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人生,不過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第二章

由 拂塵記 發表于 人文2022-12-03
簡介還有一種可能是,當大家都去追求所謂的“美”時, 也許會因這這個美而產生惡了

前後相隨恆也的恆什麼意思

人生,不過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第二章

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①;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②,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⑧,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④,生而弗有,為而弗恃(shì)⑤,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也就出來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惡的觀念也就產生了。“有”和“無”互相對立而產生,困難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長和短互相比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對照才有分別,音和聲由於對立才顯得和諧動聽,前和後彼此排列才有順序,這是永遠如此的。

因此,有道的人用“無為”的法則來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讓萬物興起而不加倡導,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已有;撫育萬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勳而不自我誇耀。正因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就不會失去。

人生,不過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第二章

【導讀】

品讀第二天,相信我們還帶著一些新奇感與好奇心,還有一些疑惑,為什麼美與惡相對。

這第一句,天下人如果都說一件事美好的話,它不美好的一面就出現了,而且這事本身就不美好了。還可以這麼理解:當天下人都說一件事很美好的時候,我們要畫一個問號,懷疑這件事可能是不美好的。

還有一種可能是,當大家都去追求所謂的“美”時, 也許會因這這個美而產生惡了。

如果天下所有人都說這件事是好事,是善的,不善就出現了;或者說,天下所有人都認為這事鐵定是善的時候,可能這件事本身就不善了。

比如大家都買房子,為了房子,親情疏離,反目成仇。房子是好的,美的,可因此卻產生了很多惡。

如果以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認識事物的話,往往會被限制住,無法理解事物的本質。

第二句,“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②,前後相隨,恆也。”,

有些概念相輔相成,互相依存,互相獨立。

這裡的有與無、難與易、高與下、長與短等事物表象是相互對立矛盾的,可是其實質卻是可以相互轉化、相互依存,說明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絡、相互統一的,對立統一是世間永恆的普遍法則。

人生,不過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第二章

人生,不過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

“有”和“無”是相生的,“無”生“有”,“有”生“無”。兩者是互生又對立。

比如健康,當您身體什麼問題都沒有的時候,您不會感覺到“健康”。因為您身體執行正常,你甚至不清楚某個臟器在身體裡的位置。這時是“無”的狀態。

當你有一天,清楚地知道你的某個內臟的位置時,那麼很有可能,是那裡出了問題,它用各種不適、苦痛來隨時提醒你它的存在。

當它健康、正常運轉時,我們從不在意它,等到它讓你在意它時,它就一定有問題了。

另一種可能,當你發現周圍人尤其是親密的家人,出現健康問題時,你會不會突然發現,您自己是“擁有”了健康的。

再比如,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人生,不過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第二章

有時候,我們曾經以為無比強大、堅不可摧的東西,不用十年,是非成敗轉頭空。

這就是老子要闡述的有無、難易、高下、長短的對立統一、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世間萬物皆如此。

第三句,“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⑧,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④,生而弗有,為而弗恃(shì)⑤,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說聖人的修為,他的行為方式是“無為”“不言”施行教化,他滋養萬事萬物,但是他從來不居功自傲,自恃有功,要求所有人敬仰他崇拜他,甚至我們可能 都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到這裡,你可能有些不太理解,沒關係,“無為、不言”,以後還會很多次講到,現在才第2天,大概理解意思,知道這兩個詞,那就足夠了。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