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熊市降臨 “不按常理出牌”的幣看團隊為何能獨樹一幟

由 區塊鏈藍海 發表于 人文2022-10-27
簡介植根在幣看骨子裡的創新精神及敏銳的市場嗅覺讓幣看核心團隊開闢出了有別於普通交易所的全新數字資產交易模式——OTC場外交易

戮力壹心,好惡同之是什麼意思

熊市降臨 “不按常理出牌”的幣看團隊為何能獨樹一幟

最近比特幣再次迎來大瀑布,從今年12月底的2萬美金,到現今已跌破4000美元。此刻的幣圈,沒有了盛時的“家裡有礦”,被“礦機按斤賣”的言論一次次將信念幻滅。

市場雖陷寒冬,但寒冬之中仍不乏暖流。這家看起來“格格不入”、“不按套路”的方式,的的確確是“做實”了這家公司業界良心的地位。這股暖流,就是幣看BitKan。

隨著最近主流數字資產斷崖式暴跌,想必很多使用者的心已經涼透。幣看團隊為保障KAN持有者權益,早些時候公佈了KAN的回購機制和銷燬計劃。11月30日,2億個KAN的銷燬已經完成,就現在的熊市行情,還能夠堅持回購和銷燬的專案,一隻手都可以數出來。

熊市降臨 “不按常理出牌”的幣看團隊為何能獨樹一幟

在當前持續下跌的行情下,大部分專案方都選擇了“冬眠”,僅有包括火幣在內的個別頭部交易所才會進行回購和銷燬。幣看與這些頭部交易所戮力壹心,站在使用者角度出發,讓很多社群使用者刮目相看。這是怎樣的一個團隊,不按常理出牌,敢在凜冬用真金白銀做回購和銷燬?

名企高薪VS “華為幫”投身區塊鏈

熊市降臨 “不按常理出牌”的幣看團隊為何能獨樹一幟

就是這本雜誌,讓劉洋接觸到比特幣

談及“華為幫”,早期幣圈的人應該都記得。早在2013年,幾位華為高管離職投身數字貨幣,一度引起了幣圈和網際網路行業的震動,大家對他們的選擇充滿疑問:“為什麼會有人放下巨頭企業的高薪,轉身進入‘比特幣’這樣一個讓人看不懂的行業?”

幣看BitKan劉洋在向區塊鏈藍海介紹創業經歷時提到,他2011年第一次接觸到比特幣時,比特幣還是個非常新且小眾的概念,那時“區塊鏈”這個詞還沒有誕生。對於這種新型數字貨幣,負責過2000人的研發團隊的華為研發總監劉洋,立刻激發了濃烈的興趣。

在比特幣還鮮為人知的2011年,幣看聯合創始人劉愛華已參與到比特幣挖礦與交易中來。當時“炒幣”這個詞還不盛行。同其他金融交易市場一樣,參與交易的過程中需要時刻對行情保持關注。在“華為幫”不斷的摸索總結後,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時差導致交易平臺間出現了價格差。

早期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主要有Mt。Gox和比特幣中國,由於當時比特幣的玩家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因此MT。Gox上比特幣的價格將直接決定中國交易平臺價格,考慮到數字貨幣是24小時不停盤交易,出於來自程式設計師的敏銳感,劉洋很快想到了開發一個程式來盯住價格。

“當幣價在歐美的白天上漲時,正好是中國的深夜,在這個時間差中就可以獲利。”劉洋和其它幾位聯合創始人搭建了實時監控數字貨幣行情的網站——幣看BitKan。

2014年,餘芳正式加入幣看。作為成功打造華為內部最全球經驗實踐社群的女性高管,餘芳為幣看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華為幫”的日夜耕耘中,國內第一款數字貨幣行情APP——幣看正式誕生。

熊市降臨 “不按常理出牌”的幣看團隊為何能獨樹一幟

幣看早期產品頁面

隨意搬運資訊獲取流量VS新聞付費聚合,保護原創內容

2014年以來,隨著數字貨幣大眾認知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參與到數字貨幣資訊推廣環節中,這一類網站,大都透過搬運內容來獲取流量。因此,爬資訊、複製貼上、洗稿就成為了常態。

此時的幣看,沒有急於求成。早起數字貨幣行業訊息主要來自海外,因此新聞的選取和編譯作為重點工作展開。在當時整個行業處於無序的侵權的氛圍下,幣看堅持為採用的海外新聞付費。同時,在新聞板塊的設定上,幣看創新的採用了“新聞聚合”的排布模式,透過標籤化分類,使得新聞資訊一目瞭然,便於使用者查閱。

幣看BitKan長時間以來積累的行業口碑與使用者基數,為其後期的社群運營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跟風數字資產交易平臺VS國內首創OTC場外交易模式

