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晉國私家史|被遺忘的戰爭,晉獻侯遠征山東

由 採湖孤淚 發表于 人文2022-09-06
簡介第二次周王親自視察部隊,天子走下戰車,南向而立,命令晉侯蘇親自攻佔宿夷的一座城邑,天子的視察讓軍心大振,姬蘇親自率領亞旅投入戰鬥,又斬首百人,抓獲11名俘虜

哀鴻遍野是描寫什麼的

晉僖(釐)侯姬司徒之後,姬蘇(穌,蘇,籍,斯等)繼承了唐叔虞的大業。他的諡號是“獻”,這是美諡,《逸周書·諡法解》說:聰明睿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雖然獻侯一生值得誇耀的事業也有,但是在他去世後,晉侯的封臣向王室請諡時,卻得到了聰明而富於哲理、心性通達,明白事理的評價,讓人有些意外。

一般以為,獻侯對應周厲王姬胡統治時期。在周夷王姬燮時,王室衰落,夷王在諸侯朝見時烹殺齊哀公,試圖以此威嚇諸侯,然而反而使諸侯對王室更加離心。齊國在哀公死後陷入內亂,王室所立的胡公與哀公的其他兄弟互相攻伐,失去齊國的震懾,東南一帶的淮夷趁勢而起,鄂侯馭方策動反叛,厲王不得不多次對東南用兵,為對付鄂侯馭方的叛亂,厲王不得不動用最基本的武力,即所謂的”週六師“和”殷八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才勉強取勝。

這就是晉師出現在東南戰場的原因。獻侯穌鍾就記載了晉師東征的故事。

西周全圖

一次不同尋常的遠征

對周王室來說,晉師的出動並不正常,東方的淮夷,是齊國和魯國在立國時就開始對付的敵人,而晉國的使命是應對夏地的諸戎。如今把晉師東調,表明王室及齊、魯等諸侯的虛弱。

根據獻侯穌鐘的記載,晉國出動的是一個師的編制,周朝軍制為軍、師、旅,一軍12500人,一師2500人,一旅500人。雖然《周禮·夏官·司馬》雲:“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但實際情況是,小國很難支撐起一軍的常備軍,又晉國在晉獻公時代才正式有一個軍的編制,胡安國的《春秋傳》說:“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春秋傳》還強調,這是《左傳》中第一次出現小國擁有一軍的情況。可見,這一師是晉國的主力,只有在晉國本身比較安定的情況下,晉國才敢於把主力部隊投入到遙遠的東南戰場。

周厲王三十三年(或說宣王,或說實為周厲王十七年,故不對應公元年代),在接到周王的命令後,晉侯蘇召集了封臣,命令祭司進行了占卜,祭司占卜的結果是大吉。姬蘇很高興,於是安排三牲(牛、羊、豬),率領封臣們到宗廟進行祭奠,祈求武王姬發、唐侯姬虞、晉侯姬燮父等晉國先祖的護佑,祭祀的肉名為脤,結束後,他把脤發散給諸人品嚐,以鼓舞士氣。

晉侯蘇下令給召集來計程車兵發放兵器,占卜出師的日期;同時著手安排國內的事務,太子需要留下看守宗廟,鑑於太子對國政的不熟悉,姬蘇從公族中選擇一位仁厚有威望的長者來輔助太子,此時的公族之中,最近的一支是靖侯姬宜臼(宜咎)的後人,一為姬季夙一族,以名為氏,時稱季夙氏;一為晉靖侯一個不知名的庶子,他是後晉國權臣欒氏的源頭。他們是姬蘇的叔叔,屬於合適的託孤物件。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姬蘇還特意給外祖父或者舅舅倗伯寫信,請他周全。

晉國私家史|被遺忘的戰爭,晉獻侯遠征山東

遠征的開始

安排好一切後,姬蘇進行誓師大典,檢閱武裝起來的晉軍。同時告訴他們,東方的夙(宿)夷不服從天子,我們得到了上天的庇佑,按照天子的命令,前去討伐。夏人的祖先大禹曾經說:“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勳。’武王也說:“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在天子的領導下,希望將士們“一乃心力”,共行天罰。用敵人的臣服來祭奠列祖,而你們的功勞也將得到豐厚的報酬,並被刻在鍾磐上,永遠被晉人傳頌。

士兵們都非常振奮,他們不知道要離開多久,不知道遙遠的夙(宿)夷在什麼地方,他們唯一知道的是王事的榮耀、功勳與賞賜的誘惑。

《唐風·杕杜》很可能就是這個時候作的,它如同《秦風·無衣》一樣,是表示要和其他諸侯並肩戰鬥的一首詩。

姬蘇用這首詩表明了他幫助諸侯的決心,就如同秦哀公用《無衣》回覆申包胥一樣。他說:

你看路旁的赤棠,樹葉如此茂密。一個人躑躅獨行,怎麼會沒有別人來幫助,是因為他們不像我們一樣有如此多的同族兄弟。唉,行進的人啊!為何不和我肩並肩?又有誰沒有兄弟,為何不能互相幫助?

