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由 老張教育新思享 發表于 人文2022-08-27
簡介(3)如圖4,當點E,F不重合時,(2)中的結論仍然成立,理由如下:變式1.(2022春歷城區期末)閱讀下列材料:數學課上老師出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等腰Rt△PBF的直角頂點P在正方形ABCD的邊AD上,斜邊BF交CD於點Q,連線PQ

尋蹤覓影的下一句是什麼

經歷得越多,越發現,所有的捷徑,到最後都是繞遠。所有的按部就班,都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周易》裡有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生命唯有奮鬥,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老子說,大巧不工。所有的炫技在,在真正的實力面前,都是跳樑小醜。所有的抖機靈,在真正的智慧面前,都是自作聰明。我越來越認同,勤能補拙,熟能生巧。

“庖丁解牛”是一則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它出自《莊子·養生主》。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其技如此,亦不過熟能生巧矣。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它告訴我們:世間萬物皆有其“道”,只要我們用心實踐,不斷摸索,善於求道,並遵道而行,長此以往,定能達到熟能生巧、遊刃有餘、出神入化的境界。

又有歐陽文公之

《賣炭翁》中

賣油翁的那句話,“無他,唯手熟爾!”想起來上學時候,沒有太多的應試技巧,有的只是題海戰術。曾經何時,也跟很多憤青批判過題海戰術。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現在想來,真是可笑。題海戰術,看起來沒有什麼技巧可言,卻實實在在地踐行了熟能生巧。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曾國藩是晚清叱吒風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也是卓有成就的理學家和文學家。但他小時候天資愚鈍,常常學習到很晚,才能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有一次,老師讓學生們背誦《關關睢鳩》這篇文章,第二天抽查。

這下可難倒了記憶力極差的曾國藩。吃過晚飯,他就個人去房間背書了

不料,這天夜裡恰好有一個小偷潛伏在曾國藩家,伏於屋簷之上。曾國藩不知,讀書朗朗,久久不能背誦。賊人見其不睡,由恨而怒,由怒而嘲笑之:“汝愚笨若此,不能讀書!”自背一遍,竟揚長而去。

曾國薄後來大有作為,始終忘不掉這件事。他告誠自己:自己並不聰明,靠的只是勤奮。要是那位聰明的盜賊也能勤奮守德走正道,他同樣會像自己一樣幹出一番大事業。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近代之名伶梅蘭芳先生曾自謂愚鈍,其技藝全憑苦學。初,蘭芳欲拜師學藝,其師觀之雙目暗淡無神,轉動呆板,非梨園子弟之資也。故不允。蘭芳不離不棄,養鴿子於閣樓,清晨放飛,仰望天空,窮追鴿子翱翔之身影;又養金魚,每日俯視水底,尋蹤覓影。多年積累,終使雙目橫波,似一汪秋水,閃閃生輝,脈脈含情。終成一代名伶,真善補拙者也!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事實就是這樣,好多人的天賦和資質,並不是有多高,但他們憑藉著勤奮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完善自我,最終走向了成功。

勤奮不是讀死書,也不是死讀書,而是要開動機器,積累經驗。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勤奮可以反覆地刺激人類的腦細胞,並透過這種頻繁的刺激把獲取的資訊儲存起來,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及時地提取出來。

勤奮可以提高頭腦的靈活性,使人變得更加聰慧靈敏。一些天資較差、智力較低的人,可以透過勤奮和努力化拙為巧、變拙為靈。

有耕耘就會有收穫,我們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就會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明天。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縱觀近幾年各地中考數學壓軸題,幾乎都是類比探究題,學生對這類題真實又愛又恨,愛是因為它的分值高,10——14分,恨是因為對這類題一籌莫展,感覺它變幻莫測,摸不到規律,老師講一個會一個,再遇到還是不會做。透過本文類比探究題的總結,願能對考生助一臂之力。

解題理論

類比、拓展探究題是一類共性條件與特殊條件相結合,由特殊情形到一般情形(或是由簡單到複雜)的綜合性題目。 一般考查類比轉化、從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引導學生作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在平時的訓練中,只有多給學生畫圖,演示,才能逐步完成類比、歸納、拓展、應用的過程。

