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清詞賞讀|餘懷《摸魚兒·和辛幼安》

由 云云雲初夏 發表于 人文2022-10-28
簡介”吳宮與蘇臺都與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密切相關

天低吳楚眼空無物形容什麼動物

摸魚兒·和辛幼安

【清】餘懷

最傷情、落花飛絮,牽惹春光不住。佳人縹緲朱樓下,一曲清歌何許?鶯無語。誰傳道、桃花人面黃金縷?霍王小女。恨芳草王孫,書生薄倖,空寫斷腸句。

江南好,花苑繁華如故,畫船多少簫鼓。吳宮花草隨風雨,更有千門萬戶。蘇臺暮。君不見、夷光少伯皆塵土。斜陽無主。看鷗鳥忘機,飛來飛去,只在煙深處。

清詞賞讀|餘懷《摸魚兒·和辛幼安》

張愛玲說,“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三十年前的月亮已是如此撲朔迷離,三百年前的春天又是什麼光景,三百年前的秦淮又是什麼情狀呢?若想觀覽三百年前的秦淮,餘懷的一卷《板橋雜記》——“

懷黍離麥秀之痛,書攀今吊古之志,傷社稷焚滅,嗐物是人非

”,當是別有情味的旅遊指南。但今天我們並不打算隨《板橋雜記》去追蹤三百年前的月亮,而是隨著這首《摸魚兒》去探看三百年前的春天。“我的時代,我來感悟;我的歷史,我來訴說。”

看見詞人餘懷所坐的那隻畫船了嗎?它正從三百年前的春水碧波間向你我幽幽划來。

“最傷情、落花飛絮,牽惹春光不住。”傷春悲秋向為文人之事,但這傷悲卻有深有淺,淺了便為矯揉造作,深了才見精神與分量。春愁忒重,最能代表春愁的卻是極輕的落花與飛絮。落花空憔悴,飛絮苦痴纏,無論她們怎樣用心,怎樣努力,終然挽不回春歸的腳步,春去也,太匆匆。

昨夜夢中,曾訪朱樓,春之氣息恍若離去未久。“佳人縹緲朱樓下,一曲清歌何許?”醒來後不禁要問,為什麼那地點似曾相識呢?那裡曾有過怎樣一位珠喉婉轉的佳人?又有過怎樣一段依依繞樑的餘情?

“鶯無語。誰傳道、桃花人面黃金縷?”佳人遺事由金嗓子黃鶯唱來原本極為相宜,然而黃鶯卻異常緘默。是悲哀,是愁怨?是心悸,是低迷?“桃花人面”一語歷經千春仍覺新麗,花貌與紅顏的勻融疊合可謂出神入化。花憶前身,這零落不堪的落花怒放枝頭時,必定是和獨立朱樓的佳人一般韶華盛極;絮飛如雪,那濯濯楊柳當日也曾長條垂地,枝枝葉葉堪比金縷。

今天她們都到哪裡去了呢?鶯既無語,則佳人之娟好秀異豈不就此失傳?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對我慢慢講來吧,有關那佳人,有關那落花,有關那飛絮……

清詞賞讀|餘懷《摸魚兒·和辛幼安》

“霍王小女。恨芳草王孫,書生薄倖,空寫斷腸句。”霍王小女是唐代傳奇《霍小玉傳》中的女主角。霍小玉為霍王寵婢所出,霍王在世時也是個千金小姐,一俟霍王去世,“諸弟兄以其出自賤庶,不甚收錄。因分與資財,遣居於外。易姓為鄭氏,人亦不知其王女。資質穠豔,一生未見,高情逸態,事事過人,音樂詩書,無不通解。”小玉與隴西李益情好,誓同一心。後李益負盟另娶,小玉怒恨交加,傷心而絕。

“芳草王孫”典出《楚辭·招隱士》:“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將殷殷思念擬同於一碧千里的春草,如此情真意切,卻喚不回遠遊蕩子的歸心。無怪乎縱有彩筆,也只寫得滿紙斷腸句了。

乍眼看時,小玉情事似在隱射秦淮風月。“王孫不歸、書生薄倖”,這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的秦淮佳麗的一部辛酸史。不說別的,就以秦淮八豔為證吧,柳如是、卞玉京、馬湘蘭、董小宛……誰在情感上不曾經受磨折與重創?“

彼美人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君子兮,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書寫在灑金扇面的情思情意總是漂亮飄逸的,然而事實呢?“

君如清路塵,妾如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事實便是那濁水泥,比起隨心即興的構想來,事實太沉重了,它飛不動,也飛不起。

定睛再看,我們有了些新的發現。以小見大,由窄而闊,既然像霍王小女一樣的佳人都會橫遭棄絕,那麼故國故土呢,又是被誰貽誤、被誰辜負?“兒女濃情一筆銷,桃花扇底送南朝。”那些醉生夢死、巧舌空談之徒實為故國覆亡的罪魁禍首。愛國只是他們喊喊而已的口號,一旦國破城傾,他們又若無其事地趨奉新主,這比偽作情深的李益負了一個霍小玉不知要可恥可惡幾千萬倍!

“江南好,花苑繁華如故,畫船多少簫鼓。”萬海千桑之後,秦淮仍然不乏美景良辰,江南更是怎一個“好”字了得。看到這裡讀者莫怪,咦,不是剛說了落花飛絮留春不住嗎,那花苑的繁華又從何而來?“如故”二字看似不露聲色卻驚心醒目,東風偷換年華,這是又一年的春天了。今年花勝去年紅,詞人卻在初開的群芳間尋找著去年的落花,在熱鬧的簫鼓中追憶著春衫年少時的遊歷,好比一個痴心的戀人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中尋找著舊愛的身影,然而那些身影似是而非,“

門前雖有如花貌,爭奈如花心不同

”。作者的世界只有留戀,沒有春天。

清詞賞讀|餘懷《摸魚兒·和辛幼安》

“吳宮花草隨風雨,更有千門萬戶。蘇臺暮。”吳宮與蘇臺都與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密切相關。“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當年不可一世的強國,當年奢絕人寰的宮室,在狂風驟雨的猛攻之下早已化為廢墟。花凋草謝,冷落千門萬戶;沉沉暮色,不見來時路。

“君不見、夷光少伯皆塵土。”西施名夷光,范蠡字少伯。兩人一個是越國的美女,一個是越國的大夫,西施以色惑吳,范蠡以計謀吳,裡應外合,終於將強大的吳國一舉消滅。作者藉以斥責葬送山河之人。無論這些“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實用主義信徒是何等如魚得水、自以得計,然而在昭昭眾目中,他們逃脫不了被唾罵鄙棄的命運。

“斜陽無主。看鷗鳥忘機,飛來飛去,只在煙深處。”末段為“我”的獨白與私語,與“江南好,花苑繁華如故,畫船多少簫鼓”形成呼應。然“江南好”一句從“憶”字上著力,此段卻從“悟”字上安排。“斜陽無主”四字將亡國後的心神俱廢無所適從囊括殆盡,為由憶至悟的過渡。“看鷗鳥忘機”則表達了作者跳出物外、世事兩忘的渴望。畢竟生活還得繼續,既然銜恨翻愁無助興衰,何不學那鷗鳥開懷?聰明的鳥類既不需要知道過去,也不需要知道未來,它們了無機心、樂享當前,翩然飛舞於煙波深處,是何其美麗又何其自在!

詞人真能做到如鷗鳥一般閒適自得嗎?未必未必。恐怕是像落花飛絮一樣無能為力吧?越是掙扎越是深陷,越是了斷越是徘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