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

由 廣聯財經 發表于 人文2023-01-12
簡介《國富論》與《資本論》資本理論的分歧在資本的界定方面,《國富論》認為資本是使用價值,是具體的有用物

如何理解階級的含義

引言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知道,在《資本論》中也有“生產與非生產”的概念,只不過在這裡是針對工人階級的消費來說。工人階級的消費關係到工人階級的維持和再生產,進而對資本的再生產以及資本積累產生重要影響。

工人的生產消費包括兩部分,一方面是指工人在生產過程中透過消耗自己的勞動力消費生產資料,

從而轉移生產資料的價值並生產出一個高於勞動力價值的價值即剩餘價值。而剩餘價值正是資本積累的源泉。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

另一方面,工人為了維持生命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而從資本家手中換得勞動力價值,而這種勞動力價值以工資的形式呈現,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

雖然這表現為他的與生產過程無關的個人消費,但是

這種個人消費實際上卻是保證資本主義生產不間斷的條件之一。

這種個人消費使勞動力得以維持,使資本主義生產所必需的資本要素得以生產,使資本家獲得工人創造的無酬勞動,從而成為資本積累的源泉。

這種用於維持工人勞動力的合理的個人消費,是資本主義生產必不可少的條件,是進行資本積累不可或缺的創造積累要素的手段。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

除此以外的消費即工人的一切享樂消費都是與價值增殖過程無關的消費,

在資本家眼裡都是不合理的消費,因而是非生產消費。

其次,《資本論》中也有類似於《國富論》中

“節約”觀點的“節慾論”,

《資本論》認為節慾的動機源於資本家對價值增殖無止境的追求。

資本家的節慾

正是因為資本家的節慾而使剩餘價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資本家的收入被消費掉,另一部分作為資本被積累起來實現了剩餘價值的資本化。至於這二者之間的比例則取決於他對價值增殖的狂熱程度以及市場的競爭。

“資本家把積累看作是對自己的享受衝動的‘禁慾’,”

因此,為了追求更多的剩餘價值,他盡力節制自己的消費慾望,而將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

,從而使資本規模擴大,生產出更多的令他“比享受更快樂”的東西。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

另一方面,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由於資本家之間激烈的競爭,擴大自己的資本就是儲存資本的條件,而擴大資本必須依靠資本積累。所以,資本家為資本所束縛和限制,從而不能肆意消費。

以上兩種情況是針對小資本家或者在資本主義社會初期。

在資本主義發達的社會,實際情況是資本家一邊享受著財富,一邊進行著財富的積累,二者並不發生衝突。這是因為

“資本家財富的增長,不是像貨幣貯藏者那樣同自己的個人勞動和個人消費的節約成比例,而是同他榨取別人的勞動力的程度和強使工人放棄一切生活享受的程度成比例的。”

因此,資本家對價值增殖的貪婪追求和對使用價值的享受慾望是資本積累的動機

;資本積累所導致的資本規模擴大的生產是資本家階級窮奢極欲的物質保障。

所以,《資本論》認為資本積累的要素即剩餘價值是由僱傭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量的積累主要是透過對生產要素中活勞動的剝削實現的。

因此,剩餘價值的資本化即資本積累是以犧牲工人階級的生活條件為基礎的。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

所以,

《資本論》認為資本規模的擴大取決於資本家對工人階級的剝削程度以及工

人階級的消費情況。資本家對工人階級的剝削程度越深,生產的剩餘價值就越多,資本積累的規模就越大。

綜上所述,儘管《國富論》與《資本論》在資本積累起決定性作用的主體身份上產生了分歧,

但是二者都認為資本積累是資本規模擴大的基礎。

因為,新加入資本的資本只能由資本的報酬轉化而來。資本的報酬不斷融入到原有的資本中就是資本積累的過程,所以,資本積累是資本規模擴大的基礎。

《國富論》與《資本論》資本理論的分歧

在資本的界定方面,《國富論》認為資本是使用價值,是具體的有用物;

