡迎的食物,比如中式臘腸和豆漿,它們的典型風味其實正是來自於脂肪氧化。

不過,雖然臨期食品品質不差,價格便宜,但或許存在其他方面的缺陷。

比如本尚書觀察到,臨期商品店裡的很多商品口味不全,甚至只有小眾口味,比如板栗味薯片、燒烤味椰子、海苔味泡麵等等。

這些商品,大多數都是傳統超市賣剩下甚至”打回供貨商“的商品。

比樂事薯片為了迎合新國潮,開發了一批新口味薯片,結果並沒有受到消費者歡迎——後來我們在臨期商品店找到了這批奇奇怪怪的薯片。

臨期食品“大熱”是因為這屆年輕人沒有錢?

每人的口味不同,如果你在逛臨期商品店時,正好發現一些小眾口味是你所喜歡的,結合低廉的價格,會讓你產生一種”買到就是賺到“的快樂體驗。

這種快樂體驗才是臨期商品店的最大特點,也是傳統超市所不具有的。

反觀傳統商超,對新品牌和新品類的嘗試較為保守,購物流程設定也大同小異,給消費者的“新鮮感”較低也是情理之中。

他們在這個時代,是否也該嘗試購物體驗的突破呢?

3、臨期行業的終極痛點

事實上,“需求大於供給”不光是臨期行業的魅力所在,也是臨期行業的終極痛點。

臨期品缺貨狀態是不可逆的。隨著線下連鎖臨期品牌瘋狂開新店,也讓原本競爭相對寬鬆的市場被更多玩家分食。

臨期食品“大熱”是因為這屆年輕人沒有錢?

狼多肉少,創業者一擁而上,利潤被瓜分後,隨之而來的除了錢更難賺了,也讓不少經營不善的門店迎來關店潮。

而從賣家邏輯來說

,商品物美價廉且利潤又高,臨期行業肯定是一門好生意,但多數人忽略了供應鏈的影響。

因為收貨來源特別多,相對靠譜的渠道主要來自工廠、渠道和大批發商。

但大多是清倉貨、串貨、走私貨或假貨。而這需要品牌們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具有判斷能力和談判手段,才能擁有相對穩定的貨源。

但這往往是最難的,同時也是臨期行業各玩家的“勝負手”。

臨期食品“大熱”是因為這屆年輕人沒有錢?

實際上,臨期折扣頭部品牌好特賣也無法完全做到絕對的品控。

比如在大眾點評上,就有消費者稱,在好特賣上買的面膜是山寨產品;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好特賣”,也有消費者投訴,稱買到問題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臨期行業看似利潤很高且頗受歡迎,但這並非是可以幾何倍數放大的專案。

事實上,隨著大資料的普及,數字化讓企業生產越來越準確,他們估算生產的失誤越來越少,這樣一來,進貨進多或生產多了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少。

臨期食品“大熱”是因為這屆年輕人沒有錢?

總體而言,

臨期行業想要做大並不容易,無論是從貨源還是模式上看,都有不少難關,而且從本質上來看,這是一門需要與時間賽跑的生意。

因此,從業者必須在這場新混戰中找到自己核心競爭力並摸索出新的商業模式,否則在“狼多肉少”的競爭中極易成為被淘汰的一方。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食部尚書】公眾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