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安徽有一種人手不離的老物件,名叫火熜,它能做什麼一般人不知道

由 歷史店 發表于 人文2022-12-03
簡介在冬天的時候,學生們上學的時候,手裡都會拎著一件火燪,而老人們也能提著火柴在牆根之下閒聊抽菸

什麼什麼搧火

在我國安徽省地區,一直流傳著一種特殊的“取暖神器”,它的名字叫作火燪。據說,火燪不但可以取暖,而且還有一種極為特殊的功能,能為人們帶來很大的方便。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安徽有一種人手不離的老物件,名叫火熜,它能做什麼一般人不知道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我國安徽省的廣大農村地區,一直流傳著一個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叫作“手捧葫蘆菜,腳下一爐火(熜),除了神仙就是我”。意思就是說,手裡捧著一穗大玉米,腳下放著一個火球,自然也就過上了真正的神仙日子。不得不說,這句順口溜的確是體現了勞苦大眾們苦中作樂的樸實思想,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安徽省百姓們的真實生活狀態。

安徽有一種人手不離的老物件,名叫火熜,它能做什麼一般人不知道

安徽省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一線,本身既處北方又處南方,所以天氣並沒有江南氣候的溫暖潮溼,也沒有北方地區的嚴寒低溫。可是冬天的氣溫也極低,雖然比不上東北地區的滴水成冰,但是也需要穿上防寒的棉衣,否則會溼潤潮溼的空氣,必然會令人感到徹骨冰寒。正是因為如此,家家戶戶都需要配上一個小小的火爐,以此來驅寒保暖。可是談到這裡,又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在家裡可以正常保暖,若是外出呢?安徽人又會選擇什麼樣的保暖工具呢?

安徽有一種人手不離的老物件,名叫火熜,它能做什麼一般人不知道

談到這裡,我們就需要向讀者們介紹一件來自於安徽的取暖神器,它的名字就是火柴。火燪的外形尤為奇特,它類似是一個用竹子編制的小爐子,但是竹子內外卻糊上了一層厚厚的泥土,因為竹子本身根本就經不住高溫的炙烤,所以必須要使用泥巴進行隔熱。火燪的上方,還會被人為製作一個小小的提手,專門用於攜帶方便。

火燪把手與邊框相連的兩邊分叉空隙處,還需要插一根用於捅火的插火釺。而火扦的外形跟筷子差不多,但是長度要比筷子更短,其上方還有被刻意彎成的小孔,在孔與孔之間,還存在一個類似於8字形的鐵鏈連結。

安徽有一種人手不離的老物件,名叫火熜,它能做什麼一般人不知道

其實從本質上講,火燪就是一件可以移動的小火爐,在當時物質條件不是十分豐富的年代,能夠擁有一件火燪,實在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情。當時的人們對火災十分看重,甚至將其視作隨身攜帶的物品,其地位類似於現代人攜帶手機一樣重要。

在冬天的時候,學生們上學的時候,手裡都會拎著一件火燪,而老人們也能提著火柴在牆根之下閒聊抽菸。不得不說,寒冷的冬日之中,能有火車帶來的絲絲暖意,實在是一種愜意的享受。與此同時,勞苦大眾之所以會選擇火拓,其實就是因為其本身的價格非常便宜,甚至連爐子裡巍尚未燒完的炭火,也可以在火燪之中繼續燃燒極長的時間。

安徽有一種人手不離的老物件,名叫火熜,它能做什麼一般人不知道

火柴的主要功能就是取暖,這幾乎成為了人所共知的事情。可是您也許並不知道,其實火炭還有另外一個特別的用途,就是可以加熱一些食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極其不豐富,故此而言,當時的學生們上學時都要自備午飯,而午飯的種類無非就是雞蛋、土豆、地瓜。可是此類食物必須加熱才能吃,否則冬天食用生冷的食物,極有可能造成腸胃不適。

久而久之,學生們便學會了以火燪加熱食物的方式,使得其散發的熱量不至於浪費。值得一提的是,往往由火釗加熱的食物都非常好吃,因為它的放熱方式是持續而又恆溫的,所以才能成為學生們熱飯的首選。

安徽有一種人手不離的老物件,名叫火熜,它能做什麼一般人不知道

到了現代,老人們和學生們出行的時候,都已經用上了暖手寶,這些電子產品可以在充電十分鐘的情況下,發熱一天,所以深受現代人的喜愛。可遺憾的是,暖手寶雖好,卻不能熱飯,更少了一些年代的味道。

時代在發展進步,過去的工具和傳統,都被現代化的工具和觀念逐漸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卻也是社會進步的遺憾。

參考資料:《安徽故事》 黃夢竹 安徽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