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中元節與佛道兩家的密切關係

由 談笑看滄海 發表于 人文2022-09-18
簡介放河燈中元節與道教道教神仙體系中有“三元大帝”之說,亦稱“三官大帝”,所謂的“三元”指的是天、地、水三種自然元素,這是源於上古時期先祖們對自然的敬畏,到了東漢時期,張陵創立五斗米教,把這三種自然元素神化,並賦予了其特有功能,在《三國志·張魯

眾僧自恣日時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七月十五這天民間俗稱“鬼節”,文雅的學名叫做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中元一詞是道教名稱,而盂蘭盆卻是佛教名稱,中元節於佛、道兩家都有故事。

中元節與佛道兩家的密切關係

放河燈

中元節與道教

道教神仙體系中有“三元大帝”之說,亦稱“三官大帝”,所謂的“三元”指的是天、地、水三種自然元素,這是源於上古時期先祖們對自然的敬畏,到了東漢時期,張陵創立五斗米教,把這三種自然元素神化,並賦予了其特有功能,在《三國志·張魯傳》中裴松之引注的《典略》中有如下記載:“請禱之法,書寫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於天,著山上,其一埋於地;其一沉於水,謂之三官手書。”當時五斗米道不重視偶像崇拜,張魯所作《老子想爾注》十分強調《老子》道“無名”、“無象”的觀點,反對給“道”取姓名,設狀貌,因此,這時期所創神靈是很少的,後隨著道教神仙體系逐步建立,天、地、水三官逐步被人格化,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直至宋朝,道教的神仙譜系基本完成最終編訂,三官被排在第四等次。

中元節與佛道兩家的密切關係

道教三元大帝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這是三元大帝的功能,道教將三官的誕辰分別定於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也就是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了。那麼中元節為什麼又被稱為“鬼節”呢?因為這一天地官會開啟地獄之門,已故的先祖可以回家,點荷燈為其照亮歸家之路,各大道場也會建醮祈禱。

中元節與佛教

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盂蘭盆是梵語音譯,意譯為“解倒懸”,與佛教故事有關,記載於《佛說盂蘭盆經》,講的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目連,救其母脫離餓鬼道的故事。

目連得了六神通後,以道眼觀世間,見到生母墮於餓鬼道,不得飲食,目連為母親送飯,然而食未入口,就化為火炭,目連悲泣不止,向佛陀求助。佛陀指點他說:“你母親罪孽深重,非一人之力可以解救,七月十五是眾僧自恣日(佛教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夏安居之期,在此期間,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處精進修行,於最後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請僧眾舉出各自所犯之過失,於大眾中發露懺悔而得清淨,自生喜悅,稱為自恣,亦稱佛歡喜日),你設盛會供養十方大德眾僧,借佛、法、僧三寶之力解救你母親。”目連之母當日遂脫惡鬼之苦。

中元節與佛道兩家的密切關係

目連奉食

於是就有了七月十五這一天設盂蘭盆會,供養僧人以超度亡故親人的習俗。事實上不管是道教的地官赦罪,還是佛教的盂蘭盆會,體現的都是古人對已故親人的深切思念,與傳統的宗族祭祀理念一致,儒家也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早在商周時期,我國就有了祭祀的傳統,那時儒釋道三教還都沒有創立,因此即使沒有宗教的故事與傳說,未必便沒有中元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