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由 即許一人 發表于 人文2022-10-12
簡介但是說到儒家,我們自己的中國文化,卻連形式都沒有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是什麼禮

01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謹慎地對待人生命的結束,追懷先祖,民風就會歸於淳厚。儒家講“小人之死曰死,君子之死曰終”,“終”指人生命的結束。人們對已過去的久遠的東西往往容易忽視,如果能對死去的人或遠祖都慎重追懷,那麼對活著的人自然能更關愛。對死去的人和遠祖的慎重追懷,實際是培養人們反哺報恩的觀念,讓人們懂得感恩。人人都知感恩,那麼民風自然淳厚,這也是儒家何以重視喪葬之原因。而重視喪葬之根本目的是在教化活人。所以教化才是儒家聖人一刻不離的核心。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再來看儒家的厚葬之風。儒家是很重禮的,禮就是形式。因為重視禮,所以中國文化非常重視形式。形式和內容是分不開的,有內容就有形式,形式體現的是相應的內容。喪葬這種形式代表的是什麼內容呢?喪葬是形式,其內容一是寄託哀思,表達活人對死者的悲傷、思念;二是透過這個禮儀來教化人心,這就是喪葬之禮。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孔子稱它是文質彬彬,在今天叫做最大的和諧。但是發展到現在,喪葬的形式保留了,內容卻變味了。有些人辦喪事又請和尚又請道士,不僅吹拉彈唱,還放流行歌曲,還有敲鑼打鼓的儀仗隊,花幾萬塊錢,一幫人坐在那裡打麻將,沒有了悲傷的內容,只剩下形式了。只有形式而沒有內容的就叫形式主義。孔子的偉大正是在於他在那些機械的、枯燥的禮儀之中灌注了人心、人性、人情,使每一個禮儀都具備了人性的意義。從人出發,以人為本,這是儒家的偉大之處。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文革”期間,儒釋道三家全被打倒了,當時的和尚僧人都被迫還俗,即使不還俗的也強迫你穿中山服,不准你穿袈裟,不准你穿僧袍。竺霞法師,中國十大高僧之一,重慶羅漢寺的第十八代方丈,在1978年“文革”剛結束時,他和當時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北京的正果法師的合影。兩位法師穿的都是中山服。兩個高僧穿中山服,都不準穿僧袍,這就是沒有了形式。但是“文革”結束以後,落實宗教政策,佛教也恢復了,道教也恢復了,僧衣也穿上了,道袍也穿上了,寺廟也恢復了,宮觀也建立起來了,這時老百姓心中都知道又有佛教、道教了。因為有和尚、道士,有廟子、宮觀,民眾就知道了。雖然他不一定知道佛教、道教的教義,或許以為那是封建迷信,但至少他知道有和尚、道士,有佛教、道教這種形式存在。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但是說到儒家,我們自己的中國文化,卻連形式都沒有。以前是縣縣都有孔廟,經過五四以後到“文革”,孔廟都毀得差不多了。成都的文廟被毀了,根本沒有了,重慶也沒有了,大城市的文廟基本上都毀得差不多了,形式沒有了。佛教、道教有僧侶、道士,儒家的代表是誰?沒有。儒家的服裝是什麼呢?沒有。所以在一般人心裡邊,儒家是什麼呀,都搞不清楚。對儒家根本不瞭解,因為它的形式都消失了,沒有一個代表。佛教有了這個形式存在,就有很多人透過這個形式來進入內容,來親近,親近以後就慢慢了解了佛法的高深偉大。

連形式都沒有,誰會來了解內容呢?所以要先有形式,再有內容。透過穿長衫這個形式,使人想知道這是個什麼人啊,去了解了解,去打聽打聽,一打聽,這個人還講得有點道理啊。他講的什麼?他講的孔子之道,原來孔子說的還有點道理,慢慢就聽進去了。所以孔子說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才叫做君子。

論語(4本):論語(第一卷)

孔子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推薦文章

  • 謹防各種高仿長城幣,重點是1986年長城幣,硬幣中的“明珠”

    謹防各種高仿長城幣,重點是1986年長城幣,硬幣中的“明珠”1986年的長城幣,因為這套長城幣是和硬分幣組成了套裝,面向國外友人以及港澳臺地區發行,並沒有公開發行,而只是作為收藏品進行發行,發行量660套,現在除了拍賣會和知名的錢幣商,幾乎見不到真幣,尤其是某魚和拼夕夕上面,而很多人總是以為自己在一...

  • 孫瑋 ║ 心與物遊

    帝企鵝日記7 ║ 52cm×36cm ║ 絹本設色 ║ 2019年作為藝術家,孫瑋肯定不會滿足於客觀描繪和細節複製,而是將這些生動的形象納入到深有意味的人文情景中,既展示出花鳥的自然狀態,又力求互文增意...

  • 女人45歲以後,不要穿得太基礎!學博主這樣穿,優雅知性又減齡

    女人45歲以後,不要穿得太基礎!學博主這樣穿,優雅知性又減齡一襲淡淡的櫻花粉的大衣清新淡雅,給人一種青春美好的氛圍美,如果單穿這個肯定會被嘲笑扮嫩了,但是“華華姐”內搭白色的毛衣、百褶半身裙,完美平衡了粉色系的張揚和大膽,打造出了優雅氣質又減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