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喝酒臉紅別硬撐,警惕“亞洲紅臉症”!

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人文2023-01-16
簡介專家達里爾·戴維斯警告說,有些人使用法莫替丁等抗組胺藥減少飲酒造成的臉紅,從而增加酒精攝入量,加劇患癌風險

臉紅髮燙怎麼治好得快

喝酒臉紅別硬撐,警惕“亞洲紅臉症”!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近日發表題為《一喝酒就上臉?“亞洲紅臉症”是你的身體在給你發出訊號》的文章,作者是詹娜·劉(音)。文章稱,一些亞洲人飲酒時會產生一種名為“亞洲紅臉症”的反應。這是由一種抑制酒精飲料中毒素分解的基因突變引起的。臉紅、反胃和發炎會讓飲酒成為一種格格不入的體驗。全文摘編如下:

酒精是社交潤滑劑,可以緩解焦慮,帶來樂趣。但是,當我慢慢啜飲著滑過嘴唇的任何調製飲品時,我的腦海裡只想著一件事:我的臉。

我的臉在發燙、發癢。我感到一種像起疹子般的不適感在臉頰擴散,蔓延到脖頸。身體感到不適,難以忍受。

心理上的情況更糟。我聽到有人竊竊私語,看到有人對我難看的臉色投以側目。“我看起來像醉了嗎?”“我臉紅很明顯嗎?”我拼命問朋友,準備在臉上塗上厚厚的遮瑕霜。

“亞洲紅臉症”的成因

許多東亞人——確切地說是40%左右——都有這種反應。具體而言,它是由一種會降低人體酒精代謝能力的基因突變引起的。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生物化學和藥理學系高階講師林蘇雲(音)說:“有些人只半杯酒下肚,就已經感覺到頭痛,心跳也可能加速。”

親身經歷過亞洲紅臉症的林蘇雲說,重要的是要重構我們對亞洲紅臉症的看法——它與其說是虛弱的表現,不如說是一件“好事”。

她說:“這是你的身體在告訴你,你正在攝入某種有點危險的東西,某種對你身體不好的東西。”

對大多數人來說,酒精中的毒素會被一種名為乙醛脫氫酶2(aldh2)的酶分解和代謝。然而,許多東亞人缺乏這種酶,導致毒素在體內積聚,引起亞洲紅臉症。

林蘇雲說,換句話說,“我們的身體對酒精不耐受”。除了外表上能看到的症狀之外,“我們還會感覺反胃,有時面板瘙癢……在生理上,身體感覺非常糟糕,因為aldh2沒怎麼起作用”。

聽從身體的警告

時至今日,我還在努力尋找一種方法來掩蓋這種臉紅。抗組胺藥法莫替丁通常用於緩解胃灼熱,是一種緩解炎症的常見藥物(儘管是暫時的)。然而,這種方式沒有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來幫助緩解飲酒不適。

目前還沒有已知針對這種基因突變的治療方法,我們的最佳做法是聽從我們身體的警告——以及研究結果——並停止飲酒。

多項研究發現,由於缺少這種酶,喝酒臉紅的亞洲人罹患食道癌、喉癌和口腔癌的風險有可能更大。專家達里爾·戴維斯警告說,有些人使用法莫替丁等抗組胺藥減少飲酒造成的臉紅,從而增加酒精攝入量,加劇患癌風險。

南加州大學成癮科學研究所聯合主任戴維斯說:“你的身體在給你發出訊號。它不能耐受酒精,它想限制你的飲酒量……然而,當你在商務或聚會場合受到同伴壓力時,人們試圖不顧臉紅開懷暢飲。”

他說:“使用像法莫替丁這樣的抗組胺藥完全是錯誤的,因為這麼做只是在掩蓋後果。它不會分解毒素,於是你讓毒素在體內長時間迴圈,而你的身體不會告訴你要放慢節奏。”

直面“酒精不耐受”

飲酒在社交中不僅可以被接受,而且還普遍存在,因此拒絕喝一兩杯酒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容易。但我不禁要問,為了“融入環境”而飲酒值得讓身體受罪嗎?

我本能的反應是斷然否定,但我常常發現自己出於擔心而作出讓步。我擔心,如果選擇無酒精雞尾酒,而不是變得滿臉通紅,會讓我在社交中遭到唾棄。但是,美國拉特格斯大學遺傳學教授、酒精與藥物使用研究中心教授於磊(音)認為,如果人們知道亞洲紅臉症其實就是酒精不耐受,就會有更多的人抱有同情心。

他建議將其重新定義為一種醫療狀況,而不是美觀問題。“乳糖不耐受沒有什麼可羞恥的,對吧?不存在羞辱或歧視。”

於磊說,如果我們對自己說,我們酒精不耐受,我們就不會將自己邊緣化。“你不要自我孤立,不要有不好的感覺,你就會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並不是說我不會偶爾暢飲幾杯馬提尼酒,也並非不會與朋友出去喝酒。不過,我可能只是輕輕舉杯,慢慢啜飲。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宋慧

本文作者:參考訊息網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笪曦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