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清風典歷 | 遊說之士得上卿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人文2022-08-26
簡介”趙王沒聽虞卿的建議,而是與平陽君趙豹決定與秦國議和,派鄭朱入秦

躡蹻簷簦的簷字怎麼讀

清風典歷 | 遊說之士得上卿

清風典歷 | 遊說之士得上卿

虞卿者,遊說之士也。躡蹻簷簦說趙孝成王。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虞卿。

秦、趙戰於長平,趙不勝,亡一都尉。趙王召樓昌與虞卿曰:“軍戰不勝,尉復死,寡人使束甲而趨之,何如?”樓昌曰:“無益也,不如發重使為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為不媾軍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論秦也,欲破趙之軍乎,不邪?”王曰:“秦不遺餘力矣,必且欲破趙軍。”虞卿曰:“王聽臣,發使出重寶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寶,必內吾使。趙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從,且必恐。如此,則媾乃可為也。”趙王不聽,與平陽君為媾,發鄭朱入秦。秦內之。趙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陽君為媾於秦,秦已內鄭朱矣,卿以為奚如?”虞卿對曰:“王不得媾,軍必破矣。天下賀戰勝者皆在秦矣。鄭朱,貴人也,入秦,秦王與應侯必顯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趙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則媾不可得成也。”應侯果顯鄭朱以示天下賀戰勝者,終不肯媾。長平大敗,遂圍邯鄲,為天下笑。

……

虞卿既以魏齊之故,不重萬戶侯卿相之印,與魏齊間行,卒去趙,困於梁。魏齊已死,不得意,乃著書,上採《春秋》,下觀近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失,世傳之曰《虞氏春秋》。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清風典歷 | 遊說之士得上卿

虞卿是個很有口才的辯士。他穿著草鞋拿著雨傘去遊說趙孝成王。第一次見面,趙王就賜給他黃金百鎰,白璧一對;第二次見面,趙王封他做了趙國上卿,所以人們都叫他虞卿。

秦趙在長平交戰,趙國沒勝,傷亡一名都尉。趙王召來樓昌和虞卿說:“軍隊被秦國打敗了,還死了一名都尉,我打算讓軍隊輕裝突襲秦軍,怎麼樣?”樓昌說:“沒有什麼好處,不如派尊貴的使臣去與秦議和。”虞卿說:“樓昌提議議和,是因為他認為不議和我們就會大敗。可是和或不和的主動權掌握在秦國一方。再說大王您分析一下秦國,他是想打敗我們呢,還是不想?”趙王說:“秦國不遺餘力,當然是想要打敗我們了。”虞卿說:“請大王聽我的建議,派使者帶著珍貴寶物去聯合楚國和魏國,楚國和魏國想得到大王的寶物,一定會接納咱們的使者。趙國的使者一進入楚國和魏國,秦國必定懷疑山東六國又聯合起來了,肯定會害怕。只有這樣,才能進行議和。”趙王沒聽虞卿的建議,而是與平陽君趙豹決定與秦國議和,派鄭朱入秦。秦國接納了鄭朱。趙王接見虞卿說:“我讓平陽君派人去秦國議和,秦國已經接納鄭朱了,您認為怎麼樣?”虞卿說:“大王的議和不會成功。我們的軍隊也一定被打敗。各國慶賀勝利的人已經在秦國了。鄭朱是我國的顯貴,他進入秦國,秦王和應侯范雎一定會特地在各國諸侯面前做出尊重鄭朱的樣子。這樣,楚國和魏國覺得趙國與秦國議和了,不會再來援救大王了。當秦國知道各國諸侯都不會援救大王時,議和也不可能成功了。”應侯范雎果然特意做出很尊敬鄭朱的樣子給各國前來向秦國祝賀的人看,最後秦國果然沒有與趙國議和。趙軍在長平大敗,秦軍進而包圍了邯鄲,趙國被天下人恥笑。

……

後來虞卿為了幫助魏齊,捨棄了萬戶侯的封賞和卿相的地位,與魏齊一起從小路逃離趙國,去了魏國的大梁,留在那裡困頓不堪。魏齊死後,虞卿很不得志,就開始著書,上取《春秋》,下考近代,寫了《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共八篇,用來譏刺國家得失,流傳於世,被稱為《虞氏春秋》。

清風典歷 | 遊說之士得上卿

第一次知道虞卿,就是在史記上。看他對趙秦兩國形勢的分析,真是很佩服他的戰略謀劃。如果趙孝成王聽了他的建議,以趙國實力之強,軍隊之勇,與楚魏“合縱”,必然不會落得“為天下笑”的結局。

遺憾的是,趙王昏庸,不明白合與不合的主動權在秦而不在趙,派重臣“為媾與秦”,而秦“終不肯媾”,長平大敗。更遺憾的是,歷史只有結局,沒有“如果”。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魏相魏齊得罪了秦國國相范雎,范雎偏偏是個睚眥必報的主兒,向魏國索要魏齊,此時魏齊正寄居於平原君門下。趙王迫於秦王的壓力,派兵去圍平原君的住處,魏齊只好跑到虞卿那裡。虞卿見事不可為,掛下相印,與魏齊一起逃跑。途中欲求助於信陵君,信陵君畏秦,猶豫著不肯見。魏齊怒而自殺。虞卿不得志,發憤著書,世傳之曰《虞氏春秋》。

虞卿不僅是個戰略家,也是個大仁之人。為了朋友,拋棄財產,放下權力,與魏齊同甘共苦,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司馬遷評價:“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雲。”應該是比較客觀公正的。

(玄承東)

清風典歷 | 遊說之士得上卿

清風典歷 | 遊說之士得上卿

▲桑白皮:

外表面淡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症。主產浙江、江蘇、安徽、湖南、四川等地。

原標題:《清風典歷 | 遊說之士得上卿》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