《資本論》則認為資本是價值,它可以附著在不同的使用價值上。

在資本的作用方面,《國富論》認為資本具有增進整個社會利益的作用,可以為社會中的所有階級帶來利益。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

而《資本論》認為資本只是增進了資本家的個人利益,對於社會中佔大多數的直接勞動者階級來說,資本卻造成了災難。

在資本的報酬方面,《國富論》認為資本的報酬來源於流通領域,資本的報酬受市場中各種因素的影響;《資本論》則認為資本的報酬來源於生產領域,資本的報酬是由僱傭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

在資本報酬的分配方面,《國富論》認為資本的報酬在資本家之間不等分配是常態

,而平均分配只是一種理想化的趨勢,是難以實現的;而《資本論》認為資本的報酬在資本家之間平均分配是經濟社會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

在資本的劃分方面,《國富論》始終以使用價值為核心劃分資本的不同形態;《資本論》則以價值為核心劃分資本形態。在資本的運動方面,《國富論》認為資本的運動是使用價值的運動;《資本論》認為資本的運動是價值的運動。

在資本的來源方面,《國富論》認為資本的直接來源是資本所有者的節儉;《資本論》則認為資本的直接來源是資本對勞動的剝削。

在資本積累的方面,《國富論》認為資本積累可以增加資本所有者的個人財富,從而間接增加社會財富

;而《資本論》則認為資本積累導致資本家階級越來越富有,勞動者階級越來越貧窮,從而導致兩極分化。

《國富論》認為資本是使用價值

《國富論》在第二篇

“論資財的性質及其蓄積和用途”中著重論述了資本的性質、積累和用途。《國富論》認為如果資財所有者的資財僅夠維持他自身的生活,他就沒有多餘的資財轉變為資本去獲得收益。

如果他的所有資財可以維持他數月或數年的生活,他自然希望用這些資財換取更多的報酬,從而使自己的財富規模擴大。此時,資財所有者會把他的全部資財分成兩部分,“他希望從以取得收入的部分,稱為資本,另一部分,則供目前消費。”

由此可見,《國富論》對資本的定義是從資財而來。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

那麼,《國富論》是如何定義“資財”的呢?實際上,《國富論》並沒有像對“資本”那樣給“資財”做出明確的解釋。因此,筆者只能透過其他方式研究《國富論》中資財的真正含義。

第一,筆者透過查閱英文原版《國富論》發現

“資財”的英文是

stock

stock

的含義是“存貨,庫存,儲備物”。

因此,結合《國富論》中的觀點,資財可以理解為它的所有者手中儲存的有用物。

所以,資財的實質為使用價值。

第二,透過對書中所有提到的

“資財”的分析,並結合對英文原版的研究,筆者認為《國富論》對“資財”的定義是:可支配的財富。

而“財富”的含義在《國富論》中有比較明確的界定。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

《國富論》認為:“財富不由貨幣或金銀構成,而由貨幣所購各物構成”。

因此,財富是有用物本身,是使用價值。所以,資財是資財所有者由於擁有資財的所有權,而可以隨意支配的有用物。資財所有者可以賦予資財各種不同的用途。

如果資財所有者將他的資財用於獲得收益,那麼這部分資財就轉化為資本,從而成為生產財富的手段;如果資財所有者將他的資財用於交換有用物,那麼這部分資財就轉化為消費基金,其主要作用是消費生活資料。

由於資財是可支配的財富,而財富是有用物即使用價值。所以,資財是

使用價值。

而資本是從資財中取出的用於獲得收益的部分,因此,資本也是使用價值。

資本經濟界定與作用方面的分歧,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怎麼理解?

這種使用價值包括預付的一切生產資料,即機器裝置、廠房和原材料;包括僱傭的勞動者維持生命的一切生活資料。正如《國富論》所述:

“如果他所要求的是即享即用的資財,

那麼

,他所貸借的便是能夠即享即用的貨物。

結語

總的來說,如果他所要求的是振興產業的資本,那麼,他所貸借的便是勞動者工作所必需的工具、材料與食品。”綜上所述,《國富論》認為資本是使用價值。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