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正見民聲 | 善於交流的人是幸福的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10-08
簡介在這個我們通常渴望被肯定的年代,如果對方老想改變我,兩個人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障礙就會越來越多,溝通就沒有效果

善於交流應該怎麼形容

正見民聲 | 善於交流的人是幸福的

音訊

正文

孤獨是人生很大的悲哀

趙啟正:一個人有交流的願望,還要有交流的物件。不是隨便碰上一位就能交流的,因此,有交流的網路很重要。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休閒、聊天、討論,有時一起過節、旅遊,是很愉快的事情。您的朋友圈如何?

吳建民:搞外交的,朋友圈是比較廣的。比如我在法國工作期間,企業界有一批朋友,政界有一批朋友,文藝界有一批朋友,新聞界有一批朋友。不同界別的朋友有不同的特點。大使要管的事情比較多,必須掌握各個方面的情況。在同這些人交流時,就要想辦法懂得對方的特點,能夠提出好的話題,否則,不會將交流逐步引向高潮。

趙啟正:工作中的朋友圈是一類,可以分享有關工作的資訊和觀點。我也有很多朋友分別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同學,現在還保持聯絡。這些朋友中,當初共同學習時,一起淘氣,一起用功,畢業後互相思念,特別是年紀大以後,對故友的思念越發深情。

正見民聲 | 善於交流的人是幸福的

2008年10月,中國科技大學50年校慶,趙啟正(前排右四)與老同學返校慶祝並留影。

以前遇到返校日,我不一定去。近幾年同學聚會,只要時間允許,我不遠千里也要去,去感受一種無限親切的回憶。這和年輕時一起用功的交流不同,是一種充分的感情交流,共同複述老故事,分別講述新故事,那真是一種動情的享受!

吳建民:我也有同感,我到南京去,和老同學聊天,大家一起講當年的故事、某人的笑話,真是很開心!

趙啟正:工作圈的朋友,在你退休或崗位改變以後還能保留的,只是十之一二;對不能保留的,不能怪人家冷淡你,也不能說“人一走,茶就涼”,因為大家都很忙,沒有工作聯絡了,就不經常往來了,是極其自然的事。我覺得如能保留十之一二,足矣!

吳建民:我贊成您的看法。我們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會隨著工作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隨著你關注的問題不同、做的事情不同、興趣不同,交的朋友也會不同。

趙啟正:越是好朋友,越能充分地交流;朋友越多,你越不會感到孤獨。有的人碰到事情想不開,甚至得抑鬱症,我覺得固然有生理上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點,他身邊可能缺少幾個知己,無處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的苦惱。因此,孤獨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周易》上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如蘭。”即便是“同心之言”,也還是要在交流中傳遞的,交流多了,朋友就多了,不就是生活在“蘭花園”了嗎?所以我覺得,說交流為了提高也好,為了改變人生也好,都不夠完整,交流本身是為了提高人生的質量。

吳建民:您把交流的意義往前推進了一步。交流使生活更美好呀!

趙啟正:真誠的朋友是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產物。中國古人稱敢於當面直言規勸的朋友為“諍友”或“畏友”。只在一起玩,難成“諍友”或“畏友”。明代名士蘇浚在《雞鳴偶記》中把朋友分為四類:“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託,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徵逐,暱友也;和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

吳建民:可見“畏友”和“密友”都是經過思想深度交流,才能達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才能成為真正的諍友。身為領導之人最需要幾位能直言的“諍友”!

趙啟正:有些想法可先向同事徵求一下意見,有不妥之處就改了,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先“內揚”一下,也就能避免錯誤“外揚”了。

吳建民:我的文稿常常先讓秘書提意見,也算符合您的先“內揚”再“外揚”的建議了。

趙啟正:說到秘書,那是朝夕相處的同事了,秘書應當是能給你提意見的人。我曾經遇到一位局長,在考核中被評定為“領導力較弱”。他說:“連我的秘書都不聽我的,叫我怎麼領導?”事實上,他不能夠把他的思想變成他所領導部門的共同思想,就是領導力弱的表現了。

吳建民:換句話說,他即使有很好的思想,但是表達不出來,人家不信服,這也當不好領導。這就是為什麼我講交流能力是領導能力的一部分,是領導能力的基礎。

趙啟正:我們不妨把圈子再畫小一點,討論一下家庭內部的交流。我小時候,中國普通家庭還沒有電視機,吃飯時與父母交流很多,這往往是一天中最愉快的時候;現在有了電視機,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缺少了交流,而且近來往往一家有幾臺電視機,吃完飯各看各的節目,交流更少,家庭關係有點冷漠,這是我的憂慮,我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善。

吳建民:現在與電腦、手機交流多了,人和人之間交流少了,這是一個損失。

趙啟正:我們必須承認這些損失,現代科技帶給人類的,不一定全部符合人的本性。人的壽命有限,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時間有限,被電視、電腦、手機佔據太多的時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少了,我總覺得遺憾。也許我們可以少看些電視,跟孩子和父母多說說話。家庭內的交流使生活更溫馨,包括共享喜悅、化解憂愁、填補代溝、得到心理慰藉等,因此可以說,善於交流的人更幸福。

吳建民:我很少看電視,包括自己做的節目也很少看,我想,講過就講過了,評論由人。我和夫人每晚散步50分鐘,交流很多,天天如此。

趙啟正:真是好!運動和溝通同時完成了。

吳建民:睡覺前散步很舒服,工作一天的疲勞和緊張就被消除了很多。

正見民聲 | 善於交流的人是幸福的

1999年10月,趙啟正與夫人、女兒合照留影。

趙啟正:幸福夫妻呀!現在我來北京工作也12年了,來之前夫人說:“你放心地去吧!”她在上海是航天專業的研究員,有自己的工作,還得照顧孩子,承擔全部家務,很辛苦。我們是同時代人,都是工作第一、國家需要第一。對我的夫人,我真是有愧!

