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豪情與溫情,讀懂辛棄疾!“浙江少年詩詞大會”雲課堂第十六課曬作業

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人文2022-12-03
簡介老師點評:如果“醉裡挑燈看劍”濃縮了大詞人辛棄疾的英雄情懷,那麼誠如王同學所說,《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村居》這兩首詞充分展現了辛棄疾對生活的熱愛與享受

多情未必不丈夫什麼意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姜贇 整理

豪情與溫情,讀懂辛棄疾!“浙江少年詩詞大會”雲課堂第十六課曬作業

上一期,浙江少年詩詞大會雲課堂第十六課,我們邀請了名師觀察員、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研究生、杭州市錢塘區智慧教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錢塘教育》執行主編孫琍老師和同學們聊聊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如何讓英雄走進詞世界。在同學們眼裡,作為宋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擁有的不僅僅是英雄壯舉,他立體多面,刀光劍影中又見柔媚悽婉,慷慨悲壯中自帶滿腔豪情,笑傲人生後退隱寄情山水,在宋詞歷史上成就了自己的“人間理想”。我們一起來看看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同學們的來稿吧!

多情未必不丈夫

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612班 楊雲舒

辛棄疾是宋詞史上最具英雄氣概的豪放派詞人。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壯志難酬,於是,他將滿腔才情寄寓詞作之中。

讀到“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在這些壯懷激烈的文字裡,我們看到的雄渾豪邁充滿悲情的愛國英俠。

讀到“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我們都會想象,抬頭仰望那當空的明月升起路過枝頭,歇息的鳥兒驚起飛向夜的深處。清風月下的景色描繪的令人悠然神往。

讀到“稻花鄉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我們彷彿看到了詞人沉浸在稻花香中,怡然自得,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讓人讀來感同身受讓人平靜。從這些平凡景物裡傳達醇厚情感,除卻豪情的細膩文字,我們看到的是對和平生活充滿無限熱愛的文藝大叔。

征戰沙場,驅散敵寇終究是為了和平。即便短暫的忘記家國興亡的憂愁,詞人辛棄疾的一生都始終沒有動搖他恢復中原的偉大信念,減弱一絲一毫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

老師點評:楊同學在稼軒詞詞裡行間的品讀中,領悟到了辛棄疾的英雄氣概和細膩情感,品詞與讀人共進,讀出了那個在人生跌宕起伏中依然豪情滿懷,將滿腔才情寄寓詞作之中的一代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內心世界。

我眼中的辛棄疾

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612班 蔣伊朵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詞人,他上過戰場,一心報國卻仕途坎坷。無奈又失望的辛棄疾最後歸隱田園,做起了“稼軒居士”,將自己所有的抱負和憂慮寄託在了詞作之中。

辛棄疾的詞充滿了“醉裡挑燈看劍”的慷慨豪邁,“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戰地詞人。他一生懷揣上陣殺敵,收復國土的夢想,擁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樣老當益壯的雄心壯志,卻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強烈的愛國情懷和英雄遲暮的悲壯令人動容。

都說辛棄疾的詞是用刀和劍書寫的,但迴歸田園的他還有另一番風采。“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俠骨柔情;“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清麗婉約;“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悠閒俏皮,無不體現出辛棄疾出眾的文采和傲人的才華。

辛棄疾,本欲沙場點兵,卻成文壇大豪,亦是一段人間佳話。

老師點評:蔣同學眼中的辛棄疾,是那個賦有慷慨豪邁的英雄氣概的戰地詞人,有刀光劍影鑄就的英雄詩篇,但也讀出了辛棄疾的清麗婉約和柔情幾許。“本欲沙場點兵,卻成文壇大豪”,妙語道出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在詞壇成就與地位。

豪情與溫情並存

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612班 王梓行

談到宋代大英雄辛棄疾,人們往往會想到那個豪邁奔放、馳騁沙場的大將軍形象。同時,他也是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詞人。比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村居》這兩首詞充分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享受。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的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寫的生動形象,可見詩人對生活的觀察是多麼仔細,想象是多麼美好而富有詩意;上闋最後兩句“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寫的繪聲繪色,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完美的融入了詞句當中。