主要考查的型別有:

①由動點引起的探究;②由圖形的平移、旋轉引起的探究;③由圖形的形狀變化引起的探究;④由圖形的摺疊引起的探究等。

典型問題

例1.(2022達州中考題)某校一數學興趣小組在一次合作探究活動中,將兩塊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等腰直角三角形CDE,按如圖1的方式擺放,∠ACB=∠ECD=90°,隨後保持△ABC不動,將△CDE繞點C按逆時針方向旋轉α(0°<α<90°),連線AE,BD,延長BD交AE於點F,連線CF.該數學興趣小組進行如下探究,請你幫忙解答:

【初步探究】

(1)如圖2,當ED∥BC時,則α=

(2)如圖3,當點E,F重合時,請直接寫出AF,BF,CF之間的數量關係:

【深入探究】

(3)如圖4,當點E,F不重合時,(2)中的結論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請給出推理過程;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拓展延伸】

(4)如圖5,在△ABC與△CDE中,∠ACB=∠DCE=90°,若BC=mAC,CD=mCE(m為常數).保持△ABC不動,將△CDE繞點C按逆時針方向旋轉α(0°<α<90°),連線AE,BD,延長BD交AE於點F,連線CF,如圖6.試探究AF,BF,CF之間的數量關係,並說明理由.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分析】

(1)由平行線的性質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義可得α的值;

(2)先根據SAS證明△ACE≌△BCD(SAS),得AF=BD,最後由線段的和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邊與直角邊的關係可得結論;

(3)如圖4,過點C作CG⊥CF交BF於點G,證△BCG≌△ACF(ASA),得GC=FC,BG=AF,則△GCF為等腰直角三角形,GF=

CF,即可得出結論;

(4)先證△BCD∽△ACE,得∠CBD=∠CAE,過點C作CG⊥CF交BF於點G,再證△BGC∽△AFC,得BG=mAF,GC=mFC,然後由勾股定理求出GF=

FC,即可得出結論.

【解答】

:(1)∵△C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E=45°,

∵ED∥BC,∴∠BCD=∠CDE=45°,即α=45°,

故答案為:45°;

(2)BF=AF+

CF,理由如下: 如圖3,

∵△ABC和△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CE=∠ACB,AC=BC,CD=CE,DF=

CF,

∴∠ACE=∠BCD,

∴△ACE≌△BCD(SAS),∴AF=BD,

∵BF=DF+BD,∴BF=AF+

CF;

故答案為:BF=AF+

CF;

(3)如圖4,當點E,F不重合時,(2)中的結論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變式1.(2022春歷城區期末)閱讀下列材料:

數學課上老師出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等腰Rt△PBF的直角頂點P在正方形ABCD的邊AD上,斜邊BF交CD於點Q,連線PQ.請探索PQ、AP、CQ的數量關係.

某學習小組的同學經過探索,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利用現在所學的旋轉知識,可將△ABP旋轉到△CBE位置,然後透過證明△BPQ≌△BEQ來探索數量關係.

(1)(問題解決)請你根據他們的想法寫出PQ、AP、CQ的數量關係是

(2)(學以致用)如圖2,若等腰Rt△PBF的直角頂點P在正方形ABCD的邊DA的延長線上,斜邊BF的延長線交CD的延長線於點Q,連線PQ,猜想線段PQ,AP,CQ滿足怎樣的數量關係?並證明你的結論.

(3)(思維拓展)等腰直角△ABC中,∠ACB=90°,P為△ABC內部一點,若BC=2.則AP+BP+CP的最小值=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分析】

(1)由旋轉的性質可得BP=BE,∠ABP=∠EBC,AP=CE,∠A=∠BCE=90°,由“SAS”可證△BQE≌△BQP,可得PQ=QE,可得結論;

(2)由旋轉的性質可得BP=BE,∠ABP=∠EBC,AP=CE,由“SAS”可證△BQE≌△BQP,可得PQ=QE,可得結論;

(3)由旋轉的性質可得AC=A‘C=2,∠A’CA=∠PCP‘=60°,CP=CP’,AP=A‘P’,可證△CPP‘是等邊三角形,可得CP=PP’,當點A‘,點P’,點P,點B四點共線時,BP+AP+CP有最小值為A‘B的長,即可求解.

