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秦始皇說,得見此人死了也值~國學中除了儒家,還有法家韓非子

由 諸心非心 發表于 人文2022-09-13
簡介韓非子的以法治國等思想雖然和秦王嬴政極為一致,但是作為韓國貴族出身的公子,韓非與當政的李斯、姚賈等人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妨礙了秦國統一大計,於是嬴政沒有真正的啟用他

以文亂法什麼意思

秦始皇說,得見此人死了也值~國學中除了儒家,還有法家韓非子

今天繼續學習國學裡的《反經》一書,學習作者“論文武的反作用。”但今天有點不一樣,今天不跟著南師的思路走。一是對文武的反作用說法不同,短短一小節包涵內容萬千,不好記敘;二是南懷瑾老師解讀某些歷史故事時,似乎有點小問題。

比如書中提到韓非子對文武的看法,說文武雙全也不對,依法治國才是根本;再比如曹操認為偏文偏武是錯誤的,應該文武兼用,此外還涉及到吳起兵法等。至於南師解讀的歷史故事以後再說。今天光集中思想,學習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法家大成就者~韓非子。

《反經》借用韓非子的話說,“韓子曰:儒者以文亂法,使者以武犯禁。——反文武也。”大意是說,文采好的人,會以其文化知識擾亂國家的法令;而講俠義的人只會“用拳頭說話”,也會破壞法制~這是文武的反作用。

這句話出自司馬遷的《遊俠列傳序》,原文是,“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亂。’”這裡可以引用南懷瑾老師的解讀:“他以法家的立場,以法家的觀點,認為儒家、道家以及其他各家,對社會人群,都沒有貢獻,一定要法治的社會才對。”現學習和記敘一下韓非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秦始皇說,得見此人死了也值~國學中除了儒家,還有法家韓非子

一、先秦時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的學生時代。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敘到:“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約公元前280年,韓非生於韓國的都城新鄭,出身戰國時期韓國的貴族之家,少年即讀商、管之書和孫、吳之書,也讀各類雜書。在他18歲左右時,韓國受到秦將白起率兵進攻,韓國統治層開始分崩離析。

在此前後,韓非子開始上書君主,到韓桓惠王十五年(前257年),屢次上書有五年時間,但是韓王就是不用他的思想。於是,生來就有點口吃,年青而不善言談的韓非子非常憤怒,於是不再上書,開始埋頭著述。

等韓非子27歲時,恰逢荀子來到楚國,春申君任命其為蘭陵令,同時受徒教學。於是韓非子投奔荀子門下,當了荀子的學生,同學者有李斯等人。李斯後來當了秦國的丞相,但是李斯認為自己的才華比不上韓非這位同班同學。

秦始皇說,得見此人死了也值~國學中除了儒家,還有法家韓非子

二、秦始皇引韓非子為“知己”,為獲得他而進攻韓國。

“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呼! 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史記》

韓非子寫的法家著述讓秦王嬴政看到了,一看之後,嬴政大發感慨,說要是見他一面,能跟他在一起交流學習,我死了也值了(死不恨矣)!

公元前233年,秦國為得到韓非子,出動大軍攻打韓國。韓王忙不迭的把這位滿懷愛國熱情的大才,以“出使”的名義送到了秦國,於是秦國罷兵。可以得見,嬴政求才若渴之心有多麼的強烈。

秦始皇說,得見此人死了也值~國學中除了儒家,還有法家韓非子

三、因為勸說秦王嬴政不打自己的祖國韓國,被同窗李斯設計毒殺。

韓非子的以法治國等思想雖然和秦王嬴政極為一致,但是作為韓國貴族出身的公子,韓非與當政的李斯、姚賈等人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妨礙了秦國統一大計,於是嬴政沒有真正的啟用他。這讓一直認為不如韓非的李斯等人找到了機會,就設計除掉了他。

《史記》裡記錄:“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殺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大概推演一下,李斯找了一個很明顯的藉口,說他最終目的是為了自己的韓國,擔心嬴政被韓非計謀所矇蔽,便上奏秦王抓捕韓非。嬴政一想就同意了,於是韓非被抓進了大獄,等待治罪。

李斯怕夜長夢多,就提早派人準備了毒藥,逼迫韓非子服毒自殺。韓非子說要面見秦王陳述事實再死,不准許。等秦王緩過神來,忽然後悔了,連忙派人想把韓非子放出來,但是為時已晚,人已經服毒去世了。

就這樣,韓非死在了同班同學李斯手裡。作為已經功成名就的李斯,殺死韓非子到底是為公還是為私,恐怕永遠也弄不清了~雖然李斯歷史上也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人。

秦始皇說,得見此人死了也值~國學中除了儒家,還有法家韓非子

四、韓非子的主要思想,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韓非子形成了完整的法家理論體系。他是先秦時代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於一身,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統治階級治國的思想基礎。

韓子的忠孝說。《韓子·忠孝篇》說:“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韓非把三者的順逆看成是天下治亂的“常道”。

韓子的中央集權說。他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法家實踐理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揚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聖人”)一人手裡,“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徵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子·人主》)。

韓非子認為,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子·主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以前的分封制改為郡縣制,可見韓非子的這個學說對秦始皇的巨大示範性。

“五蠹”“八奸”說。所謂五蠹(蛀蟲)就是指學者(指儒家)、言談者(指縱橫家)等,所謂“八奸”就是指君主妻妾、“父兄”等身邊最近的人,容易威脅國家的法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依法治國。在法的方面,韓非特別強調了“以刑止刑”思想,同時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韓非的法家思想最偉大的實踐者是秦始皇,秦國的教育制度就是“以法為教”,讀法律讀本。這是秦代加強思想法制標誌之一。

秦王嬴政正是因為採納了法家的理論學說,才迅速積蓄實力,一掃六國,統一中國,然後統一度量衡,建立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等等。

秦始皇說,得見此人死了也值~國學中除了儒家,還有法家韓非子

五、一點尾言。

學了國學,知道了國學不光有儒家,儒家思想只是燦爛的國學中比較鮮豔的一朵花,而國學涵義廣闊無盡,包羅永珍。國學還有道法,禪法,縱橫學,兵法等等。

比如,今天說的韓非子是集法家之大成者,但是他的老師荀子更奇特,似儒而非儒。荀子的思想很偉大,但是卻得享“文廟”只有四五百年,後來不被文廟所承認。

再比如秦朝,雖然以韓非子等先賢的思想統一了中國,最後卻以苛刻的法令引起了紛亂,而下一個朝代漢朝,又開始了“獨尊儒術”的思想。

想起了禪宗和道家類似的話,法無定法、水無定勢,還有兵家的人無常態、兵無常形等等。意思是所有的方法都是可以變通的,實踐中該用到的就是好方法。而且,道家和禪學,一樣也都是國學,都是出自那些優秀的中華兒女的偉大先賢思想。

秦始皇說,得見此人死了也值~國學中除了儒家,還有法家韓非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