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戲解菜根譚:11志從淡泊來 節在肥甘喪

由 道樸 發表于 人文2023-01-12
簡介”追求華服美食物慾享受的人,容易被物慾名利所惑,不知不覺中喪失對道德品行的要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齒甘乘肥的甘是什麼意思

戲解菜根譚:11志從淡泊來 節在肥甘喪

志從淡泊來 節在肥甘喪

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

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

蓋志以

澹泊

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釋】

藜口莧腸:藜,植物名,藜科,一年生草本,黃綠色新葉及嫩苗可吃。莧,植物名,莧科,一年生草本,莖葉可供食用。此處指粗茶淡飯。

袞衣玉食:指權貴。袞衣是古代帝王所穿的龍服,此處比喻華服。玉食是形容山珍海味等美食。袞衣玉食是華服美食的意思。

肥甘:美味的東西,比喻物質享受。

喪也:喪失、失掉之意。

【譯】

能享受粗茶淡飯的人,大多具有冰清玉潔的品格;而追求錦衣玉食的人,往往甘心卑躬屈膝。所以,人的高尚志向可從淡泊名利中表現出來,而人的節操也可以從貪圖奢侈享受中喪失殆盡。

【注】

戲解菜根譚:11志從淡泊來 節在肥甘喪

諸葛亮有云:“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追求華服美食物慾享受的人,容易被物慾名利所惑,不知不覺中喪失對

道德品行

的要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甘於淡泊的人,則因為內心清淨,不為慾望所控制,所以能清醒

保持原則與立場,達到無欲則剛的境界,建立遠大的目標。

戲解菜根譚:11志從淡泊來 節在肥甘喪

名利物慾人之所想,乃是人情天理,刻意避開物質慾望談理想氣節,既不現實也不坦蕩。重要的是我們對待物質慾望的態度,不能被名利慾望所控制,無論粗茶淡飯抑或錦衣玉食,都能夠坦然面對。

戲解菜根譚:11志從淡泊來 節在肥甘喪

如果過分地貪圖物質享受,他的志氣就會被物慾所掩藏。為了滿足私慾,不擇手段去的鑽營牟利,有人甘願去奉承權貴,有人不惜觸犯法律。如《資本論》描述的那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不惜冒絞死的危險。”

過度

追求物質享受的人,通常不會有高尚的節操底線。這樣的人,如果不能發自內心的悔悟,別人的任何言語都是聽不進的。劉禪樂不思蜀的典故就是因追求物質享受,而失去進取精神與拼搏意志的經典案例。作為蜀國國王貪圖享樂,被俘後說出“此間樂,不思蜀”的話,對於蜀國的一眾忠臣造成何等傷害,蜀國被魏國滅亡也是理所當然的結局!

戲解菜根譚:11志從淡泊來 節在肥甘喪

無論是富貴還是貧窮,人都不能貪圖享樂,喪志失節。懷著淡泊之心能使人清心寡慾,從而超越短淺的功利目標,建立更加高遠的人生志向。

《論語》中孔子談到衛國的公子荊時說:“他善於管理經濟,居家理財。剛開始有一點,他說:‘差不多也就夠了。‘

稍微

多一點時,他說:‘差不多就算完備了。’更多一點時,他說:‘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作為一個國君的兒子,衛公子荊是一個私慾很少的為政者。他的“苟合矣”、“苟完矣”、“苟美矣”,都是說明他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能夠滿足於生活現狀。

作為一個國家的高階官員,他並沒有去追求那些綾羅綢緞、肥馬輕裘、高屋大廈,而是把精力放在處理政事上,放在關心民眾疾苦上。

貪求財富,永遠不能滿足,這是一般人的通病;衛公子荊處處知足,這種“居室不求華美,居心平淡可知”的美德,非常令孔子敬佩!

戲解菜根譚:11志從淡泊來 節在肥甘喪

司馬光曾說:“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對物質的追求要有限度,要崇尚簡樸,知足常樂。

一個領導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做到知足更加不易,因為無論是在

權利上

還是物質上,他所接觸的領域比別人更多,面對的誘惑往往比別人更多。貪念深植於人性的深處,要想把它連根拔除殊非易事,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修身養性,時刻不忘壓制貪心,不要讓其外化為貪圖名利的行為,更不要讓其走向貪得無厭的極端。

物質享受和精神氣節並不完全是對立,當今社會鼓勵每個人透過合法守節的手段獲取自己應該的收益!內修節氣,自然處物慾橫流而無所染;物質提升,亦可內化為奮鬥動力;兩相助力,正可揚各自長處,消各自弊端。不過,此種相得益彰之境界,有賴內外兼修,且應主重內修。正如王陽明所言:“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受用終身。”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