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和尊重,更是對我們從何而來的追尋。

由 書香沒有門第 發表于 人文2022-08-29
簡介尾聯“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收束全詩,陸機的《為顧彥先贈婦》詩中雲:“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不僅指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

裘馬清狂是什麼意思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明明春風和煦卻透著點點哀愁,千年前杜牧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寫盡了清明時節的哀思與悲慼,如今千年過去,我們在這一天仍然會忍不住“借問酒家何處有”,畢竟在這個祭奠亡人的日子裡,我們也只有借酒消愁了。可是也有人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人墨客無數,也不只有杜牧寫過清明,今天我們就走進陸游的一首詩,他筆下的清明又是什麼樣子呢?

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和尊重,更是對我們從何而來的追尋。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首詩的白話譯文如下: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我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

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和尊重,更是對我們從何而來的追尋。

陸游的這首《臨安春雨初霽》寫於淳熙十三年,此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山陰賦閒了五年,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清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這一年春天,陸游又被起用為嚴州知府,赴任之前,陸游先到臨安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裡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和尊重,更是對我們從何而來的追尋。

此詩首聯“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一句就直接寫出自己對於政事的興趣漸漸變淡,如同薄紗,可偏偏身不由己又有人讓他千里迢迢騎馬來到京城沾染繁華,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無奈,另外有很多覺得這句話充滿了濃濃的江湖氣息,可不是嗎,江湖不也是身不由己,天下飄零的麼?

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和尊重,更是對我們從何而來的追尋。

頷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一聯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他隻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作者描繪了一幅明豔生動的春光圖,但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於刻畫春光,而是與前後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

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和尊重,更是對我們從何而來的追尋。

頸聯“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寫作者無聊時的舉動。陸游客居京華,閒極無聊,所以以草書消遣。因為是小雨初霽,所以說“睛窗”,“細乳”即是沏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鑑別茶的等級,這裡就是品茶的意思。無事而作草書,睛窗下品著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閒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後,正藏著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宏願,而嚴州知府的職位本與他的素志不合,何況覲見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

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和尊重,更是對我們從何而來的追尋。

尾聯“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收束全詩,陸機的《為顧彥先贈婦》詩中雲:“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不僅指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陸游這裡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莫起風塵嘆”,是因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詩人之願。因京中閒居無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鄉躬耕。“猶及清明可到家”實為激楚之言。偌大一個杭州城,竟然容不得陸游有所作為,悲憤之情見於言外。

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和尊重,更是對我們從何而來的追尋。

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詞其實和清明的關係並不大,但是他最後提到“猶及清明可到家”,清明掃墓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清明時節一定要回鄉祭祖,這是我們對前人的尊重和緬懷,是對我們從哪裡來的追尋,我們的根永遠不能忘記,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處處有來路。

清明掃墓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和尊重,更是對我們從何而來的追尋。

另附筆者去年清明所作詩一首,並非專業,如果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網友多多賜教。

四月五日清明節於烈士陵園有感

青柏坡下天地旋,贏得倭寇不西越。

再憶前時清明日,小杜長安不見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