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威爾·杜蘭特《文明的故事-東方的遺產》摘錄2

由 峽江老牛 發表于 人文2023-01-22
簡介不過,不管精或粗,就我們目前所知,在許多方面,蘇美爾文明都是人類文化的開端

猶太人都相信上帝嗎

威爾·杜蘭特《文明的故事-東方的遺產》摘錄2

p138:

蘇美爾文明有精細的一面,亦有粗陋的一面。精,表現在珠寶方面;粗,表現在陶器方面。不過,不管精或粗,就我們目前所知,在許多方面,蘇美爾文明都是人類文化的開端。人類之有國家,始於蘇美爾;人類之有灌溉,始於蘇美爾;人類之有文字,始於蘇美爾;人類之有法典,始於蘇美爾;人類之有學校、圖書館,始於蘇美爾;人類之有宮室廟宇,始於蘇美爾。另外,人類以金銀為交易的中準,以文字寫成詩文,以金銀珠寶作為裝飾,建立信用制度,發明圓柱、穹隆及拱門,從事雕像及浮雕,傳述“創世記”及洪水災禍,也都始於蘇美爾。

以上,是就好的方面而言,至於壞的方面,被人指稱為文明的罪惡者,不少也是由蘇美爾人創始的。哪些是文明的罪惡?舉幾項最顯著的:奴隸制度、專制政治、教會統治、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

總結蘇美爾人的生活,可分強弱兩大階層。強者窮奢極恀,弱者困苦不堪。由此,我們可以獲得一個簡單概念:階級分明,活動龐雜,資源豐足,分配不均。蘇美爾所顯示的,可以說是整個人類歷史的基調。

p150:

“埃及學”是拿破崙帝國主義的副產品。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他所帶去的人,除兵將外,尚有一部分學者及技術人員。他們有的是繪圖員,有的是測量員,有的是工程師。拿破崙帶他們來的目的,主要是想對埃及的地理歷史有較深刻的瞭解。由於拿破崙的這一念頭,埃及遂被發現了。拿破崙帶去的學者先是發現盧克索的宮殿,然後發現了凱爾奈克的神廟。1809年至1813年,他們向法蘭西學院提出過一篇論文,題為《細說埃及》。這篇論文可以說是人類對失落文明開始進行科學研究的里程碑。

p158:

當時的幾個文明古國,看起來頗像幾座小島。在這些小島四周,盡是蠻族之海。文明代表財富和舒適,野蠻代表飢餓和嫉妒。飢餓和嫉妒像海浪不斷衝向小島,小島雖築有堤防,但一旦堤防破裂,小島即被淹沒。西克索人之於埃及,正如喀西特人之於巴比倫,高盧人之於希臘羅馬,匈奴人之於義大利,蒙古人之於中國,刀殂之於魚肉一樣。但為時不久,當征服者為被征服者之膏脂所養肥時,其末日也就到了。

p166:

古埃及遠較鄰近各國為富,主要有一個原因:進口者為原料,出口者為加工品。

p200:

宗教一方面給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的衝動、題材及靈感,另一方面卻加上種種束縛和限制。

p235:

這幾乎已成為歷史公例,財富帶來文明,同時也帶來腐化。藝術是文明的花朵,安逸是腐化的根源。黃金、白銀、錦緞及其他奢侈品是野蠻民族所忌妒的。當他們入侵,由舒適而趨於軟弱的文明社會便無法抗拒。

p285:

如果說帝國主義可以這樣下定義,就是說,用武力的或非武力的方式,將若干國家置於一個政府之下,以使法律、秩序、商業和平執行,那我們得承認,亞述就是帝國主義的始祖。

p297:

亞述生存靠勝利,然而勝利常會造成不利的影響。首先,勝利的獲得要人去死,而死的人多半是最強健最英勇的。第二,享受勝利的果實常使人的身心趨於腐化,而強健的身心卻是獲勝的必要條件。第三,大批戰俘及奴隸人口的充斥,使亞述賴以獲勝的軍隊本質發生改變。

p332:

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社會,凡有經濟剝削存在,卻又承認經濟剝削合理,其勢必不能長久。

以賽亞對那些一方面剝削窮人,一方面假裝偽善的人,更是深惡痛絕。

他(以賽亞)對他的同胞,譴責甚嚴,可是,像阿摩司一樣,他對他們並不失望。他最後的預言是,流亡在外的猶太人,有一天必能回到故鄉重建家園——這項預言,從目前的情況看是兌現的。以賽亞對猶太民族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彌賽亞救世主的思想。在這個思想中,他相信,將來必有大聖人出,終止猶太人政治上的歧見、種族上的壓迫,同時將他們帶至和平幸福之境。

由於受到這種思想的薰陶,祭師提高了對神的虔誠,貴族增加了對窮人的憐憫,整個猶太人的精神有了寄託。不過這類影響的發生,是要以若干代及若干世紀來計算的。至於當時,貴族、商人、地主仍然我行我素;戰爭仍然時常發生;猶太人被俘為奴之事,仍時有發生。在猶太人被放逐的那些日子,在世界從猶太教演化至基督教的那些日子,先知的言論,常常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阿摩司和以賽亞的思想,可以說是基督教思想的發端。由這種思想所建立起來的理想國,無貧窮,無戰爭,的確是夠令人嚮往的。眾先知所提倡的彌賽亞思想,在猶太人腦中所種下的觀念是:彌賽亞應該取得政權,組織政府;這是一個萬能政府;這個政府最初僅屬於猶太人,最後則擴大為屬於全人類的受壓迫者。阿摩司與以賽亞所預言的救世主,純潔、慈愛、友善諸德行,大部分已由耶穌基督體現。他們更共同努力完成了耶和華的改造工作:在此之前,耶和華是“戰神”;在此之後,耶和華是“愛神”。由於受到時代環境的限制,在先知的觀念中,沒有“自由”,也沒有“民主”。不過,他們堅持站在不幸者的一邊,確信為善者昌,作惡必亡,對後世所發生的影響,的確大不可言。

p378:

波斯帝國處處修路,從世俗的觀點來看,似乎在處處為希臘、羅馬征服西亞做準備。不過就宗教的觀點來看,這種解釋得完全顛倒過來。它加速了西亞征服希臘、羅馬。

《歷史研究》中,有觀點認為統一國家內部修建的道路,會加速蠻族或外部入侵的進度,導致傾覆。但這裡的意思還有一層,即道路也會方便宗教思想加速向外傳播。征服不僅僅是政治和軍事的,也包括宗教信仰與文化。

p399:

波斯的式微,和羅馬的式微走的是同一條道路:在上者,殘暴、愚昧;在下者,腐化、墮落。波斯人和米底亞人一樣,興起時勤勤懇懇,興起後,一代一代便只知貪圖享樂。

p400:

居魯士及大流士是波斯帝國的締造者,薛西斯是繼承者,以後的君主,則是破壞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