在幣圈,大眾一直認為交易所(數字資產交易服務平臺)處在食物鏈的頂端,是“躺著也賺錢的業務”。在2017年整個市場行情走勢喜人的時期,“開交易所”似乎成為了“肥肉中的肥肉”。

此時的幣看,並沒有一味鑽研所謂的“肥肉”。植根在幣看骨子裡的創新精神及敏銳的市場嗅覺讓幣看核心團隊開闢出了有別於普通交易所的全新數字資產交易模式——OTC場外交易。場外交易模式下,平臺僅作為交易服務提供者,交易的執行在平臺保留仲裁權的前提下完全交由買賣雙方。

隨著主流交易所不允許提幣的政策性調整,場外交易模式受到了包括火幣、Okex等頭部交易所在內的國內主流交易平臺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認可,“幣看模式”再一次得到了市場的肯定與認同。

熊市降臨 “不按常理出牌”的幣看團隊為何能獨樹一幟

早期幣看OTC版本介面

“內容挖礦”盛行VS打賞分紅模式 呵護原創內容社群

今年年中,隨著Fcoin 平地一聲雷,“挖礦”的概念迅速被推廣開來。不光交易所要“挖礦”,很多進入到發展瓶頸的媒體平臺,也對“挖礦”蠢蠢欲動。寫文章可以“挖礦”,點贊打賞也可以。內容平臺透過一定的激勵機制鼓勵優秀內容產出,這本正常不過,但是,一味的透過所謂“挖礦”,只會導致低質資訊氾濫,劣幣驅逐良幣。

在眾多媒體平臺選擇內容挖礦,用評論、點贊或是任意發文獲取Token之時,幣看相信,優質的、有價值的內容才是平臺的核心,大家需要一個真實的交流氛圍,而非內容的“虛假繁榮”。

在今年5月份幣看內容社群“K站”上線後,幣看並沒有透過“內容挖礦”來刺激社群使用者生產內容,而是逐步上線“打賞分紅”等創新模式,一方面透過有效的內容打賞,保證了作者創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優質內容打賞分紅機制可提高社群挖掘優質內容的動力,實現了內容創作者與受眾的良性聯動。

自2018年下半年市場活躍度逐步下降以來,很多主打原創內容的平臺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內容質量的下滑。截至目前,幣看社群產品“K站”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優質內容輸出,自K站正式上線以來,先後吸引了吳忌寒、羅金海、江卓爾、申屠、寶二爺、昌用、Cindy、閃電等大咖入駐。優質內容型別涵蓋區塊鏈科普、技術交流、行情分析、投資心得等多個層面,實現了內容“質量+數量”的雙贏。

國內“傳銷式”營銷VS海外佈局 探索全球市場

在國內專案方參差不齊,投身於各種花式“營銷”時,幣看BitKan不為所動,作為國內區塊鏈團隊的領頭羊,積極佈局海外市場。

在新加坡、東京、俄羅斯、印度、阿根廷、烏克蘭等國家,幣看成功參與、舉辦了多場線下海外優質峰會,同業內夥伴展開了全方位、多領域的深度交流,成為了國內最早走出去的團隊之一,在海外積累了豐厚的口碑和資源。

同年幣看於2017年9月再香港舉辦峰會,不少圈內外的老友大咖們紛紛前來捧場,活動規模高達上千人。比特幣耶穌Roger、McAfee、火幣李林、位元大陸吳忌寒等大咖也到達會場分享及接受採訪。大會上的熱鬧非凡,同內地近乎絕望的市場行情形成天壤之別。

熊市降臨 “不按常理出牌”的幣看團隊為何能獨樹一幟

圈內外的老友大咖們紛紛來到峰會捧場

在大會上,幣看團隊播放了籌備已久的全球第一部關於比特幣的紀錄片。這部《Bitoin-Shape the future》作為峰會的壓軸大戲,瞬間轟動全球。當時參與拍攝紀錄片的人,後來都成為了幣圈叱吒風雲的人物。

熊市降臨 “不按常理出牌”的幣看團隊為何能獨樹一幟

紀錄片活動現場

現場播放紀錄片時,恰逢“94事件”過去一週,在場很多人觸景傷情,有人說,“經歷了94,也算是經歷了幣圈90%的歷史。”會場中不少出境的成員深感幣圈不易,相擁而泣。

截至2017年年底,幣看BitKan海外使用者達到百萬級。隨著今年內容社群“K站”的上線,幣看的使用者規模目前持續穩定上升中。

今年年初的採訪中,幣看CEO餘芳表示:“隨著熊市的持續,大部分割槽塊鏈媒體可能都會死掉,因為他們沒有了專案的’供給’”;很多專案會跑路,因為不賺錢,最後承受損失的一定是投資人。”

是的,隨波逐流只有死路一條,幣看選擇不按常理出牌,提早佈局,維護投資者利益。我們相信只有贏得投資者信任的團隊,才能夠走得更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