【解答】

(1)證明:如圖1,將△ABP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到△CBE,

∴BP=BE,∠ABP=∠EBC,AP=CE,∠A=∠BCE=90°,

∴∠BCD+∠BCE=180°,∴點E,點C,點D三點共線,

∵BP=PF,∠BPF=90°,∴∠PBF=45°,∴∠ABP+∠CBQ=45°,

∴∠EBC+∠CBQ=45°=∠QBE=∠PBF,

又∵BE=BP,BQ=BQ,∴△BQE≌△BQP(SAS),∴PQ=QE,

∴PQ=QE=QC+CE=AP+QC;

故答案為:PQ=AP+CQ;

(2)解:CQ=AP+PQ,理由如下:

如圖2,將△ABP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到△CBE,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BP=BE,∠ABP=∠EBC,AP=CE,

∵BP=PF,∠BPF=90°,∴∠PBF=45°,

∴∠ABP+∠ABQ=45°,

∴∠EBC+∠ABQ=45°=∠QBE=∠PBF,

又∵BE=BP,BQ=BQ,

∴△BQE≌△BQP(SAS),∴PQ=QE,

∴PQ=QE=QC﹣CE=QC﹣AP,∴CQ=AP+PQ;

(3)解:如圖3,將△ACP繞點C順時針旋轉60°,得到△A’CP‘,連線PP’,A‘B,過點A’作A‘E⊥BC,交BC的延長線於E,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AC=A’C=2,∠A‘CA=∠PCP’=60°,CP=CP‘,AP=A’P‘,

∴△CPP’是等邊三角形,

∴CP=PP‘,

∴BP+AP+CP=BP+PP’+A‘P’,

∴當點A‘,點P’,點P,點B四點共線時,BP+AP+CP有最小值為A‘B的長,

∵∠A’CE=180°﹣∠ACA‘﹣∠ACB=30°,A’E⊥CE,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變式2(2022嘉興一模)轉化是解決數學問題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它可以在數與數、數與形、形與形之間靈活應用.請解答下面的問題:

如圖1,在△AOB中,OA=OB,∠AOB=90°.

【基礎鞏固】

(1)將圖1中△AOB繞點B按順時針方向旋轉60°得到△DCB(如圖2),連結OC.求證:OC=OB.

【思考探究】

(2)將圖1中△AOB繞點B按順時針方向旋轉60°並縮小得到△DCB(如圖3),使

,連結OC,AD.

①求證:△OBC∽△ABD;

②用等式表示AD與AB之間的數量關係,並說明理由.

【拓展延伸】

(3)

將圖1中△AOB繞點B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某個角度(小於180°)並縮小得到

△DCB(如圖4),使

,連結OC,AC,AD.當OC=OB時,求

的值.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OB=OC,∴AB=AD,

∵BC=DC,AC=AC,

∴△ABC≌△ADC(SSS),

∴∠ACD=∠ACB=135°,

∴∠BCE=∠DCE=45°,∴∠CEB=90°,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方法總結

:解圖形旋轉引起的探索題的一般思路

1。類比、拓展探究題一般會有三問,每一問都是對前一問的昇華和知識的遷移應用,解題的一般思路為:

(1)第一問透過操作發現,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第二問通常是在第一問的基礎上,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只需觀察改變的條件,即可利用同樣的思路解決問題;

(3)第三問通常將原題中的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利用前兩問的做題思路進行求解。

2。探究兩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

(1)兩條線段相等,通常透過特殊四邊形和三角形全等來證明。

(2)兩條線段有倍分關係,通常構造基本模型來證明:

①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或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證明2倍關係;

②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證明

倍關係;

③利用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證明

倍關係。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例2.

(2022威海中考題)回顧:用數學的思維思考

(1)如圖1,在△ABC中,AB=AC.

①BD,CE是△ABC的角平分線.求證:BD=CE.

②點D,E分別是邊AC,AB的中點,連線BD,CE.求證:BD=CE.

