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怪傑金聖嘆其人其書

由 詩詞茶座 發表于 人文2022-09-04
簡介根據鄧實在一九一〇年刊行的《風雨樓存書》之《貫華堂才子書彙編》前所列《金聖嘆遺著目錄》可知,聖嘆論著可分為外書、內書兩部分,外書主要為文學評點,內書基本上屬於治經學道之作

頑廉懦立的意思是什麼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金聖嘆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怪傑。他光耀千古的文學評點在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絕對是一個特異的存在。關於他的人品與作品的爭議,自他成名之日起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金聖嘆(1608—1661),原名採(一名喟),字若採,蘇州吳縣人(一說長洲人)。明亡後更名金人瑞,號聖嘆,明末諸生。生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卒於清順治十八年“哭廟案”,終年54歲,一生恰好橫跨整個晚明清初。生前死後人們一直對其譭譽參半,頂禮膜拜者有之,真誠讚美者有之,極力詆譭者也不乏其人。比他稍後的廖燕說他“評點諸書,領異標新,迥出意表,乃千百年來始開生面者,文章秘訣,悉為發掘。”

[1]

王應奎說他“下筆機辯瀾翻,常有神助。……手眼獨出”。好友徐增在《天下才子必讀書敘》中則說“聖嘆異人也,學最博,才最大,識最超,筆最快……”。貶之者如陸文衡說“傷風敗化之尤也”,並詛咒他“此種人非有奇禍,即有奇窮,死後必受犁舌之獄。”同為名士的歸莊則說他“惑人心,壞風俗,亂學術,其罪不可勝誅矣”。[2]他的書沒有一本被《四庫全書》收入,所有官修的文苑傳、儒林傳、鄉賢傳等也都沒有讓他側身期間。

怪傑金聖嘆其人其書

金聖嘆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是在晚明蘇州鄉下度過的。就時代來說,那是個多災多難又思潮激盪的時代,就地域來說吳中地區是那時全國商業較為發達百姓較為富足的地方。明中期以來,吳中文人文采風流而又放誕不羈的風貌日益為世人側目,《明史·文苑傳》稱“吳中自祝枝山輩以放誕不羈為世所指目,而文才輕豔,傾動流輩,傳者增益而附麗之,往往出名教外”。另一方面一股注重實學講究通經致用的學術風尚也在悄悄興起。嘉靖隆慶以來,吳中歸有光及其友人和大批門徒互相勉勵,提倡忠孝節義,積極關注東南民生利病,批判朱子學和心學的弊端,致力甲兵錢穀等實際問題的鑽研。歷史資料證明那時蘇州地區商業發達,物產豐盈,尤其絲織業和棉織業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與之相應人們具有很強的市民精神。明末時期為反抗腐朽的政治統治和日益黑暗的宦官專權,該地區爆發了多次震驚全國的市民運動就是最好的證明。對於畢生沒有離開過鄉土的金聖嘆,吳中特有的社會風尚必然深深影響著他的成長,乃至他一生的立身處世和學術品格。

金聖嘆的童年應該說是充滿了自由與快樂的,比之同齡人他較少受到封建觀念和戒律的荼毒,一直儲存著純淨的天性。我們看《念舍弟》中他追憶少年時與雙胞胎弟弟嬉戲情形:

記得同君八歲時,一雙童子好威儀。

拈書弄筆三時懶,撲蝶尋蟲百事宜。

[3]

好一派天真爛漫的風光啊!金氏早年讀書時就對封建社會千百年來奉為讀書做官必由之路的儒家《四書》沒有興趣,卻對佛家典籍《妙法蓮華經》,尤其對《水滸傳》等通俗文學可謂愛不釋手。

吾年十歲,方入鄉塾,隨例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書,意惛如也。每與同塾兒竊作是語:不知習此將何為者?又窺見大人徹夜吟誦,其意樂甚,殊不知其何所得樂?又不知盡天下書當有幾許?其中皆何所言,不雷同耶?如是之事,總未能明於心。明年十一歲,身體時時有小病。病作,輒得告假出塾。吾既不好弄,大人又禁不許弄,仍以書為訊息而已。吾最初得見者,是《妙法蓮華經》。次之,則見屈子《離騷》。次之,則見太史公《史記》。次之,則見俗本《水滸傳》。是皆十一歲病中之創穫也。《離騷》苦多生字,好之而不甚解,記其一句兩句吟唱而已。《法華經》、《史記》解處不多,然而膽未堅剛,終亦不能常讀。其無晨無夜不在懷抱者,吾與《水滸傳》可謂無間矣。