《唐風·杕杜》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晉國私家史|被遺忘的戰爭,晉獻侯遠征山東

亞旅的出擊,姬蘇的戰鬥

姬蘇帶上大祝,命令他要帶好祖先的神位。他親自統帥最為精銳的“亞旅”,越過中條山,度過黃河,經過天子的榮耀之城成周(洛邑),來到了前線。宿夷為風姓,始祖為太昊(太昊即伏羲),是武王為伏羲氏後代所封,周初分封七十一國之一,為姬姓之外的異姓國,其中《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所載為北宿,故地在今山東東平東二十里之宿城鎮;宿夷在春秋初年曾參與宋國會盟、後為宋人逼遷至宋境的為南宿,故地在今安徽宿州市附近。

根據獻侯穌鐘的記載,晉師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戰鬥,第一次是在周王命令下,配合王師作戰,“折首百又廿,執訊廿又三夫”。第二次周王親自視察部隊,天子走下戰車,南向而立,命令晉侯蘇親自攻佔宿夷的一座城邑,天子的視察讓軍心大振,姬蘇親自率領亞旅投入戰鬥,又斬首百人,抓獲11名俘虜。第三次,天子命令晉師追殲宿夷一支軍隊,晉侯又一次大獲全勝,晉侯斬首110人,抓獲20名俘虜,其餘的軍隊斬首150人,抓獲60名附錄。晉師強大的戰鬥力讓周王十分欣慰,當年六月,天子在成周兩次獎賞晉侯,第一次賜給他寶馬四匹;第二次,又賜給他“鬯一卣(鬯是古時用黑黍釀成的酒,用來祭祀,卣是一種酒具)、弓矢百、馬四匹”。

晉國私家史|被遺忘的戰爭,晉獻侯遠征山東

戰爭中的《唐風》

獻侯穌鍾實際是晉師出征不完整的描述,他只寫了當年正月到六月間周王從宗周出發到成周以巡狩名義督戰的情況,而晉師的出征要更早,歸來要更晚。在這一年,從春天到夏天,晉侯和將士們為“王事”浴血奮戰,雖然屢屢告捷,卻無法最終平息叛亂,看不到歸來的日子,晉侯在接受周王賞賜的時候,他和將士們在遙遠的異鄉作戰,卻想起已經耽誤了春耕,想起了父母親人,更加憂慮這場戰爭究竟該什麼時候結束,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歸去。

於是,作《鴇羽》。

這首詩之所以界定在獻侯時,原因在於這是曲沃代翼前,是唯一一次遠端征戰,且征戰的期限比較長,士兵們,甚至征戰在外的姬蘇都無法避免思念家鄉,唐風中,僅有這首涉及“王事”,這也同晉侯奉周天子征戰的情況吻合。

在唐風歷來的解讀中,這首詩歌被用來記錄曲沃代翼的亂世,這明顯與“王事”的論調不符合,而在後來,又被評價為“描述徭役沉重、民不聊生之苦的詩歌”,這也是不確切的。哀嘆王事艱辛和征戰之苦,在戰爭中思念故鄉的不僅僅是《鴇羽》,就連小雅中也常有出現,例如《杕杜》中就有“日月陽止,女心傷止,征夫遑止。”《衛風·伯兮》中看得更清楚:“伯也執殳,為王前驅。“這是對自己責任的認知,以及對征戰的感受。它們不過是想說:我們的戰士為捍衛這個國家付出很多。

《鴇羽》說:鴇鳥排著整齊的隊伍,集結在柞樹上。天子的戰爭還沒有停止,我無法回家耕種稷黍。父母該靠什麼養活?天啊,征戰的日子到什麼時候才能停止。

晉國私家史|被遺忘的戰爭,晉獻侯遠征山東

原文:肅肅鴇羽,集於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然而,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終於回來了。姬蘇製作了編鐘,在上面刻下天子的聖明和自己的功勳,還有那些在這場戰爭中建立功勳的將士們,也有一些被銘刻在鐘上,然而,他永垂不朽的希望還是落空了,他和晉師將士們的功勳被深埋地下,被人遺忘,直到近三千年後才重見天日。

多米諾骨牌

持續不斷的戰爭對周王朝影響是深遠的,甚至對晉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周王朝在東南方向戰爭的失敗,厲王不得不推行專利法,加強對宗周百姓的盤剝,來拜託財政上的困難,這導致了國人暴亂的發生,周厲王最終被流放。同時戰爭更是導致了青銅之路的斷絕,給西周的禮樂制度造成危機,周的禮樂是和一件件精美的青銅器中結合在一起的,“金道錫行”把青銅和錫的礦石一車車運到王室和諸侯的青銅作坊,在哪裡製造了一件又一件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器和工具等,滿足著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需求。

西周青銅器的原料大部分出自江南銅礦,包括湖北的大冶、江西的瑞昌、德興,安徽的銅陵等地,這些地方也保留了大量的商周銅礦開採遺址。在東南戰場失利後,周急需尋找新的礦源,而北方最豐富的青銅礦源就在中條山。

於是,晉拉開了對條戎戰爭的序幕。而這場戰爭,埋下了曲沃代翼70年權利遊戲的隱患。

西周厲王簋和銘文

(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