(從①②兩題中選擇一題加以證明)

猜想:用數學的眼光觀察

經過做題反思,小明同學認為:在△ABC中,AB=AC,D為邊AC上一動點(不與點A,C重合).對於點D在邊AC上的任意位置,在另一邊AB上總能找到一個與其對應的點E,使得BD=CE.進而提出問題:若點D,E分別運動到邊AC,AB的延長線上,BD與CE還相等嗎?請解決下面的問題:

(2)如圖2,在△ABC中,AB=AC,點D,E分別在邊AC,AB的延長線上,請新增一個條件(不再新增新的字母),使得BD=CE,並證明.

探究:用數學的語言表達

(3)如圖3,在△ABC中,AB=AC=2,∠A=36°,E為邊AB上任意一點(不與點A,B重合),F為邊AC延長線上一點.判斷BF與CE能否相等.若能,求CF的取值範圍;若不能,說明理由.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分析】

(1)①證明△BCD≌△CBE(ASA),推出BD=CE即可;

②證明△BCD≌△CBE(SAS),推出BD=CE即可;

(2)新增條件:BE=CD(答案不唯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證明即可;

(3)能.設CF=x,假設BF=A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求出x的值,即可判斷.

【解答】

(1)證明:①∵AB=AC,

∴∠ABC=∠ACB,

∵BD是△ABC的角平分線,∴∠DBC=

∠ABC,

同理∠ECB=

∠ACB,∴∠DBC=∠ECB,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②∵AB=AC,∴∠ABC=∠ACB,

∵D是AC的中點,∴CD=

AC,

同理BE=

AB,∴BE=CD,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2)解:新增條件:BE=CD(答案不唯一).

理由:∵AB=AC,

∴∠ABC=∠ACB,

∵∠ABC+∠EBC=∠ACB+∠BCD=180°,

∴∠CBE=∠BCD,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BD=CE;

(3)能.

理由:如圖3中,值AC上取一點D,使得BD=CE,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若BF=CE,則BF=BD,反之也成立.

∵BD<AB,∴BF<AB,

顯然BD越大,BF就越大,CF也越大,

假設BF=AB,

∵∠A=36°,∴∠BFA=∠A=36°,

∴∠ABF=180°﹣2×36°=108°,

∵AB=AC,∴∠ABC=∠ACB=72°,

∴∠BCF=180°﹣72°=108°,∴∠BCF=∠ABF,

∵∠BCF=∠ABF,∠BFC=∠AFB,∴△BFC∽△AFB,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變式1.(2022盤錦中考題)在△ABC中,AC=BC,點D線上段AB上,連線CD並延長至點E,使DE=CD,過點E作EF⊥AB,交直線AB於點F.

(1)如圖1,若∠ACB=120°,請用等式表示AC與EF的數量關係:

(2)如圖2.若∠ACB=90°,完成以下問題:

①當點D,點F位於點A的異側時,請用等式表示AC,AD,DF之間的數量關係,並說明理由;

②當點D,點F位於點A的同側時,若DF=1,AD=3,請直接寫出AC的長.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分析】

(1)過點C作CG⊥AB於G,先證明△EDF≌△CDG,得到EF=CG,然後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即可求出答案;

(2)①過點C作CH⊥AB於H,與(1)同理,證明△EDF≌△CDH,然後證明△AC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結論;

②過點C作CG⊥AB於G,與(1)同理,得△EDF≌△CDG,然後得到△A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1)過點C作CG⊥AB於G,如圖1,

∵EF⊥AB,∴∠EFD=∠CGD=90°,

∵∠EDF=∠CDG,DE=CD,

∴△EDF≌△CDG(AAS),∴EF=CG;

在△ABC中,AC=BC,∠ACB=120°,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2)①過點C作CH⊥AB於H,如圖2,

與(1)同理,可證△EDF≌△CDH,∴DF=DH,

∴AD+DF=AD+DH=AH,

在△ABC中,AC=BC,∠ACB=90°,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H=45°,∴△AC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變式2.(2022河南中考題)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課上,老師讓同學們以“矩形的摺疊”為主題開展數學活動.

