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由 深度文娛 發表于 人文2022-11-30
簡介全劇從一臺領先世界的柱塞泵產品“麓山一號”的誕生展開故事,讓一臺臂架泵車成為兩代人的執念,真正讓機器和技術成為主角,道出這些時代建設者對大國重工和企業的責任、熱忱與深情,踏踏實實,為中國製造業過去的十年寫一部“創業史”

久違底事初驚什麼意思

大型車間裡,藍色的工裝與各色安全盔輝映;外面的空地上,線條剛健的機械排列成行,青色的烤漆熠熠閃光……熟悉的廠房,帶著新時代的智慧化氣質突然撞入了闊別已久的大眾視野,這是《麓山之歌》為今年的劇集市場帶來的驚喜。

從資料來看,《麓山之歌》在電視端的表現出色,登陸央視一套後,收視率持續走高,成為近期最受大眾關注的劇集之一。此外,該劇也收穫了不少年輕人的討論和關注,知乎開分9。1也印證著該劇的口碑表現。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在這背後,是近年來85/90後逐漸成為主流受眾,電視端的熱門內容越來越容易形成網路端轉化,電視內容呈現出更具普遍性的審美追求,目前,《麓山之歌》在獨播平臺芒果TV的播放量已近2億。

而一部講述重工業發展的劇集能夠重回大眾視野,也讓我們看到目前大眾關注與社會熱點流變之下,文娛內容題材的新風向與新沃土。

大國重工,屬於新一代的浪漫

工業風,是中國電視劇的初印象與早期的輝煌,從《喬廠長上任記》到《車間主任》《上海滄桑》,工人始終扮演著改革大潮裡的先行者形象。但近20年來,工業題材的作品已經越來越少,同時期的工業發展與工人風貌,似乎也沒有一部劇集作為記錄。

文藝是對一個時代大眾關注與認知的藝術化記錄。當《麓山之歌》再度吸引大眾關注,中國工業或者說重工業,正在重新建立在年輕一代國人心中的印象。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這種現象首先可以從視覺作品中找到答案,最突出的是一系列紀錄片成為熱門內容,比如2018年上映的《厲害了,我的國》就呈現了多個我國工業領域的突出成就,斬獲4。8億票房;央視也曾推出《大國重器》《智造中國》等紀錄片作品,口碑不俗。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而網路端對大眾關注點的表現更直觀。在影片平臺,一批講述工業發展的知識區創作者熱度越來越高,在網文平臺,《大國重工》《大國軍艦》《1991從芯開始》等現實題材作品也收穫了不低的熱度,並在近年來成為平臺大力推廣的方向之一。在中國電影家協會2021年釋出的《網路文學IP影視劇改編潛力評估報告》中,《大國重工》從2590萬部網文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唯四的第一階梯IP之一。

可見,在廣大讀者心中,親歷40年重工業崛起的宏大敘事,見證“我的國”步入世界領先行列,已然是屬於新一代年輕人的熱血與浪漫。

這種情結源於我國重工業不斷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過去20年,中國裝備製造業歷經“智造化”轉型,2022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榜單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慧、鐵建重工等4家湖南本土工程機械企業上榜,分列第4、7、32以及36位。

一次翻天覆地的大變革就在我們身邊發生,那些親歷者們也正在成為新時代的英雄。而在此前多年,這群埋頭趕路的人們在文藝作品裡卻是失位的。

總導演毛衛寧稱《麓山之歌》是“工業題材電視劇的一次再出發”。該劇不是一部披著工業題材外衣的愛情戲,也不是一部以工業為背景回憶往昔的年代劇,而是真正把大國重工放在第一主角的位置。全劇從一臺領先世界的柱塞泵產品“麓山一號”的誕生展開故事,讓一臺臂架泵車成為兩代人的執念,真正讓機器和技術成為主角,道出這些時代建設者對大國重工和企業的責任、熱忱與深情,踏踏實實,為中國製造業過去的十年寫一部“創業史”。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這是電視劇觀眾所不熟悉的,也是曾經的工業題材劇很少涉及的,《麓山之歌》試圖透過這個故事,呈現新一代重工人的星辰大海與浪漫情懷。

久違了,螢幕上的大國工業

這不是一場個人英雄主義的大秀,而是一群人、一個行業的史詩。

在過往的工業題材劇集中,我們時常看到的創作思路或習慣性結構,是以某位廠長或技術、銷售骨幹在改革浪潮中起絕對引領作用,透過一項技術或一個訂單徹底拯救企業。毫無疑問這是適應戲劇化要求的,也是呈現改革理念最“保險”的方式之一。