[4]

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金聖嘆年幼時就很有個性與獨立見解,反感那些陳腐不堪的所謂經典,也不痴迷舉子業,要求天下書都有所創見,尤其推重那些有真知灼見、毫無功利性、溝通古今人類共通心靈的作品。

怪傑金聖嘆其人其書

金氏少年聰慧,也刻苦用功,常就作品尋常之處有著驚人的刻骨銘心的體驗,並能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顯示了他超乎常人的讀書天賦和聰明才智。

“記得聖嘆幼年初讀《西廂》時,見“他不瞅人待怎生”之七字,悄然廢書而臥者三四日。此真活人於此可死,死人於此可活,悟人於此又迷,迷人於此又悟者也!不知此日聖嘆是死是活,是迷是悟,總之悄然一臥至三四日,不茶不飯,不言不語,如石沉海,如火滅盡者,皆此七字勾魂攝魄之氣力也。先師徐叔良先生見而驚問,聖嘆當時恃愛不諱,邊直告之。先師不唯不嗔,乃反嘆曰:孺子異日真是世間讀書種子!”

[5]

“他不瞅人待怎生”表達了張生一腔熱情得不到鶯鶯回映時的無奈和感傷。他們一雙青年男女一個多情一個無情關聖嘆何事,幼年的他犯得著而為之失魂落魄,茶飯不思嗎?足證他小小年紀就多麼的多愁善感。

怪傑金聖嘆其人其書

成年以後除了很早就考取秀才之外,在仕途上再也沒有什麼作為。而晚明政治腐敗,宦官專權,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滿清貴族不時叩關內侵,統治者為應付危局橫徵暴斂,國家危機四伏,朱明政權風雨飄搖。同時吳中地區文人士子們狂傲任誕之風盛行,金聖嘆屢屢參加科考又每次遊戲科場甚至戲弄考官。後來家道中落,親屬凋喪,“我年雖幼,而眷屬凋傷獨為至多,驟讀此言,不覺眼淚下。”這時為了艱難度日,他不得不坐館授徒;坐館之餘他博覽群書,舉凡經史子集箋疏訓詁,以及釋道內外諸典、稗官野史、九夷八蠻之記載,無不涉獵;再加政治上難有作為憤懣的鬱積,都促使他提起筆來埋頭學術勤奮創作。中年以後絕意仕進潛心著述,蔡丐因說他“年四十,已勤勉著述,丹黃不輟,貫華堂中,書如獺祭,心血耗竭,白髮星星矣。”

[6]

怪傑金聖嘆其人其書

從明崇禎十四年(1641)寫就《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到清順治十八年(1661)54歲時臨終前仍未竣工的《唱經堂杜詩解》,金氏一生孜孜不倦著述豐富。根據鄧實在一九一〇年刊行的《風雨樓存書》之《貫華堂才子書彙編》前所列《金聖嘆遺著目錄》可知,聖嘆論著可分為外書、內書兩部分,外書主要為文學評點,內書基本上屬於治經學道之作。實際上其主要著作可分為三類:

文學評點,

《第五才子書水滸傳》《第六才子書西廂記》《天下才子必讀書》《左傳釋》《釋小雅》《唐才子詩》《杜詩解》等;

學術著作

,《通宗易論》《聖人千案》《法華三昧》《南華字制》等;

詩文創作

,《沉吟摟詩選》《沉吟樓借杜詩》《西域風俗記》《葭秋堂詩序》等。

[1] 鍾來因整理《杜詩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第279頁

[2]《歸莊集》(卷二)歸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第499-500頁

[3] 《沉吟樓詩選》金聖嘆撰,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04頁

[4] 《水滸·序三》,曹方人、周錫山標點《金聖嘆全集》一,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第9頁

[5] 《西廂·酬韻》夾批,《全集》三,第68-69頁

[6] 鍾來因整理《杜詩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第280頁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