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打嘴巴、扯頭髮、戳眼睛,為什麼總是“攻擊”媽媽?原因讓人無奈

由 藍橙文化 發表于 人文2023-01-18
簡介很多人看到這可能還會忍不住疑惑,我理解了孩子為啥喜歡“打人”,但為啥總是當媽的被“欺負”呢

嬰兒打嘴巴是什麼原因

打嘴巴、扯頭髮、戳眼睛,為什麼總是“攻擊”媽媽?原因讓人無奈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隨著孩子出生,新手父母都會被老人叮囑,照顧孩子要注意安全。絕大多數人聽到這句話都會表示理解,畢竟小孩子柔柔弱弱,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傷到。

不過隨著孩子越來越大,

不少新手父母才忽然反應過來——當初老人可能是話裡有話。

試問一下,哪個當媽的沒被自己的娃賞過“巴掌”?你這邊正抱著孩子開心哄逗呢,好傢伙,

本來咿咿呀呀的小玩意一言不合就“一巴掌呼你熊臉”。

沒等你反應過來另一隻手又抓住你的頭髮往嘴裡續。

我就問你慌不慌?

更可氣的是,你越制止他,他下手還越狠。偶爾一兩次還覺得小孩子可愛,次數一多了難免心裡犯嘀咕,

“這孩子是不是上輩子跟我有仇哇?怎麼下手這麼狠呢?”

事實上,打臉、扯頭髮這還算好的,有的娃是真的傷人啊,

扣傷寶媽眼睛的、一巴掌呼的寶媽耳膜受傷的等等,並不少見。

前陣子網上就有個寶媽被孩子用手指劃傷了眼球,醫生診斷是黑眼球劃傷,角膜也受到了損傷,如果不感染48小時後就能逐漸恢復,可如果感染了,情況就不一定了。

打嘴巴、扯頭髮、戳眼睛,為什麼總是“攻擊”媽媽?原因讓人無奈

包括我自己其實,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小時候有一次我爸讓我騎脖頸上玩,當時我也不知怎麼想的,

一巴掌就呼在我爸耳朵上了,結果給他耳膜打傷了

,過了好久才恢復,還好沒感染,不然就危險了。

這件事是在我當媽後,有一次被小錦鯉打了嘴巴時我媽才說給我聽的。也是那一瞬間我對女兒呼我時的一絲絲怨念也消失了。

後來做了自媒體,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寶媽,我才突然反應過來,孩子打人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打嘴巴、扯頭髮、戳眼睛,為什麼總是“攻擊”媽媽?原因讓人無奈

小嬰兒為啥喜歡“打人”?

首先我們明確一件事情,大家心裡得平衡一下。孩子的這種打人行為,並不意味是“攻擊行為”,也不能說明孩子有暴力傾向。

正相反,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訊號。換句話說,孩子打你其實是好事。說明他發育良好,正對外界在進行探索。(話雖如此,捱揍還是挺不爽的。)

打嘴巴、扯頭髮、戳眼睛,為什麼總是“攻擊”媽媽?原因讓人無奈

美國《心理學前沿》雜誌在2019年曾做過一次有趣的實驗,他們對24個2到6個月大的嬰兒進行追蹤研究,直到他們長到1歲。

在這期間,研究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用同樣的玩具去接觸孩子額頭、左右臉頰等部位,然後觀察娃的反應。

結果證實,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他們用手觸碰玩具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

最初可能是用拳頭或者手背去碰,之後就變成用手掌或者手指去觸控,再後來就會變成用力去抓。

而無論哪種方式,對他們來說都是在跟物體接觸。但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

後面的“拍、抓”等動作顯然是包含攻擊性的“打”了。

其實瞭解之後我們就能明白其中的緣由。因為對小嬰兒來說,“觸控”並不是一個輕鬆簡單的動作。

打嘴巴、扯頭髮、戳眼睛,為什麼總是“攻擊”媽媽?原因讓人無奈

看似簡單的觸控動作,其實需要觸覺、視覺的充分發育,同時藉助手部甚至是整個身體的肌肉群來逐漸協調。

而對於精細動作和大動作都未發育好的小嬰兒來說,他們很難控制住力道和速度。因此你覺得嬰兒在打人,

其實他們只是 想“摸摸你”。

當然,可能“摸”起來挺疼的。

打嘴巴、扯頭髮、戳眼睛,為什麼總是“攻擊”媽媽?原因讓人無奈

為啥“受傷”的總是母親居多?

很多人看到這可能還會忍不住疑惑,我理解了孩子為啥喜歡“打人”,但為啥總是當媽的被“欺負”呢?

相比父親被孩子“觸控”的次數,明顯當媽的被打臉、摳眼睛、挖鼻孔、扯頭髮的次數更多。這是為啥?

只因為媽媽帶娃的時間更長?

打嘴巴、扯頭髮、戳眼睛,為什麼總是“攻擊”媽媽?原因讓人無奈

這只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母親在孩子眼裡與眾不同。

心理學家約翰遜和莫頓曾對24個新生兒進行過一場視覺研究,他們給小baby們展示了幾張人臉大小的紙張,一個上面有正常人的五官,一個是五官打亂的,另一張是空白的。毫無疑問,24個娃基本都會正常人臉的那張圖最感興趣。

之後邁阿密大學還對24個3月大的嬰兒做過實驗,他們給這些孩子展示幾張微笑的人臉照片,一張陌生人,一張家人,一張母親的。結果孩子們對母親的照片盯的最久。

事實證明,嬰兒對母親的臉最感興趣。

換成平時的情景就很好理解了,當母親正抱著娃與他對視,孩子一看,

“矮油,親愛的媽媽在看我~”

然後為了表達喜愛,直接伸手去撫摸,“啪”的一下就糊臉上了。

打嘴巴、扯頭髮、戳眼睛,為什麼總是“攻擊”媽媽?原因讓人無奈

總被孩子“撫摸”,家長要制止嗎?

既然如此,孩子喜歡媽媽,打人也不是有意的,那我們這些當媽的該怎麼辦?總不能一直挺著捱揍吧?

但事實上,你前一秒制止了,下一秒可能又一巴掌上來了。這可咋辦呢?

其實這跟多數父母的反應有關係。

多數家長“捱揍”了,都會有很大的反應,要麼嘻嘻哈哈,要麼強烈制止。無論是哪種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正向反饋”——

在他們眼裡你對這種行為有反應,是“認可”的。

這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媽媽在跟我互動,於是自然下一秒又一巴掌上來了。

因此,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孩子伸手後家長可以躲避、可以出手制止,但

儘量不要有表情變化,也不要大聲的反饋。

可以拿個玩具來轉移娃的注意力。

打嘴巴、扯頭髮、戳眼睛,為什麼總是“攻擊”媽媽?原因讓人無奈

或者每每遇到孩子伸手時家長也伸手迴應,和孩子擊掌,把打臉的這種行為變成“擊掌”,幾次之後孩子習慣了擊掌也就不會打臉了。

錦鯉媽咪愛叨叨

最後要說的是,孩子這種行為會隨著長大慢慢消失,當他們會開始習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等到精細動作和大動作發育的更好的時候,打臉的行為自然就會逐漸消失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