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由 玲寒讀古書 發表于 人文2022-08-29
簡介這是我們古人對天地的表述,也作為被部分後世人認為古人愚昧無知的證據——但實際上,古人並不完全認為地就是“方”的——如張衡就曾講過“渾天如雞子,地如蛋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

什麼隅什麼反成語

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抄讀《易經》——坤。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在這裡先插句題外話,在易經中,乾之後就是坤,這個是因為天地相對,且陽與陰也是萬物生髮的起始。

但在《斷易天機》等書中,乾之後卻並不是坤,而是天風姤。後者則是根據爻變的規律,對易經六十四卦進行了分類,每八個卦分屬一宮(每宮首卦即是八純卦之一——乾、坤、坎、兌、震、巽、離、艮),在五行的屬性上也相同。比如乾宮中,首卦是乾,其餘的7個卦分別是姤、遁、否、觀、剝、晉、大有。這八個卦均為金屬性。

當然,我們現在主要是抄讀《易經》,所以還是按照《易經》的順序進行講解。

好,那麼接下來我們進入卦一:坤。

首先

,是坤的卦象。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坤是六個陰爻,是坤上、坤下,內外相同。

其次

,是坤的卦辭和爻辭。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坤卦卦辭對應的《文言》如下:

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大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這一部分,前邊是講的如“坤”這般的君子應有的德行——這一部分我們後邊結合每個爻的爻辭、小象和文言來講。

底下從積善之家開始,則是孔子自己對世事的感慨。尤其“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實對應的正是最後“龍戰於野”的狀況。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再次,

則為彖辭。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象曰: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簡要將每一爻的“小象”,結合孔子的“文言”解釋每個爻的爻辭,其中:

初六: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子曰:《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本爻講的是這樣一個場景——初冬,天氣漸漸冷了,清晨起來,只見草木結霜,天地彷彿被鑲了薄薄一層白色的邊。而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順著氣候(也就是天道)的變化,這白色的邊越來越厚,直到變成了堅實的冰。

那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是無力轉圜的,能夠做的,便是順勢而為。或者,也可以將整個卦看作是從少陰到老陰的變化,初六則正是少陰開始之時,陰氣剛剛升起,超過了陽氣,但往上看,之後的變化也全是陰爻,自然也只有順勢而行。

六二: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子曰:“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作為內卦中間的爻,本爻講的其實是“地德”的底線和原則——方、直。在這裡,我想插句關於

“天圓地方”

的題外話。這是我們古人對天地的表述,也作為被部分後世人認為古人愚昧無知的證據——但實際上,古人並不完全認為地就是“方”的——如張衡就曾講過

“渾天如雞子,地如蛋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

。雖然張衡遠在《周易》年代之後,但古人“天圓地方”的說法,實際上是在“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前提之下,以“我”這個人的主體作為核心,描述天道、地道給予人的直觀感受。

圓、方,實際上體現的是一種哲學上的理念。

正如上一章所談的乾卦,天道雖然剛健,但“天德不可為首”,所以天中其實有著圓融、包容的一面;反過來,地道雖然柔順,但這種柔順卻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而是“本性即此”,同時是有其本性的原則的。這就是核心中直,對外以方的一面。體現在為人處世,則是柔順但不依附,寬厚卻不迂腐,溫柔之中,互相尊重。

六三: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子曰:陰雖有美,“含”只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本爻講的是含蓄的美德。地道謹守本分,如大地生養萬物,但卻不居功,只是默默地付出,跟隨著天的執行,給予自己能夠給予的一切。舉個現實的例子,假設放到專案中,“從王事”的人,就好比後勤保障人員,雖然沒有自己的成果,但對於整個專案而言,仍然是有始有終,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也可將這種“從王事”,理解為類似“服務”的含義。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六四: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子曰: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本爻所講的括囊,並不是把包裹再放大一些,相反,是指的把口子收緊一些。我們從孔子的《文言》部分能夠看出,這一爻對應的外界環境不太樂觀,而此刻賢人是隱居起來的——也就是說,這時候要更加的謹慎一些,甚至為了保護自己,可以“獨善其身”。這樣子做,不會有什麼好處,但也不會有什麼壞處。

