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圓明園“接秀山房”讓我想起一首歌《我把太陽迎進祖國》

由 博物館學文化 發表于 人文2022-08-30
簡介“接秀山房”位於圓明園福海景區的東岸,建成於雍正年間,因既可俯視福海的波瀾壯闊,也可遠接西山景色的秀美,故稱“接秀山房”

我是一日太陽西下是什麼歌

圓明園“接秀山房”讓我想起一首歌《我把太陽迎進祖國》

圓明園“接秀山房”讓我想起一首歌《我把太陽迎進祖國》

圓明園“接秀山房”讓我想起一首歌《我把太陽迎進祖國》

圓明園“接秀山房”讓我想起一首歌《我把太陽迎進祖國》

圓明園“接秀山房”讓我想起一首歌《我把太陽迎進祖國》

圓明園“接秀山房”讓我想起一首歌《我把太陽迎進祖國》

《我把太陽迎進祖國》,是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閻維文演唱的一首歌曲,講述的是我國邊防最東端一個哨所的情景。哨所不大,位置重要,不僅是門戶,也是我國欣賞太陽最好的地方和最好的地方。

“接秀山房”位於圓明園福海景區的東岸,建成於雍正年間,因既可俯視福海的波瀾壯闊,也可遠接西山景色的秀美,故稱“接秀山房”。接秀山房主殿是一座西向的三間大殿,簷下懸掛著雍正御筆的“接秀山房”匾。殿兩端伸出有遊廊,將南面的攬翠亭與北面的澄練樓完美地連線成一個整體。

這在接秀山房景區地下的一塊石碑上寫得清清楚楚:“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建於清雍正年間。正殿三間,面向西,北為尋雲樓,南在攬翠亭,後又增建澄練樓。此景依山傍水,亭臺錯落,面前巨湖空澄,遠接西山秀色。”從這段話碑文中,我們可看出它和《我把太陽迎進祖國》是那個哨所一樣,是賞湖景和西山秀色最好的地方。

乾隆九年,乾隆御詩《接秀山房》的序言中寫道:“平岡縈迴,碧沚停蓄,虛館閒閒,境獨夷曠。隔岸數峰逞秀,朝嵐霏青,返照添紫,氣象萬千,真目不給賞,情不周玩也。”詩文:“煙霞供潤浥,朝暮看遙興。戶接西山秀,窗臨北渚澄。琴書吾所好,松竹古之朋。彷彿雲林衲,攜筇共我登。”從序言和詩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的境界又高了一層,這裡不僅風景如畫,是欣賞西山美景的好地方,也是一個讀書撫琴的好所在。

在接秀山房殿的南側,原來有一組獨立的建築名叫“觀魚躍”,也是西向面對福海的。在嘉慶二十二年(1817)前後,將其拆除並進行了改建,向東移了一點距離,還把朝向改為了南向。建成了一座三卷五間的大殿,殿簷下懸掛著嘉慶帝御書匾額“觀瀾堂”,是福海沿岸最大的建築。觀瀾堂裝飾的十分華麗,整個宮殿房梁、柱子、門窗和室內傢俱都採用了珍貴的紫檀木,上面鑲嵌了金、銀,以及珍珠、翡翠等珍貴寶石。堂東為佛堂,西設有寶座床可供皇帝休息,嘉慶、道光、咸豐三位皇帝都很喜歡居住在這裡,並留有大量描寫觀瀾堂的詩句。

嘉慶帝共寫過9首御詩《觀瀾堂》,第一首是這樣寫的:“堂臨福海岸東偏,坐對晴瀾得景全。遠疊金麟涵錦浪,平鋪碧穀趁澄淵。”寫明瞭它的位置和周圍的景色。道光帝也以《觀瀾堂》為題寫過16首御詩,其中一首是:“風清臨福海,雲霽見香山。坐對澄心鏡,虛窗綠蔭環。”寫明瞭這裡近臨福海、遠接香山,風景如畫的特色。

這裡現在都已清理出基址,並分別立有兩方印章碑,刻著“接秀山房”和“觀瀾堂”的篆文璽印,以及景色簡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