正見民聲 | 善於交流的人是幸福的

1971年11月,吳建民去聯合國工作之前,與夫人、女兒合影。

吳建民:過去我出差,很少給夫人打電話,頂多發個簡訊:我到了。我總覺得沒必要。現在年紀大了,不一樣了,出差總要打個電話講幾句,夫人也說:“我感覺到你會來電話。”

趙啟正:我那位會說:“我一猜就是你的電話。”

吳建民:她有什麼感覺跟我說說,我有什麼見聞也跟她講講。這樣她就很高興。

趙啟正:正是“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

吳建民:如果我不打電話,她忙了一天工作,總覺得缺點兒什麼。

趙啟正:我大體上從事科技工作20年,從事政府工作20年,並沒有發覺自己的語言有點變了。我母親就說過:“我覺得你還是有點官氣。”我說:“何以見得?”她說:“比如,別人給你打電話說得長了,你就會說,‘好吧,今天就談到這兒吧’。你哪能就這樣把人家的話阻止了呢?”我辯解說:“我電話實在太多了。”我夫人也有類似的提醒。

吳建民:這樣的話,您母親、夫人會跟您講,下級就不會講。有時聽聽這些話是很有好處的。我夫人就批評我:“你不會跟人講small talk,一講就講正事,什麼聊聊天啊,都不會。有時工作中眼睛一瞪,顯得你太厲害。這樣不好。”

趙啟正:我年輕的時候,夫人提醒過我:“有時候朋友聚會,你滔滔不絕,別人也不好意思打斷你。”

吳建民:親近的人能夠給你提出別人不會提的意見,這也是交流,有利於改正自己沒意識到的毛病。

交流,不要總是試圖改變對方

學生:梁洛

兩位老師好,我是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部編導專業的學生。

我看過一本《吳建民傳》,裡面提到,在吳大使處於人生低谷時,您的夫人施燕華大使與您互相扶持,令人稱道、羨慕。

但是,現在我有個困惑:大家都說大學裡的戀愛是沒有結果的,這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溝通不暢而產生隔閡。在這個我們通常渴望被肯定的年代,如果對方老想改變我,兩個人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障礙就會越來越多,溝通就沒有效果。

還有一個原因大概是關心則亂,有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彼此還是關心對方的,但是最後卻不得不分開。怎樣溝通和交流,才能夠起到一個好的效果呢?

吳建民: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就是人和人交流的問題,特別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間的交流問題。你剛才提到想改變對方,根據我這一輩子的經驗,改變對方是很困難的,改變自己是容易的。

西漢時期有個著名的政治家叫賈誼,他寫了一篇文章叫《退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過去有兩個諸侯國,一個叫楚國,一個叫梁國。

這兩個國家都是在邊界上種西瓜,楚國的瓜不澆水長得很不好,梁國的瓜天天澆水長得很好。楚國人就很嫉妒,晚上跑過來把梁國的瓜秧連根拔了,瓜就死掉了。

梁國人知道了就很生氣,這也太壞了!於是,就跟梁國的縣令上報。梁國的縣令叫他們不要報復,相反,晚上派人去幫楚國人澆水,並且不要讓對方知道。

久而久之,楚國的瓜也長得很好。

後來楚國人發現了,我們的瓜長得這麼好,原來是對方不僅沒有報復我們,而且想辦法幫我們澆水啊,就很感動。

楚國的國王親自跑到梁國去賠禮道歉,兩國就和好了。

這就是退讓的美德,它說明了一個道理:改變自己更容易。

兩個人交流時不要總想著改變對方,你越想改變他,他就越想反抗,不如先改變自己。

人與人相處很奇妙,如果對方感覺你很體諒他,他會很感動,做出相應的行為,就像楚國人看到梁國人這樣子。

再舉個大的例子,中國改革開放,就是首先改變自己,然後世界也變了,向中國敞開懷抱,各國企業家也到中國來了。改變了自己以後也就可以改變對方。這是大例子和小例子的結合。

1979-1983年是我人生的低谷,是我一輩子最清閒的時候,也是最瀟灑的時候。我的夫人當時做翻譯,卻是非常忙。如果這個時候她有一點瞧不起我,那麼這個關係可能很快就完了。但她很體諒,出去有什麼事情都跟我分享。我那個時候把家務活都承擔起來了,給孩子做飯,打掃房間,這樣的相互補充,關係就和諧了。

如果這時老想著改變人家,是不行的,國與國之間也是這樣。你剛才講到人家不願意理你,如果你強迫他理你,他顯然也很困難。但是,如果你在什麼事情上幫他一下,他就覺得你這個人很好,他就願意理你了。

所以我認為,換一個角度處理人生當中的問題,可能效果會完全不一樣。說大學裡面的戀愛是苦惱的,也不一定,我經歷了也觀察了大半輩子,我認為,任何事都不要公式化,天下沒有那麼多公式。

趙啟正:你們兩位的“交流”,當初是你主動的吧?(眾笑)

吳建民:我比她高三屆,是我主動的,但我是看到她願意跟我好才主動的,要不然我也不願意碰釘子,這是人和人相處時感覺出來的。人們往往太容易表現得強勢,國家間也是一樣,現在我們稍微強大一點,不能就覺得中國人應該舉起拳頭而且要改變人家,那自己會頭撞南牆的。(眾人鼓掌)

原標題:《正見民聲 | 善於交流的人是幸福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