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忙於生計的我們,不妨也停下腳步問問自己,人生的根本意義是什麼

由 人生本相 發表于 人文2022-09-18
簡介可儘管人生的意義虛無掉了,人的文化生命依然在肯定著其自身,現實的人終還需要尋求個安身立命的出路

何為計出無奈

忙於生計的我們,不妨也停下腳步問問自己,人生的根本意義是什麼

從純粹生物學立場來看, 人生似乎可以理解為一段走向死亡的路程。

既然如此,人們在這段短暫的時光中萬般折騰又是為何,坐以待斃不就好了?

可人們偏偏不會如此,因為當人們成長到了能夠認知到死亡的年齡,就無法做到以“坐以待斃”的姿態面對人生了。

因為人們害怕死亡。

當然,人們也並不是因為害怕死亡時的痛苦,而是害怕死亡帶來的虛無。

死亡意味著天地間那個獨有的“我”要徹底消失。

於是,我們所有人的人生,都必定要面臨一個思考。

那就是人終有一死,我們活著的這段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現實中,我們都格外在意自己“寶貴”的人生,它彷彿獨一無二,意義無窮。

但細細想來,

它卻不過是無始之過往與無終之未來間莫名巧妙的一剎那。

往前茫茫過往,與我毫無關係。往後歲月無盡,與我又有何干?

中間憑空冒出個我來,到底為何?

似乎是偶然?

但這顯然又不是純粹無意義的偶然,不然為何偶然冒出的是我,

而不是別人,也不是貓狗?

所以,似乎偶然的存在中又承載著必然的意義。

可這意義又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自人類覺醒了“我”的概念那一刻,一直到今天都始終困擾著我們。

畢竟如近代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如果撇開純粹生物學繁衍這種自然立場來看,人是絕對無法用理性意識去理解自我的誕生的。

理性的核心在於自我肯定性,事情要透過理性的自我肯定才能具備意義。

可我的出生是根本無法被理性自我肯定的,因為理性是伴隨我的出生而同步覺醒的。

換言之我是猛然間發現自己這段人生的,而我同時被賦予的理性則彷彿是在提醒我,需要自己去探尋自己存在的道理。

這就是我們人生的開始。

可隨著人生的不斷前進,我們擁有了社會價值、情感價值、理性創造出來的所謂“人生價值”,我們當初猛然間的迷惑似乎漸漸淡化。

我們似乎大可以享受當下外界帶給我們的意義,不必再搭理最初的那種隱約卻深刻的探尋使命。

當然,若我們的人生能永遠持續下去,便完全可以如此。

忙於生計的我們,不妨也停下腳步問問自己,人生的根本意義是什麼

畢竟隨著人生的推進,我們出生時的伴生責任將無限趨近於零

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偏偏人生不遠的前方還有一個死亡在等著我們。

所以當我們對人生最初的體會日漸淡化,我們對死亡的感悟便會日漸增強。

死亡強制我們開啟對人生的反向拷問,用清晰的時限迫使我們儘快“動起來”。

於是,面對“將至大限”,人們只得紛紛開始交上自己的“人生答卷”。

有些人盯上了現實世界中的人與事物的相對價值:

名利、地位、財富、權力、感情、健康。

畢竟,這些東西提供了感官實在性。

為了這些東西,他們不惜付出巨大代價。

只可惜這些東西都是無常的,它們不足以永恆安放我們的人生。

多少手握重權的達官貴胄,最終慘淡收場;

百般算計、精明打拼收穫的財富名利,又何曾真正進過自己的囊袋;

人間情愛,緣起緣滅,養生延年,終歸塵土。

人們拼盡畢生精力,卻無論如何也參不透這“身外”之理,硬是要把這人生的終極關懷寄託在虛無縹緲之上,殊不知如此未來必定會撲個空。

所以,用現實中的相對意義解釋人生,實乃是“反認他鄉是故鄉”,終要行那毛驢追蘿蔔之事了。

於是,有些人交上了另外的試卷,原來人生的終極關懷來自一個不變的精神家園。

他們顯然是看透了世俗關懷的本質,與人生的虛無直接遭遇。

可儘管人生的意義虛無掉了,人的文化生命依然在肯定著其自身,現實的人終還需要尋求個安身立命的出路。

無奈之下,一部分人走向了宗教,當然這裡所說的宗教是指拋開種種儀式、迷信、階級統治工具背後的真正的神學精神。

雖然神學來自人們的虛構,

但宗教中提到的苦難從未脫離現實,它的誕生正是源自現實人生無常的逼迫。

正如馬克思所言

“宗教是被壓迫聖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

所以歸根結底,這份答卷是可以給出高分的。

雖然宗教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生意義的問題,但卻巧妙使人生原本的那些問題不必再回答。

因為無論是誰,只要皈依建立起正信,生前死後的未知便不再是虛無了。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提交了類似的答卷,不過他們沒有將心交給“神”,而是交給了哲學與藝術。

一方面他們奮力用理性思維在抽象的形式法則中宣示人類心靈的邏輯自主性,一方面運用音樂、舞蹈、美術等方式實現心靈原始情感的展現,並以此儲存生命情感的火種。

這兩種方式儘管都是極其高明的答案,但終歸它們還是沒有得出明確、精準的結論。

它們就彷彿正在進行中的精妙絕倫的數學公式推演,我們彷彿能從中隱約窺探到一絲“標準答案”,但終歸還是沒有完成解析。

不過,至少它們始終在給我們以希望,鼓舞我們保持存在的勇氣。

至於科學在扮演怎樣的角色?

我只能說科學與哲學本質上是一碼事,若非分辨個細節,科學勉強算是哲學的工具吧。

儘管它始終在武裝我們的大腦,保護我們的肉體,且已經發展到非常強大的地步。

但歸根結底,卻依然沒能解決我們“怕死”的毛病。

所以科學至少目前看來,並不是令人滿意的答案。

忙於生計的我們,不妨也停下腳步問問自己,人生的根本意義是什麼

綜上可以看出,人類精神反思到今日,

最能接近人生價值本真的呈現的方式,還是要算純粹信仰之建立。

純粹的信仰能夠給我們直面死亡的無畏姿態,更是對這段稱之為人生的偶然存在以最高的尊嚴宣示。

何為純粹信仰?

就是真正能夠安放我們心靈的地方。

至少事事能讓自己心安,如此至人生走到終點,也能坦坦蕩蕩告慰自己,無愧此生了。

之,我們人類,始終處於莫名其妙之中。

明明“被賦予”了舉世無雙的理性,卻又只能在本質上一片虛無的現實世界上白費力氣;

明明擁有追求夢想的能力,卻又無時無刻不在被“命運”所捉弄;

明明擁有與生俱來人人共通的情感,卻一不小心就會被把守在人生之路旁的慾望所挾持。

於是,我們或在這些讓人灰心的一切中喪失了對人生意義的信仰,所幸延頸待刃。

或因此激發出更加強烈的探尋動力,誓要在這有限的人生中實現最高價值的實現。

可無論如何,我們但凡想要保持存在,便必然無法逃避在這兩種根本人生態度間的抉擇。

而這抉擇,關乎你的未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