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與魏了翁相逢

由 中部城市群 發表于 人文2022-08-25
簡介在文峰塔下,白巖坡山腰,我看到理學家魏了翁八百年前的模樣,他正手持書卷,端坐講堂,孜孜不倦地為求知若渴的學子們傳道授業解惑

魚貫而至的意思是什麼

廖瑞蓮

家鄉有座白巖坡。白巖坡是一座不同凡響的山。

這座叫白巖坡的山,因為一個人、一座塔而聞名。這個人就是在家鄉婦孺皆知的魏了翁先生,南宋著名的理學家。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華父,號鶴山。魏了翁一生仕途坎坷,寶慶元年(1225年),遭到誣陷,被黜至靖州居住。

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的,曲折的人生有時會創造傳奇。魏了翁曲折的人生之路從他的故鄉四川蒲江延伸到了湖南的靖州,並在此停留了六年之久。

我與魏了翁相逢,是在文峰塔景區的核心之處——魏了翁文化廣場。這片景區經過近二十年時間陸陸續續的開發與擴建,現在已頗具規模。這裡有一座雕像巍然矗立,它蛾冠高聳,鬚髯飄飄,看上去精神矍鑠,和藹可親,一看就是一文質彬彬的學者。這座雕像人物就是魏了翁,一位了不起的傳道授業解惑之師。魏了翁,南宋後期著名的書院教育家,在他有生之年,在靖州建立了鶴山書院。八百年前,靖州何其榮幸,迎來了這位受貶謫居於此的教育家。閃耀著理學思想光芒的魏了翁帶著滿腹經綸,來到了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靖州,從此,這片矇昧的南蠻之地得到開化,天空如撥雲見日,漸顯澄明。他開創鶴山書院,親自開堂授道,吸引了湖湘江浙的求學者不畏路途艱辛千里迢迢慕名而來,鶴山書院美名遠揚。

在白巖坡,我與魏了翁相逢。仰望眼前魏了翁栩栩如生的雕像,我的思緒穿越八百年的歷史煙雲,來到了宋代。彷彿看到,這位有著遠大抱負的兵部郎中,因為仕途受挫而被黜至靖州居住。四十多歲的他正當年盛,仕途的波折對他來說如過眼煙雲,他寵辱不驚,對人生仍躊躇滿志。他一路跋山涉水風塵僕僕來到靖州,不顧舟車勞頓,來不及休憩調整,放下包袱行李,就漫步在這座古州城裡。站在純福坡山巔俯瞰全城,一股豪情奔湧而出。他“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決定在這裡開辦鶴山書院,傳播他推崇的理學思想。他在那座荒蕪的山頭上,披荊斬棘,開荒拓土,種上荷花、芙蓉花、樟樹等等,修建起了學堂。一片人跡罕見的山坡被他打理得生機勃勃。

魏了翁的到來,無疑是靖州人民的福音。他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思想與知識,鶴山書院的建立,讓更多的人能步入學堂,讓他的理學思想傳播得更遠更深。他白天在學院親自給學子們授課,閒暇時還著書立說,《九經要義》《渠陽集》等等著作都是他在靖州時完成的。謫居靖州,讓他遠離了朝中爭權奪利,更有時間與精力潛心研學,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在文峰塔下,白巖坡山腰,我看到理學家魏了翁八百年前的模樣,他正手持書卷,端坐講堂,孜孜不倦地為求知若渴的學子們傳道授業解惑。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魏了翁的理學思想潤物細無聲,以義理思想為指導,讓這裡的人們求仁、明人倫,謙恭仁義蔚然成風。

為了紀念魏了翁,新修建的文峰塔景區增添了許多文化元素,是這些文化元素,充實了白巖坡,讓這裡有了讓遊人駐足沉思的理由。從山腳的三字經啟蒙軒,到一路鋪陳開來的碑林石刻,都能讓人感受到這座山濃濃的文化氣息。讀著這些格言名句,發人深省,讓人每行一步,都要暗暗自省一番。整個文峰塔景區,不僅文化氛圍濃厚,風景也極其秀麗,空氣無比清新。實時監測的電子牌,標示著溼度、溫度、負氧離子含量,顯示這裡的環境最是宜人。

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文峰塔上的百年狀元坊。這裡,預留了從1987年高考開始至2086年的所有狀元排名。每年的高考放榜之後,這裡都會有一場聲勢浩大的上榜儀式。那時,全城萬人空巷,家有讀書郞的,這一天必會帶了他們前來此處親眼目睹那隆重而喜慶的上榜儀式。那些穿了紅袍披了紅綬帶的文理科狀元,是所有父母眼中的驕子,也是學子們無比羨慕和崇拜的物件。鑼鼓喧天,激動人心的上榜儀式,驚動了山腰的魏了翁。他見到此番盛景,似乎也在頜首讚許面露欣慰,如同見到了自己的弟子學有所成,高中狀元。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座白巖坡,因為魏了翁,似乎已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山。魏了翁也成了人們崇敬的一方神聖。夏天的某一天,閨蜜約我陪她一起去文峰塔祈福,她說,她家女兒今年要參加高考了,她希望女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第二天,是農曆當月的初一。清晨,天剛麻麻亮,拋下一切凡塵俗事鄭重地驅車前往。到達文峰塔時,天剛放亮,見到山下的拜謁者正魚貫而上。我們是那一天第一批來拜謁魏了翁的虔誠善男信女。白巖坡上,夏花灼灼,正伸展清新的花瓣歡迎我們的到來;山風夭夭,穿林而過,為傳遞我們到來的資訊而忙碌。山坡上松樹、樅樹、桂花樹,千萬片樹葉上下翻飛,交頭接耳地向魏了翁傳送著閨蜜的願望。閨蜜來到魏了翁雕像座下,默唸著心中的祈願,與魏了翁對視,進行著心靈的交流。她說,她感覺到了魏了翁傳遞給她的希望與執念,那是神秘的不可與外人道的祝願。我相信閨蜜所言,世間事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又或者心有靈犀,誰能說得清呢。我也相信,靖州的學子們,因為有魏了翁刻苦研學堅韌不拔的精神為榜樣,所以,經常有考上清華和北大的學子湧現,成為人人交口稱讚的佳話。

家鄉有座白巖坡,白巖坡上有位永恆的魏了翁!

【來源:邊城晚報數字報_邊城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