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梁祝傳說溯源之六:濟寧

由 一舟作品 發表于 人文2022-08-17
簡介崔文奎畢竟是朝廷重臣,他是一定知道關於梁祝籍貫和梁祝傳說起源地的爭論,因此在碑文中他這樣說:“近來訪諸故老,傳聞在昔濟寧九曲村祝君者,其家鉅富,鄉人呼為員外,見世之有子讀書者,往往至貴,顯要門閭,獨予無子

什麼生取義

山東濟寧一帶的梁祝傳說,與其他地方的版本大同小異。

濟寧九曲村有個祝員外,膝下有一女,喚作英臺,聰慧過人,一心想出門拜師求學,但怎奈自己是個女兒之身。求學心切的英臺於是女扮男裝,徵求父母同意後,外出求學。

英臺求學之地就是嶧山,那裡有一家書院。途中,走到泗河吳橋村時,英臺邂逅鄒邑書生梁山伯,他也是去嶧山求學。兩人一見如故,一路同行,並結拜為兄弟。此後三年裡,兩人同窗共讀,形影不離,又同睡在一張床上。三年後,兩人學成歸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臺暗送秋波。她告訴山伯家中有一個妹妹,長得和她一模一樣。她希望梁山伯在桃花盛開時到她家裡提親,梁山伯欣然答應。但因為家中有變故,這件事被耽擱了。

一年多後,梁山伯想起祝英臺要求他提親的事情。他匆匆趕到了祝家,才發現祝英臺原為一女子;並且得知祝英臺的父母已經把她許配給了富家少爺馬文才。

梁山伯在悔恨交加,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訊息傳來,祝英臺痛不欲生。在馬家迎親的當天,祝英臺提出要祭拜梁山伯再完婚,馬文才同意了。祝英臺來到梁山伯墓前痛哭不止。突然一聲霹靂,墳墓裂開了一個口子,悲傷的祝英臺毫不猶豫地一頭撲進去。在眾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墳墓又慢慢地合攏了,隨之,兩隻美麗的蝴蝶從墳裡飛出來,翩翩遠去……

梁祝傳說在山東濟寧有兩處遺存,一處位於微山縣馬坡鄉(梁祝墓),一處位於嶧山(梁祝讀書洞)。

梁祝傳說溯源之六:濟寧

梁祝傳說溯源之六:濟寧

(1)梁祝墓碑

2000年初,山東微山縣的馬坡鄉出土的一塊“梁山伯與祝英臺墓記碑”,引起學界的關注。這塊碑高1。84米,寬0。82米,上刻有碑文833字。這塊墓碑,至目前為止全國出土的梁祝墓碑中立碑年代最早、主持官員級別最高、文字數最多的。

此碑立於明朝正德十一年,由工部右侍郎、前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崔文奎主持而立。當時崔文奎正奉命總督糧儲經過微山縣。趕上當地正募集資金修繕梁祝墓。崔文奎當即應允。碑文的撰寫者是當地文化人士趙廷麟,貢士出身,曾經出任過都昌縣令,此時正在家鄉養老。

碑文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分記錄了在微山湖一帶流傳的梁祝愛情故事,並將梁祝故事歸結為“天理人情之正”。崔文奎畢竟是朝廷重臣,他是一定知道關於梁祝籍貫和梁祝傳說起源地的爭論,因此在碑文中他這樣說:“近來訪諸故老,傳聞在昔濟寧九曲村祝君者,其家鉅富,鄉人呼為員外,見世之有子讀書者,往往至貴,顯要門閭,獨予無子……” 碑文的後半部分則備述立碑的盛況。

以下為“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全文:

《外紀》二氏出處費詳。邇來訪諸故老傳聞:在昔濟寧九曲村,祝君者,其家鉅富,鄉人呼為員外。見世之有子讀書者,往往至貴,顯耀門閭,獨予無子,不貴其貴,而貴里胥之繁科,其如富何?膝下一女,名英臺者,聰慧殊常。聞父諮嘆不已,卒然變笄易服,冒為子弟,出試家人不認識;出試鄉鄰不認識。上白於親:“畢竟讀書可振門風,以謝親憂。”時值暮春,景物鮮明,從者負笈,過吳橋數十里,柳蔭暫駐,不約而會鄒邑西居梁太公之子,名山伯,動問契合,同詣嶧山先生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臺思曠定省,言告歸寧。倏經半載,山伯亦如英臺之請,往拜其門。英臺肅整女儀出見,有類木蘭將軍者。山伯別來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迤東。西莊富室馬郎親迎至期。英臺苦思:山伯君子,吾嘗心許為婚,第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成室家之好。更適他姓,是異初心也。與其忘初而愛生,孰若捨生而取義,悲傷而死。少間,愁煙滿室,飛鳥哀鳴,聞者驚駭。馬郎旋車空歸。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以遂生前之願,天理人情之正也。越茲歲久,松揪華表,為之寂然。俾一時之節義,為萬世之湮沒,仁人君子所不堪。矧惟我朝祖宗以來,端本源以正人心,崇節義以勵天下。又得家相以之佐理,斯世斯民何其幸歟?時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總督糧儲新泰崔公諱文奎道經,顧茲廢基,其心拳拳,施於不報之地。乃託陰陽訓術鮑恭幹,昔有功於張秋,陞以爵祿,近有功於闕里,書以奏名,授今茲託,豈無用其心哉!載度載謀,四界豎以石,周圍繚以垣,阜其冢,妥神有祠,出入有扉,守祠有役。昔之不治者,今皆治之;昔之無有者,今皆有之。始於十年乙亥冬,終於今歲丙子春。

恭干將復公命,請廷麟具其事之本末,歲月先後,文諸石。不得已而言曰:土帝降衷,不嗇於人,惟人昏淫,喪厥貞耳。獨英臺得天地之正氣,萃扶輿之清淑,真情隱於方寸,群居不移所守,生則明乎道義,沒則籲天而逝。其心皎若日星,其節凜若秋霜,推之可以為忠,可以為孝,可以表俗,有關世教之大不可泯也。噫!垂節義於千載之上,挽節義於千載之下。伊誰力歟?忠臣力也,忠臣誰歟?崔公謂也。不然,太史嘗以忠臣烈女同傳。並皆記之。

2014年,濟寧市對馬坡鎮梁祝墓祠進行了實地考古勘察,發現了祠堂臺基。臺基南北20米,東西最長20米、最短11米,距離地面1。6至1。8米,臺基厚約1米。根據梁祝墓碑記載及出土的磚瓦和錢幣殘片等包含物,證明此臺基為梁祝祠堂所在區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