《清平樂·村居》寫的是農村生活,最後的“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寫出了三兄弟各自幹活,樸實溫情,整首詩體現出了辛棄疾對愜意自在的農村生活的嚮往。

對比辛棄疾筆下“醉裡挑燈看劍”等豪放詞句,辛棄疾也有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這些不同風格的詩詞合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真正的英雄。既有豪情萬丈,也有內心溫情無限。

老師點評:如果“醉裡挑燈看劍”濃縮了大詞人辛棄疾的英雄情懷,那麼誠如王同學所說,《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村居》這兩首詞充分展現了辛棄疾對生活的熱愛與享受。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鑑賞田園風光詞,感受辛詞的別樣魅力,感悟到了那個內心溫情無限的辛棄疾。

筆舞

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612班 鄒逸航

月朗星稀,正是人間六月天。

一位年輕人身背劍鞘,坐在溪邊的巨石上。蟲鳴陣陣,溪水潺潺。年輕人俯下身,輕嘆一聲……筆出,彷彿行雲流水,在纖薄的紙上留下一串串字元,仔細看去,筆鋒中似帶著劍法餘韻。年輕的詩人再次輕嘆一聲,筆收,獨留字紙在石上。

那個詩人,就是辛棄疾。他少年便參軍,嚐盡了世間百般滋味。可以說他的“愁”不是為了“賦新詞”而“強說”的。

年輕的詩人收好紙,想起自己過去的坎坷,又想起現在悠閒的生活,不由得輕笑出聲。拔劍!劍鋒顫動,七彩光暈隨風輕流。所到之處,草木皆齊腰而斷。風起!草香隨風暈開,苦澀中夾著清香,真是像極了他的人生,艱苦卓絕中見柔媚悽婉,慷慨悲壯中自帶滿腔豪情!詩人緩緩收起劍,眼中帶著與年紀不符的滄桑。

辛棄疾一生清貧,素有“詩中之龍”之稱。田園詩詞中的豪情,意氣風發後的歸隱山林,是他此生最好的寫照!

老師點評:辛棄疾的一生是壯志難酬抑鬱不得志的,而田園筆舞讓稼軒詞“唯美”了中國的古典文學。鄒同學獨特的視角,以“筆舞”主線,道出了年少時辛棄疾的拔劍豪情與時過境遷後寄情山水任筆尖紙墨飛舞的報國無門之悲涼。

壯志難酬宋朝“龍”

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612班 汪子涵

辛棄疾,是宋朝的愛國詩人,人稱“詞中之龍”。他能文能武,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但他永遠懷著最純摯的報國之志。我眼中的他,是一個豪放,卻又充滿愁緒;愛國,卻又無處報國的人。我想圍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來談談在我眼中他是個怎樣的人。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醉夢中恍惚回到了當年戰爭的情景。戰馬跑得飛快,弓箭似驚雷離弦。我想為君主收復山河失地,可惜已白髮滿頭。

上闋和下闕的前半段,把沙場點兵和戰鬥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情壯、聲壯、景壯、事壯、語壯,堪當“壯詞”。但這些都因“醉夢”二字成了泡影,也形成了幻境與現實的鮮明對比。壯與悲,理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抒發了辛棄疾報國無門的愁苦。

辛棄疾或許又是一個壯志難酬的詞人吧。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立馬定乾坤”,只因國家衰敗無力挽回,而變得如此憂愁。

老師點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詞,道盡了辛棄疾在戰場上所向披靡,英勇善戰,可滿腔愛國情懷化為壯志難酬,只能將滿腔激情和憂國憂民的關切融於詩作之中,傾訴悲憤,譴責屈辱,風格豪放。汪同學對辛棄疾的理解圍繞這首詞品讀,在層層深入中進行鑑賞,深刻感悟到了這位英雄詞人的豪情壯志。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