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由 不易君子 發表于 人文2023-01-13
簡介(有些人生怕別人比他好,所以經常惡意誹謗別人,散步損人利己的流言)古代應對流言最常見的方式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因為人們對於自然的認識並沒有現在這麼深入,而且缺乏科學的方法,所以在古代發生日食、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弄不清背後的成

惡意中傷在古代構成什麼罪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題/你遇到過被惡意中傷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文/有疾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我們日常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人對我們惡意誹謗,傳播關於自己的流言蜚語,導致工作不順,生活不悅。

流言猛於虎,在面對流言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們得回頭看看歷史上這些老祖宗們是怎麼應對流言的,或許會有一些啟發可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有些人生怕別人比他好,所以經常惡意誹謗別人,散步損人利己的流言)

古代應對流言最常見的方式

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因為人們對於自然的認識並沒有現在這麼深入,而且缺乏科學的方法,所以在古代發生日食、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弄不清背後的成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天和人之間的對應關係,認為天災的誕生就是因為當權者的德行有問題。

甚至還有一些別有居心的人會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自行捏造一些現象,或者憑空編造出一些耐人尋味的語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秦始皇時期,天上掉下來一塊隕石,結果等人發現的時候,隕石上面刻著“始皇帝死而土地分”的話。這或許是當時候的人們對於秦始皇苛政的不滿,也或許是六國的後裔們想要藉著這種天象來鼓動人心。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電視劇中的“始皇帝死而土地分”)

當然秦始皇的處理方法在現在也不具有參考意義,他將這塊隕石周圍的人全都殺了。以此來消除這種流言出現之後對他統治的影響。

他十分迷信,讓人四處求仙,結果有個叫盧生的人求回來一本書,上面寫著“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一琢磨,胡就是北方的匈奴,於是調集了三十萬人去北擊匈奴。以攻為守,讓流言死在搖籃裡。其實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殺人”,只要打敗了他,流言就不會成真。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

其實像“亡秦者胡也”這種帶有預言性質的流言有個別稱叫做“讖言”。其實就和流言是一個性質的東西,不過皇帝們迷信這個,所以處理的方法也都是像秦始皇一樣以“堵”為主。

比較著名的還有隋朝末年的“桃李子,得天下”,隋煬帝這就覺得是姓李的人會得天下,然後就開始琢磨殺姓李的大臣,結果郕公李渾稀裡糊塗就當了刀下鬼。

不過這種在古代統治者看來再正常不過的方式,卻一點都不適用於現代社會。畢竟我們也不是皇帝嘛!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電視劇中的隋煬帝)

用事實回擊

其實應對謠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事實回擊。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的缺乏真正有效的資訊來源,在口耳相傳之下很容易就使事情誇大。

就像在自然災害沒有斷過的漢成帝時期,有一次長安附近下了四十多天的大雨,沒有要停的跡象。很快不知道從哪裡傳來說洪水要來了的流言,百姓們嚇得不知所措,整個長安都亂了套。

可能這個流言的邏輯就是,雨沒停—河水要漲—可能會引發洪水。然後傳著傳著就成了洪水快來了。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漢成帝畫像)

這個流言也讓朝廷中的大員們感到十分恐懼,尤其是漢成帝。所以他就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王鳳認為應該讓百姓們上城牆,皇帝登船避難。

但是丞相卻認為王鳳的話很沒有道理。現在還沒有洪水要來的跡象,只是流言而已,你這麼忙活一通,不就坐實了洪水嗎?這非但不利於闢謠,反而會加劇百姓心中的恐懼。認為洪水就是流言,根本沒必要去理會。

結果洪水果然沒有來,事後調查發現洪水之說完全就是別人杜撰的。在這裡丞相併沒有用事實回擊,因為洪水這個流言完全就是杜撰的。這個時候採用別的方法或者直接說這是流言的話,反而會讓百姓更加不信任,加劇流言的傳播速度。

在王莽攝政的時候倒是有過翟義起兵事件。翟義起兵的理由其實也是沒有根據的流言,說王莽鴆殺漢平帝,然後藉此攝政,取代漢家。

雖然我們都知道後來王莽確實當皇帝了,但是在當時王莽還只是攝政而已。所以王莽選擇了用事實回擊,針對翟義的檄文寫了一封《大誥》,裡面將翟義起兵的理由一一進行了駁斥。最終翟義的叛亂也被平息。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王莽畫像)

迂迴戰術,側面證實

除了用事實回擊之外,古代也經常用側面證實事實的方式來消除流言。之所以要用這種方法就是因為說出事實可能會加劇流言的傳播。

周公在周武王姬發死後輔佐年幼的周成王。因為周公的權力太大了,所以就有人陷害周公,散播流言說周公想要謀害周成王,奪取王位。年輕的周成王聽到這些流言之後慢慢地就對周公不信任了。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周公輔成王)

周公為了證明自己,消除流言,直接辭職離開鎬京,以證明自己並沒有篡位的意思。後來周成王醒悟過來,流言不攻自破。

其實這也有點“流言止於智者”的意思。但是周公如果在那個時候什麼都不做,或者乾脆向周成王據理力爭的話,恐怕會適得其反。所以他就採用辭職這種能夠側面證明自己的方式來應對自己要篡位的流言。

這種事情當然不是孤例。在漢文帝的時候,他親弟弟淮南王劉長一時頭腦發熱起兵謀反,於是漢文帝將他流放,沒想到劉長卻因為受辱而絕食,死在了半路上。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漢文帝畫像)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們就將事實結合起來,認為是漢文帝將自己的親弟弟殺死,甚至還編出了一首歌謠“一尺麻布,尚可縫;一斗穀子,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用來諷刺漢文帝的這種措施。

面對這種流言,漢文帝沒法用事實來說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因為劉長謀反是事實,流放劉長也是事實,死在半路上也是事實。這麼多事實串在一起就是百口莫辯,根本說不清楚。其實最根本的還是百姓們認為漢文帝想要削藩,收奪劉長的封地。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電視劇中的劉長)

於是漢文帝就另闢蹊徑,將原來的城陽王劉喜遷到淮南國,並且用諸侯的禮儀給他造了陵園。這下就堵住了天下人的嘴,既然我要收奪淮南王的封地,我為什麼還要讓淮南國繼續存在呢?

這還不算完,對於劉長的兒子漢文帝也是極盡寬容,並沒有因為他們老爹謀反就牽連到他們身上,將他們都封了王。你們不是說兄弟二人不相容嗎?你看我對我弟弟的兒子都這麼好,你們可以閉嘴了吧?

用實際行動破除了百姓們對於自己的猜測,並沒有用所謂的事實去激化矛盾,成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你被惡意中傷過嗎?被流言傷害了怎麼辦?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漢文帝劇照)

啟發

現在我們接受到資訊的便捷程度是古代人根本想象不到的,然而在便捷之下,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也就變得難以辨別真偽了。人們越來越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對於不同的聲音會進行選擇性的過濾。

尤其是對於損人利己的惡意中傷式的流言,局外人更願意去傳播它,以做聊資,茶餘飯後彰顯自己的八卦水平。

其實歸根到底說起來,我們面對流言的時候首要的是要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獨立思考,借鑑前人的智慧,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的同時,更不要去人云亦云。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不易君子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內容請參見:

宋朝無暴君,一個皇權被監督最嚴格的朝代

集文帝、武帝二者之大成,宣帝雜糅的王霸之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譙郡虎痴連衛三代曹魏人主,功成名就背後的大智慧

雖然劉娥的皇帝夢泡湯了,但她的人生軌跡卻十分完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