(1)操作判斷

操作一:對摺矩形紙片ABCD,使AD與BC重合,得到摺痕EF,把紙片展平;

操作二:在AD上選一點P,沿BP摺疊,使點A落在矩形內部點M處,把紙片展平,連線PM,BM.

根據以上操作,當點M在EF上時,寫出圖1中一個30°的角:

(2)遷移探究

小華將矩形紙片換成正方形紙片,繼續探究,過程如下:

將正方形紙片ABCD按照(1)中的方式操作,並延長PM交CD於點Q,連線BQ.

① 如圖2,當點M在EF上時,∠MBQ=

°,∠CBQ=

°;

②改變點P在AD上的位置(點P不與點A,D重合),如圖3,判斷∠MBQ與∠CBQ的數量關係,並說明理由.

(3)拓展應用

在(2)的探究中,已知正方形紙片ABCD的邊長為8cm,當FQ=1cm時,直接寫出AP的長.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分析】

(1)由摺疊的性質可得AE=BE=

AB,∠AEF=∠BEF=90°,AB=BM,∠ABP=∠PBM,由銳角三角函式可求∠EMB=30°,即可求解;

(2)①由“HL”可證Rt△BCQ≌Rt△BMQ,可得∠CBQ=∠MBQ=15°;

②由“HL”可證Rt△BCQ≌Rt△BMQ,可得∠CBQ=∠MBQ;

(3)分兩種情況討論,由摺疊的性質和勾股定理可求解.

【解答】

:(1)∵對摺矩形紙片ABCD,

∴AE=BE=

AB,∠AEF=∠BEF=90°,

∵沿BP摺疊,使點A落在矩形內部點M處,

∴AB=BM,∠ABP=∠PBM,

∵sin∠BME=

,∴∠EMB=30°,

∴∠ABM=60°,∴∠CBM=∠ABP=∠PBM=30°,

故答案為:∠EMB或∠CBM或∠ABP或∠PBM(任寫一個即可);

(2)①由(1)可知∠CBM=30°,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AB=BC,∠BAD=∠C=90°,

由摺疊可得:AB=BM,∠BAD=∠BMP=90°,

∴∠BM=BC,∠BMQ=∠C=90°,

又∵BQ=BQ,∴Rt△BCQ≌Rt△BMQ(HL),∴∠CBQ=∠MBQ=15°,

故答案為:15,15;

②∠MBQ=∠CBQ,理由如下: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AB=BC,∠BAD=∠C=90°,

由摺疊可得:AB=BM,∠BAD=∠BMP=90°,

∴BM=BC,∠BMQ=∠C=90°,

又∵BQ=BQ,∴Rt△BCQ≌Rt△BMQ(HL),

∴∠CBQ=∠MBQ;

(3)由摺疊的性質可得DF=CF=4cm,AP=PQ,

∵Rt△BCQ≌Rt△BMQ,∴CQ=MQ,

當點Q線上段CF上時,∵FQ=1cm,

∴MQ=CQ=3cm,DQ=5cm,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方法總結:

考查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從特殊的條件中猜想出結論,在一般條件下論證結論,最後運用結論解決問題;

另一種是在特殊條件下得出結論,改變條件的特殊性(如點的位置發生改變,圖形的形狀發生改變等),判斷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解決這一類題主要有三個步驟:

一、尋找基本圖形:

第一問比較簡單,一般在特殊條件下,考查全等、相似、三角函式、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中垂線和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等簡單知識點,大多數學生都可以做對;第二問,將第一問的特殊條件減弱,或者將圖形中的點、線、形作平移、旋轉變換等,要求學生仿照第一問,解決問題。

要想解決第二問,需要尋找第一問的基本圖形。

二、比葫蘆畫瓢,順藤摸瓜:“藤”是指由題幹中不變的條件、由基本圖形得出的結輪,找到“藤”,比葫蘆畫瓢,類位元殊情況下的結論解決第二問。

三、構造基本圖形,得出結論:,應用第一問和第二問的結論,解決相關問題。這一問的難點在於:如何準確第找出基本圖形,應用前兩問的結論。

善於求道,不斷摸索,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