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讀莫言《生死疲勞》有感:君子胸懷博大,方有天地廣闊

由 蘇敏說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2-08-13
簡介《生死疲勞》這部小說的設定別具一格,開篇主人公西門鬧在1950年的土改中被槍斃,他進入地府之後聲嘶力竭地向閻王爺喊冤,認為自己是一個善良的地主,是一個沒有幹過虧心事的大好人,要求閻王爺把它放回人間去,閻王爺最終答應了他,但是讓西門鬧沒有想到

囊的主人公是誰

對於《生死疲勞》,作者莫言說過這樣兩句話:

一句是:

“ 諾貝爾獎的評委主要是因為讀完了《生死疲勞》才把這個獎項授給了我。”

另一句是:

“假如我能有兩本書得以流傳,《生死疲勞》肯定是其中之一。”

1955年出生的莫言,1978年開始文學創作,他的著作眾多,《生死疲勞》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莫言在創作這本書時,僅用43天就完成了43萬字的初稿。

提及此,莫言在序言中說,這本書從動筆到初稿只用了43天,但書中的主要人物原型卻在自己的腦海中活躍了43年。

“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句經典的佛經,便是書名的由來。

莫言認為,佛教認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擺脫令人痛苦的六道輪迴,而人因有貪慾很難與命運抗爭。

人生艱難,世事無常,人們總是在貪慾中沉淪,又在清醒中找到解藥。

人的一生,誰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勞,為一件件瑣事擔憂。

讀莫言《生死疲勞》有感:君子胸懷博大,方有天地廣闊

莫言是我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而《生死疲勞》,就是莫言最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可以說,莫言主要是憑藉這一部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生死疲勞》這部小說的設定別具一格,開篇主人公西門鬧在1950年的土改中被槍斃,他進入地府之後聲嘶力竭地向閻王爺喊冤,認為自己是一個善良的地主,是一個沒有幹過虧心事的大好人,要求閻王爺把它放回人間去,閻王爺最終答應了他,但是讓西門鬧沒有想到的是,他是以動物的形態轉生到人間,一世為驢,一世為牛,一世為豬,一世為狗,一世為猴,直到第六世的時候,才終於轉世為人,而這時,時間已經到了2000年。每次轉世為不同的動物,西門鬧都投生在上一世生活過的土地上,小說透過各種動物的眼睛,見證了五十年來中國農村社會充滿曲折的蛻變歷史。生產力的提高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從資源匱乏到物質豐富,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小農經濟形成強烈的衝擊,隨處可見城鄉建設土洋結合的亂象,生產力變革的同時伴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衝突和轉變,小說中一個個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卻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對映,東方魔幻主義風格的背後處處透出“真實”,毫不掩飾,毫不避諱,這無疑是直擊人心的。

雖然題材龐大,但是莫言並沒有使用多少宏大的敘事手法,而是非常巧妙地透過動物的視角來講述社會變遷中的微觀個體的命運沉浮。轉世為動物時,主人公西門鬧的內心開始是不甘的,憤怒的,怨恨的,為自己嘶吼著喊冤叫屈,可見心中之執念深重。後來生為動物的幾十年間,他以旁觀者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這個世界。看過人世百態,眾生疾苦,他才明白,有誰的生活不是飽含箇中辛酸,曾經看重的、執著的、追逐的、不捨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都得到了消解和釋然。可見,生死匆匆,輪迴不止,過往的恩怨糾葛最終皆是一場空。莫言用說書人一樣幽默生動的語言,述說著一個個荒誕的現實故事,正是映襯了這本書的書名——《生死疲勞》。“生死疲勞”原句出自佛經:“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莫言本人曾經這樣說過:“人世也好,六道也好,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恩恩怨怨。那麼最後,站在佛教的角度來講,都是一場連夢幻都不是的空的、虛的東西。而人類,就是要在這虛和空裡找出意義和價值。”的確,也許要從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看世界,人們才更容易看淡當下的得失,放手當下的執意,君子胸懷博大,方有天地廣闊。

總之,無論你是想緩解當下的焦慮,學會自我接納,學會寬厚地看待這個世界,還是想了解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農村的滄桑鉅變,體味同樣這片土地上不同時空的他人生活,或者你只是希望在繁忙的工作後有一個放鬆,讀到一些富有趣味又不失深度的故事,那麼,從《生死疲勞》這部備受好評的佳作中,你皆能獲得想要的體驗。

讀莫言《生死疲勞》有感:君子胸懷博大,方有天地廣闊

正如莫言說的:“佛眼低迴處,生死皆疲勞。”

這部極具魔幻現實主義民族的秘史,終究還是人性的一出好戲

這本《生死疲勞》也是莫言送給普通人自我救贖的一劑“良藥”。

讀過《生死疲勞》的人都這麼說:

“我總以為得獎的大作品應該是嚴肅認真的,沒想到語言也很輕鬆,甚至有時也會幽他一默。”“語言感覺就是非常的衝,文字密度很大,有口腔快感,這部作品很魔性的吸引人。”“我所養成的所有不正經與愛亂侃的語言風格似乎源自他的魔幻現實作品。”

莫言的好友,著名作家餘華也這麼評價他:

“他最討厭把樸素的話說得深奧,再把深奧的話說得不知所云。”

這種樸素和幽默讓語言變得流動,如瀑布般傾瀉而出,詞彙和思想間充滿了熱帶雨林般宏大的繁衍生息能力,表面上只是用眼睛在看,但其實你所有的感官都已經被莫言調動起來了。

那麼,這個莫言構思了43年,花43天便一氣呵成的故事到底講了什麼?

讀莫言《生死疲勞》有感:君子胸懷博大,方有天地廣闊

1950年,西門鬧帶著記憶經歷六道輪迴,他變成給他打工的“藍臉”家的驢、牛、豬、狗、猴,最後是嬰兒。 整個故事也是西門鬧講述自己每一世的所見、所聞、所感。這是一本創新無比大膽的驚世之作。

《生死疲勞》書名來自佛經中的一句話:“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佛教認為人之所以生也疲勞,死也疲勞,皆因貪慾起。因此,莫言首先認為唯有放下仇恨和貪慾,才能輕鬆地生活,找到做為“人”的樂趣。

其次,在《生死疲勞》中,莫言筆下不滅的熱情與希望更是讓人讀來痛快!他透過對六世輪迴的想象跨越了生與死, 告訴了我們在歷史長河中一個變幻無常的命運裡,那些人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一種強勁生命力,成為那片苦難深重土地上可貴的人。他們愛就愛到底,恨就恨到底,犟就犟到底,幹就幹到底。這些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對於未來的想象力,哪怕生活再苦,哪怕日子再難,也有著最初的堅守,永不屈服。讀來讓人內心生出一種力量,無論面對何種艱難困苦,都要咬牙挺過去。活著就永遠有希望。

莫言這麼說道:“最好的生活,就是在痛苦的時候,笑著面對。”當生活讓你倍感疲勞,不妨看看這本《生死疲勞》吧。

有需要的朋友點選下方即可購買:

讀莫言《生死疲勞》有感:君子胸懷博大,方有天地廣闊

AXE正品 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檢視

推薦文章