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文史趣聞:“兩題”“兩解”一唐詩

由 讀寫探秘 發表于 人文2023-01-11
簡介朱慶餘平日向他行卷,已經得到他的賞識,臨到要考試了,還擔心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在詩中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寫下了這首詩,以徵求張籍的意見

成語什麼沸什麼揚

文史趣聞:“兩題”“兩解”一唐詩

唐代詩人朱慶餘曾寫下這樣一首詩: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兩題”,是說這首詩有兩道標題:一為

近試上張水部

;一為

閨意獻張水部

既然有了

“兩題”,也就有了“兩解”。

光說依照前一題之解:在唐代,進士科是讀書人的最好出路,及第以後,在政治上就有了遠大的前程。當時的考卷,都不密封考生名姓,在考試之前,應考的人可以將自己的作品送呈政界要人和文壇名宿,請其向主考推薦,稱為行卷。因此,透過

“行卷”這一途徑,得到主考官

──

禮部侍郎的看重和賞識,從而及第登科,躋身仕途,則是一些讀書人所祈盼的。朱慶餘此詩送呈的物件,就是當時的一位名人

──

張水部。張水部即張籍,曾官水部郎中,他以擅長文學而又樂於提拔後進而與韓愈齊名,合稱

“韓張”。朱慶餘平日向他行卷,已經得到他的賞識,臨到要考試了,還擔心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在詩中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寫下了這首詩,以徵求張籍的意見。詩中的三者比喻,多麼恰切!

可是,依照後一題之解,意思就大不相同了,說的是新媳婦拜見公婆之事。古代風俗,新媳婦頭一天被娶進婆家,第二天清早媳婦就要去拜見公婆。這首詩描寫的重點,就是媳婦去拜見之前的心理狀態。首句寫成婚。洞房,此處指新房。停,停留。停紅燭,是指讓紅燭點著,徹夜不熄。此句寫拜見。由於拜見公婆是一件大事,所以新媳婦一絕早就起了床,在紅燭光中妝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禮。這時,她心裡不免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討公婆的喜歡呢?因此,後面便接著寫她基於這種心情而產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妝,畫好眉之後,還是覺得沒有把握,只好問一問身邊的丈夫的意見了。由於是新娘子,自然免不了一點羞澀,而且這種想法也不便大聲說出,讓旁人聽到,於是這低聲一問,便成為合情合理的了。這種寫法可真是精雕細琢,刻畫入微。

如此理解,這首詩成了寫

“閨意”之作,而且是一首非常完整、優美動人的詩作。然而作者的本意,在於表達自己作為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係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應進士科舉,對於當時的知識分子來說,是和女孩們出嫁一樣的終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可以飛黃騰達,前途無量,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輩子。這也恰如舊時代的一個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愛,她的地位就穩定了,處境就順當了。否則,日子就不好過。

同一首詩,僅變換以下標題,就形成了新娘子在見公婆前擔心能否得到公婆首肯,與應試舉子擔心自己的作品能否得到考官垂青的比擬,可謂奇妙無比!特別是這種一箭雙鵰的技巧更讓人感到驚歎,更值得我們寫作時借鑑。

(作者:奚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