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宋代官員,為何淪落到靠賣廢品為生?

由 admire盛淮南的洛枳 發表于 人文2022-09-25
簡介關於年終獎的記載,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遇到大方的皇帝,一次年終獎就是官員一年俸祿的數倍,碰上摳門的皇帝,堂堂朝廷命官到了年末竟淪落到靠賣廢品來換取年終獎的地步

筆頭不倒意味什麼

每到年末,“年終獎”是很多人最關心的事情之一了。畢竟,遇到大方的老闆,年終獎意味著一大筆收入,即便是小氣的老闆,一頓火鍋錢也總是有的。關於年終獎的記載,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遇到大方的皇帝,一次年終獎就是官員一年俸祿的數倍,碰上摳門的皇帝,堂堂朝廷命官到了年末竟淪落到靠賣廢品來換取年終獎的地步。這都是怎麼回事呢?

宋代官員,為何淪落到靠賣廢品為生?

"年終獎"的多少:大官小吏,天壤之別

歷代大官的年終獎

為官做宰是中國古代眾多讀書人的理想,可官有三六九等之分,年終獎也是依級而分。“年終獎”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存在,當時被稱為“臘賜”。每年的臘月,皇帝就會賞賜給文武百官許多東西,因為臘月是農曆最晚的一個月份,所以“臘賜”就是最早的“年終獎”。《漢官儀》中記載:“大將軍、三公各錢20萬、牛肉200斤、200斛;特進、侯15萬;卿10萬,5萬;3萬;、將、大夫各2萬;千石、各7千;虎賁郎、3千。”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來換算一下,三公和大將軍當時的月俸為17500錢,而皇帝的“臘賜”是他們年俸的十倍還要多。

宋代官員,為何淪落到靠賣廢品為生?

到了宋代,雖然宋代富得流油,可是宋代官員的年終獎卻少得可憐。比如,宋代皇帝在冬至給宰相、樞密使、封疆大吏等高等官員分發的年終獎也只有每人羊五隻、面五石,米兩石,黃酒兩壇。眾所周知,宋代的經濟達到了我國古代王朝的巔峰,說一句富得流油都不過分,可是為何官員們的年終獎卻如此寒酸呢?

宋代官員,為何淪落到靠賣廢品為生?

這是因為宋代官員的年薪的特別高。宋代官員的俸祿包括:正俸(錢)、祿粟(米)、職錢、公用錢、職田、茶湯錢、給卷(差旅費)、廚料、薪炭等等,幾乎涉及基本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以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為例,他執掌開封府時的一應俸祿加起來,年俸近一萬貫,摺合為人民幣大約在六百萬左右。而宋代的一石換算為現在的計量單位大概是六十六公斤,一石米大概是五十公斤,一石面大概是三十公斤,所以,宋代的五石面最多150公斤,兩石米頂多100公斤,再算上五隻羊,宋代的年終獎最多幾千塊錢。足見,包拯的年終獎跟他的薪水相比,簡直不值一提。而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年薪也不過40 萬美元。可見,包拯的年薪甚至比美國總統的年薪還要高,所以,宋代官員的年終獎多寡對官員們來講就不重要了。

宋代官員,為何淪落到靠賣廢品為生?

到了清代,皇帝給大臣發年終獎的傳統依然存在。比如,在《嘯亭續錄》中就有相關記載:“歲暮時 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可見,與前代皇帝賞賜東西不同,清代的皇帝直接賜金銀,只是,這御賜的荷包中究竟有多少錢呢?其中,蒙古親王的的荷包中會有各色玉石八寶一份,小荷包中會有金銀八寶一份,金銀錢四枚,金銀錁四枚。可見,清帝賞賜的年終獎還是豐厚的。

宋代官員,為何淪落到靠賣廢品為生?

歷代小官的年終獎

只是,歷代的小官小吏、清廉的衙門就需要自己為自己給自己發年終獎了。在魏晉時期,因為造紙術還沒有完全普及,公文的書寫還是在竹簡上,各部門如果需要傳達公務,就需要用口袋將竹簡裝起來,然後糊上膠泥,最後蓋上公章。另外的部門收到公文後,就將膠泥除掉,同時裝公文的口袋就沒有用了。而這些口袋材質有布、皮、絲綢、麻等等,如果口袋積攢得多了,到了年底就可以將其賣掉。如此一來,年終獎的錢就有了。

宋代官員,為何淪落到靠賣廢品為生?

唐宋時期,一些官員甚至透過放高利貸來給自己發年終獎。唐宋時期,個別州府被允許給民間商人放高利貸,利息最低都有3% ,而且是“驢打滾”的利滾利。而高利貸的本金由朝廷撥付,或由官員自己集資。如果是國家撥付的本金,則由國家財政部分抽取一小部分,地方政府留一大部分,而這些利息則被相關官員私吞為小金庫,每逢年末就作為年終獎發放給諸位同僚,以及供大家吃喝玩樂。

宋代官員,為何淪落到靠賣廢品為生?

還有一些衙門嫌放高利貸來錢慢,甚至用公款做起了生意。比如,造酒,造醋,投資房地產,販賣私鹽,投資房地產。其一,這是因為在古代酒、醋、鹽等生意多由朝廷官方督辦,而官員私自假借官府之威私自販賣,利潤驚人;其二,房地產生意從晚唐時期興起後,個別官員都開始了買地(或者霸佔地皮)造房子,出租、出售的生意,所得利潤用來發年終獎。

宋代官員,為何淪落到靠賣廢品為生?

明清時期,即便是京官,年終獎也並非全由皇帝賞賜,還靠地方官送禮而得。當時地方官作為地方的“土皇帝”,來錢的渠道多,部分貧困的京官就需要靠地方官的“孝敬”來度過年節。比如,地方官為了得到京官的照應,會在冬天來臨的時候,以“碳敬”的名義向六部京官送禮,也就是所謂的“過節費”,也被稱為“節敬”、“饋歲”。比如,在一些詩歌中就體現了這一現象“瑞雪逍遙下九重,行衙吏部掛彩燈。頻叩朱門獻暖爐,玉做火塘熔炭紅。”只是,為了避免賄賂的嫌疑,地方官會用梅花詩來暗示自己送了多少錢,而以梅花詩八韻、十韻或數十韻來代替。還有,用“四十賢人”來表示自己給上官送了四十兩銀子,用“毛詩一部”來表示自己給上官送了三百兩。不過這樣的風氣,助長了買官賣官、徇私枉法、結黨營私等貪腐之風。

宋代官員,為何淪落到靠賣廢品為生?

年終獎的歷史由來已久,不僅能看出帝王是否是個吝嗇鬼,還能當時的政治經濟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只不過古往今來都一樣,有人年終獎夠用一年,有人仨瓜倆棗,怪不得連陸游都曾眼紅地說過“吏勳封考,筆頭不倒;戶度金倉,日夜窮忙;兵職駕庫,典了祓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