但由此帶來的問題,一是會造成主人公的高大全因而“失真”,二是也不盡符合企業發展、改革的實際情況,每一次成功的改革,一定是既有政策、經濟等客觀環境的整體影響,也會需要來自上層領導、企業管理層和廣大工人群眾的共同支援與推動。

《麓山之歌》開頭設計的處境就很有意思,面對麓山重工業績嚴重下挫、亟待改革的情況,董事長方銳舟提出的“重工換金融”,與技術怪才衛丞提出的必須開發核心技術,成為解決困局的兩條主思路。這其實就帶出了彼時金融業飛速發展的背景,而開發核心技術更是十八大以後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組成部分,在經濟進入“新常態”背景下提升供給質量。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但在當時的節點上,方銳舟和衛丞的選擇未嘗沒有個人的侷限性,也都不確定自己一定是對的,而邀請衛丞到省政府常務會作彙報的副省長邱沐陽也並未搞一言堂,他謹慎地透過深入分析國際經濟環境,做出工業機械行業將迎來新增長期、實體不該被金融掏空的預判和決斷。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但總需要有人做出選擇、付諸實踐,這才是真實的改革常態。

從工人、工程師知識分子到主導改革的高層領導,他們都懷有對工廠深厚的感情和責任感,只需要一點火花就能點燃。或許理念、思路、立場不同,但面對工廠的存亡乃至中國工業的命運,他們要走的路,其實殊途同歸。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令許多觀眾為之感動的,不僅是看到了久違的大國工業,也因為久違的工人形象。全國勞模宋春霞看向空蕩蕩的廠房泣不成聲,一句“我對這些機器裝置,比對我兒子都瞭解”,或許會讓那些經歷過燃情歲月的故人溼了眼眶。而他們的技術與精神,正在由新一代工人接過,金燕子有著和年輕人同樣的愛好,也會為房租發愁,但她也會講出:“我是一名焊工,從焊槍落下去的那一刻起,一直到收尾,就算有鋼花迸進脖領子裡,那手上的活也是不能停的,因為每一道焊縫,就是我們工人的臉。”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大國重工、大國科技與大國工匠,帶來了螢幕上久違的鋼鐵交響。這個取材於湖南裝備製造業的故事、在湖南本土製造完成的故事,汲取了那裡滾燙的工業化血液,帶領觀眾重新認識了重工業的美感與價值。

新時代的工業美學,找到新落點

“沒拍這部戲之前,我腦海裡出現的還是以往那樣一個大車間、巨大的機器、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勞動。但是現在的車間非常現代化、智慧化,過去是工人造機器,現在是機器在造機器,所以,這部劇對工業和製造業的表現,會給觀眾帶來非常新的視覺感受。”《麓山之歌》總導演毛衛寧說。

高大的吊臂如參天之林,起伏的機器似山巒江海。該劇首先在視覺上打出了新時代工業劇的差異化——這一次,我們面對的是工業5。0時代。

參考過往的紀錄片,常用航拍器進行全景的大俯拍,劇中雖有類似的處理,但更多時候,全劇採用了一種更接近真人高度的第一視角,比如“麓山一號”與海外公司比對的挖掘機實驗,攝影機就以略仰視的視角近距離觀看挖鬥,彷彿旁邊金燕子的視角,能更好地看到挖鬥靈巧如手腕的擺動,以及鋒利邊緣的金屬閃光;而方銳舟陪同領導走在停滿機器的空場上,仰拍視角彷彿對比著人體的渺小,更顯出鋼鐵巨人的壯美。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具體到故事內容,擺在主創團隊面前的問題是,智慧化時代的工業生產,是一個從未作為主題材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內容,如何講好故事、如何解決觀眾認知盲區等都需要探索。

這首先對該劇的劇作提出了高要求,不但要對行業有深度的認知,更要平衡好事實與藝術的關係,強化故事性和可看性。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在串聯兩代工業人夢想的時候,劇裡設計了衛丞父親衛衝之多年前臂架泵車斷臂事故的懸念,調查真相的過程為劇情增加了一條懸疑線索,也為豐富衛丞人設和性格成長留出了空間。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同時,大量專業知識和工作難點被融入日常情節,比如衛丞與金燕子的情感經歷與工作生活都有很強的關聯,這對在各自領域出類拔萃、又互相看不順眼的歡喜冤家,互懟的內容有相當高的專業資訊量,而當他們同為新時代建設者的形象獲得觀眾感知,在共同理想驅動下轉化、萌發的愛情也水到渠成。

一曲《麓山之歌》,送來久違的重工業交響

這才有了螢幕上最終呈現的一種新工業美學。在這片屬於工業人的浪漫天地,一段屬於新時代的、極具代表性的產業發展史詩,正在實現多種精神與能量的共情化傳遞。在《麓山之歌》後,相信這種美學與品質,還會影響更多同類題材作品的製作與推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