不過,雖然“君子不居危牆之下”,但在歷史的風雲變幻之中,也總有偉人和英雄,是會在天地變化的動盪時期,仍然逆流而上,奮起與時代抗衡,為黎民百姓掙命——這樣的人,是值得敬佩的。甚至是講“賢人隱”的孔子本人,在春秋時也不甘於沉默,而是講學、遊歷,為這個國家的命運操碎了心,這當然是值得我們肯定和學習的。

六五: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子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本爻所舉的例子,似乎離我們平日的生活遠了些。此處就要把五行的理論引進來了。我國的五行並不僅僅是在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之上的,實際上它融入到了各種我們生活所需的概念之中。譬如五色、五臟、五味、五音等等等等。而五色的青赤黃黑白中,黃色與五方位的“中”是對應的,於屬性上,則是土——這也正是坤卦以及坤宮本身的屬性。那麼,“黃”中通理的意思,我們能夠明白了,它其實代表的就是中正。

而“裳”則指的是古代人穿的下衣。這是穿在外邊的衣服之內的,因此象曰“文在中也”,指的是好看的紋路,藏在裡邊——這是因為本爻是陰爻,但又在陽數(五)之上,故而展示的是隱藏起來的美好。

《文言》也說,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即可理解為,擁有“黃裳”這樣品德的人,他默默地奉獻付出,守正居中,不偏不倚,且不顯擺、也不出頭,這便是地道中,“美之至”啦。

上六: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子曰: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兼於陽,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本爻的爻辭似乎就不太妙了,而到了本爻,其實也代表“陰”到了盡頭,抵達了“老陰”的狀態。

易經(出版)

【周】姬昌(出版)

武俠

免費閱讀

這裡就要講一下少陰、少陽、老陰、老陽的概念了。

“易”有三個概念,首先是“不易”——即不變,這其實指的就是古人理解中真正的“道”,它是始終存在亙古不變的,變化的是它的各種呈現,但這個能變的“東西”一直都在那,這是性與相的區別,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其次是“簡易”——即簡單。用符號直接體現事物,自然是簡單的。也有一說“卦”本身指的就是“掛在那”,直截了當就能看到。

再次是“變易”——佛家講世事無常,也是這個意思。從表象上看,沒有什麼東西是一直不變的。所以陰陽,也是互相轉化的。當陽到了最盛之時,也就是日中則昃,陰氣就要逐漸興起,這就是老陽轉為了少陰,反過來,陰到了最強的時候,也就會轉向陽的一面。而陰陽變化之際,則會產生激烈的動盪,形容起來,便是“龍戰於野”。

其血玄黃,孔子已給出了答案——是因為“

天玄而地黃”。

那麼龍戰的結果是“其血玄黃”,玄和黃混在了一起,正是指的陰陽雜亂的意思。

最後講講用六: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卦象故事

《斷易天機》曰:

此卦漢高祖與項羽交爭,卜得之,乃知身霸天下。

其評曰:坤者,順也。乃順承天,外物資生,用動則濁,用靜則清。所作有順,外物皆成。

故稱其:

生載萬物之課,君暢臣和之象。

那我們今天便講講楚漢之爭的故事。

楚漢之爭,是指的秦朝滅亡之後,以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為首的兩大勢力,為了爭奪國家的統治權,而展開的曠日持久的鬥爭。

這場鬥爭涉及的勢力比較多,前後兩方勢力變化也較大。我做了幾張圖,幫大家簡單梳理一下: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講你讀得懂的《易經》:坤——仔細講講黃裳、龍戰於野都是啥

在這裡我個人傾向,劉邦應該是在楚漢之爭開始甚至是還沒有完全開始時佔的坤卦。當時的卦象給他的提示是不要逆勢而動,要韜光養晦、順勢而為,固守自己的本分,謙虛謹慎,便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

好,那麼今天的坤就講到這裡,明天我們將進入《易經》卦三——屯。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收藏、關注哦,謝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